水文化• 莞活力⑨鳒鱼洲:打造“东莞文化新地标”,激活做强水经济

南方+ 记者

栏目语:

东莞是一座依水而兴,与水共生的岭南山水名城,水生态条件优厚,水文化资源丰富。南方+东莞频道推出栏目《水文化• 莞活力》,关注莞邑大地厚重的水文化底蕴,水润万物生生不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注入新活力。


每当夜幕降临时,碧道上的“星光”点点,如同镶嵌在山水之间的“珍珠”,形成另一种的意境。惬意的脚步在碧道行走,欢声笑语在碧道传开,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碧道以多彩的姿态进行绽放。

4

鳒鱼洲,这个位于厚街水道与东江交汇处的小岛,随着岁月流逝、城市变迁,一度成为一个闲置的旧工业园。如今,鳒鱼洲碧道沿线灯火通明,咖啡、美食、美景交融,美妙的音乐在夜空中流淌。对园区内工业遗址进行改造之后,这里蜕变为东莞特色工业风品牌街区。

“惬意,舒适。”市民在碧道上一边“叹着”晚风,一边欣赏河边夜景。东莞碧道建设,点亮水文化激活水经济,让市民的夜生活变得更丰富、更健康。

推动工业遗存改造和活化利用

鳒鱼洲,因从空中俯视形似鳒鱼而得名。鳒鱼洲曾经是东莞最繁华的工业园之一,东莞第一家中外合资、第一个外贸货运码头都在这里诞生,亦是改革开放初期东莞作为全国农村工业化先驱和模范的重要物证,是东莞最具特色的工业遗址之一。

4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拂莞邑,鳒鱼洲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先后吸引了52家粮油和外贸企业入驻,不仅奠定了东莞早期的工业基础,更是东莞走向世界的窗口,集中承载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创新、永不停步的东莞精神。

不过,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鳒鱼洲渐渐变得沉寂。2019年,鳒鱼洲工业遗存改造和活化利用工程项目启动。莞城街道把握鳒鱼洲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契机,联合东实集团共同打造鳒鱼洲碧道,推动莞城生态和文化经济共同发展。鳒鱼洲文创园保留了老工厂的烟囱和锅炉房,烟囱直入云霄,锅炉房是熏黑的历史痕迹,溢满怀旧的元素。园内有一个老厂房改造的展览馆,各种工业文化要素交融,构筑这里的人文景观。

莞城依托现有的树木、水体等自然特色景观,因地制宜打造滨江景观带,设置观景台、步行廊道等,串联各景观节点,形成具有办公与水岸园林相结合的特色碧道。

在改造和活化利用过程中,鳒鱼洲利用建筑物原有空间和建筑形态,融入岭南园林元素,改造为艺术设计工作室、影视基地、展览中心、创意孵化中心等,融合设计、研发、制作、交易、展览多样化功能,构建集创意品牌推广、文化交流、艺术创作、展览展示等为一体的文化创新发展及综合服务基地。

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

围绕新媒体和创意设计两大核心产业,东实集团积极布局网络红人孵化、短视频内容生产、电商直播带货、科教文体培训、摄影设计、商业餐饮等业态,激活鳒鱼洲文创园产业动能。园区现已吸引了阿里巴巴东莞中心、淘宝天猫选品中心、薪火阵营、溢星空青少年科学中心等优质企业入驻,并通过文商旅结合的运营模式,着力打造“东莞潮流文化新地标”。

4

鳒鱼洲以建设“东莞文化新地标”为目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方位文化体验阵营、特色夜生活集市等,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

鳒鱼洲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六处历史建筑,结合“东江红洲——东莞市国企党建基地”,打造展示东莞改革开放、国企发展和对外经济发展的红色旅游路径。“东江红洲——东莞市国企党建基地”首次对东莞的国资国企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总结。

如今的鳒鱼洲,是东莞活化工业遗址的模板,从曾经的破落工厂变身网红景点。每当夜幕降临,碧道沿线灯火通明,咖啡、美食、美景交融。一到周末,鳒鱼洲里便摆满了露营小桌椅,户外咖啡、烧烤吸引了许多年轻人。鳒鱼洲路两旁,是树龄超过40年的大叶榕树,车尾厢特色的咖啡茶饮成为看点。

4

东莞充分利用碧道“水清岸绿”的良好生态环境,对园区内工业遗址进行改造,打造东莞特色工业风品牌街区,设立水岸休闲夜生活区,打造了特色餐饮夜市,推动业态融合发展,充分挖鳒鱼洲的生态效益和人文价值。

南方+记者 何建文

照片来源于“东实集团”公众号

4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