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坂田黄金山公园里
聚集了一群以90后、00后为主的年轻人
他们自发组织的英歌舞团队
每个周末,都在坂田黄金山公园现场
鼓槌翻飞、脚步腾挪、吼声酣畅……
2023年,在“第三届深圳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展演”上潮汕英歌舞精彩亮相,并以最高分荣获成人组金奖。
英歌舞,是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情绪舞蹈,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潮汕人的成长记忆。下图这支正在排练的英歌舞队伍,名为潮人之家·深圳市潮搏英歌队。场上,一位青年小伙子正奋力吹着哨子,双脚配合上半身动作变换,跟着节奏跳跃步伐。他叫郑栋腾,90后,既是这支英歌舞队伍的核心成员之一,也是带队的主教练。
01
将一腔热爱给予英歌舞
“潮汕当地的孩子,自幼受到老一辈英歌舞者的熏陶,耳濡目染,将模仿大人们跳英歌当作游戏或者生活的日常。长到十多岁,有人会因为喜爱正式加入英歌队接受训练,跳成青年,再跳入中年……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对于郑栋腾而言,这也是他和英歌舞最真实的写照。
郑栋腾小时候在汕头读书,接触到英歌舞后,便被深深吸引了进去。
“英歌舞所表演的角色均为《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我就特别喜欢那种江湖义气的感觉,曲调声一响,还有跳出来的那种磅礴气势,我觉得特别符合我自己的个人性格。”郑栋腾介绍道,有了第一次的接触,他开始自己在家也有模有样地学着跳,并不断找机会加入英歌舞组织。
直到成年工作后,慢慢结识的人多了,他发现,和他一样在深圳工作又喜爱英歌舞的人并不在少数,而英歌舞又讲究团队性,要不组个队,在深圳把英歌舞跳起来?
郑栋腾和他的伙伴林比南、林训槟、吕晓国几个人一拍即合,在2023年7月成立了潮搏英歌队。
表演需要的道具哪里来?排练场地怎么办?
初始的时候,来自潮汕不同地区的队友们你出资一点,我再自掏腰包凑一凑,准备表演用品,演出的时候再跟家乡的英歌队借用。
杨经纬是潮人之家服务中心理事长,作为来了深圳20多年的潮汕人,始终做着传播潮汕传统文化的相关工作。得知英歌队资金较为紧张,出资购买了演出服装。
在坂田潮乐团团长郭树忠的引荐下,坂田本地一家潮资企业为英歌队支持了锣鼓等乐器。
郑栋腾和团队跑了不少大大小小不同的公园、空地,最后在坂田街道文体服务中心的支持下,正式将队伍“落户”在坂田,并长期在黄金山公园等地训练。
02
发挥中坚力量的年轻人
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步法、身法、槌法、阵法。既似土风,又似武舞。虽然表演的角色均出自《水浒传》,但表现手法十分概括写意,既不叙述故事情节也不表现人物,更多的是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塑造英雄整体的形象,因此其对表演者的体力要求很高。作为“体力活”的主力军,跳英歌舞的队伍中00后年轻人占比最大。
林颖聪和小张就是队伍中的两名00后,每周,他们都会准时到黄金山公园,化上妆,一起参与排练。从去年7月份队伍成立至今,两个人几乎没有怎么缺席过排练。聊起对英歌舞的情怀,在企业上班的林颖聪认为,英歌舞对他主要是一种精神寄托,“因为这本身也是我们的一种文化信仰,也是一种传承”。而队员的每一次演绎,也都是与《水浒传》的“零距离”隔空对话。
03
传承文化是一种信仰
“从小看到大,挺感兴趣的,就自己来跳英歌舞了”……提起结缘英歌舞,几乎每一位队员都提到了类似的想法。而现在,这群年轻人正在通过每周公开排练的方式,持续展现英歌舞文化鲜活的生命力。
在表演现场,郑栋腾和团队还经常会受到小朋友的“格外关注”,“有不少小朋友看到之后,会情不自禁拿起我们的道具上手玩玩,也有家长对这方面较认可,经常来咨询能不能报名学习英歌舞。每次听到这些,我们都很感动,会义无反顾地去教他们,希望英歌舞能得到传承,延续到下一代,这也是我们最想看到的。”郑栋腾说道。
创新是灵魂
信仰和热爱是滋养文化最好的肥料
不断练习、打磨、表演给观众看……
这些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
传播着熠熠生辉的民间非遗文化
这支潮搏英歌队又炫又燃
有没有俘获你们的心?
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一起守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
来源:坂里田事
责编:龙岗融媒(编辑 陈逸芝)
校对:王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