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总是回顾和记录的好时机。刚过去的2023年,《南方日报·电白视窗》扎根电白,既传播政策声音,关注经济产业,也反映民生民情,共出刊49期、196个版面,合计近100万字。
2024年1月3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A2-3版
关注县域经济,《迈上800亿元台阶再攀高》《全域旅游旺起来》《电白沉香产业迈向百亿级》《更多“电白制造”走向全球》《世界级“灯塔工厂”正崛起》等见证了电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
关注“百千万工程”,《电白绘出“百千万工程”路线图》《七名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谈“百千万工程”》《电白1镇12村因何出彩》《农村建房有了设计图集》《家禽住“别墅” 乡村增颜值》等记录了各乡镇振兴发展的精彩篇章。
关注社会治理,《电白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奖励挂钩机制》《电白创新“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机制,服务更多元 网格更有力》《“积”出乡村治理新路 “兑”出文明乡风》等展现了电白完善基层治理新体系的不懈探索。
2023年《南方日报·电白视窗》版面一览。
所有的笔触,我们都放在电白的大地上,既观照现实,也寻找诗和远方。新的一年,我们秉持初心,用心记录,与电白一道继续前行。
《南方日报·电白视窗》记录电白大小事,你关注哪些?(可多选)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首破800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增4% “两会”“全会”谋篇布局,加快建设“非珠”地区经济第一强区 “百千万工程”起步良好,1镇12村获评省首批典型 制造业奋进:欣旺达电白基地开园量产,百强等项目落地 “绿美电白”见成效,珍稀候鸟频现身,森林覆盖率达45.6% 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待遇挂钩,122个村同比“跃升” 年例、三月三、人龙舞等民俗好戏连连,烟火气满血回归 电白荔枝乘“丰”出海:出口占茂名三成,罐头首进北美 “广东省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创文巩卫全民参与掀热潮 新组建两大国企集团挂牌成立,迈向“国资百亿元俱乐部” 台风“海葵”引发连续强降雨,4万党员干部战风雨护平安 组团式服务、五个一实践,积分制......社会治理出新出彩 “百会帮百镇”风潮起,乡村微工厂遍地开花 桑梓情深:乡贤五年投资超200亿元,630捐赠超7200万元 民营经济提速上行:市场主体稳增,新增1家国家级“小巨人” 建筑业继续扛鼎而行:三企业入围省民企百强,总部大厦封顶 海洋牧场建设提速:建成4个人工鱼礁区,入选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 沉香产业迈向百亿级:沙垌香街改造升级,沉香节汇聚全省目光 全域旅游旺起来:节假日人气如潮,1-10月旅游人数同比增142% 243条村(社区)建成美丽宜居村,乡村振兴绘新篇 提交
关键词:县域经济
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800亿元 县域经济发展再攀高
电白工业园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产业转移工业园;建筑业总部基地和绿色建筑产业园成为千亿产业集群的“主战场”;香都(电白)香精香料产业园、沉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口腔义齿产业园、粤西新能源产业园为三个百亿产业集群注入“新动力”……近年来,电白区扭住发力点,向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奋进。
“2022年电白区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800亿元。”2023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电白就传出了好消息。
经济运行成绩单显示,2022年电白区地区生产总值达812.50亿元,同比增长3.0%,列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40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02.58亿元,同比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44.52亿元,同比增长0.1%。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82.38亿元,同比增长16.9%;社消零总额313.85亿元,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147.00亿元,同比增长7.0%;工业投资24.63亿元,同比增长46.8%;2022年,电白在全省百强县区中排名第34位。
电白主导产业气势如虹,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2年,电白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29.6%;绿色建筑产业集群发展强劲,建筑业总产值889.85亿元,约占电白全年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的17%,税收收入25.56亿元;沉香和香精香料产业集群前景广阔,年产值约40亿元,沉香产业发展基地入选省首批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文旅康养产业集群潜力巨大,2022年旅游综合收入19.53亿元,被推选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示范案例(区)”,目前已形成滨海康养、温泉康养和生态康养三大类文旅康养产品,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打造广东省“非珠”地区经济第一强区为目标,电白县域经济发展正攀高前行。
2023年1月12日,电白区委二届八次全会召开,提出了2023年要重点做好的“九项新任务”,对电白未来建设发展进行了战略擘画。7月30日,电白区委二届九次全会召开,为电白区做服务和融入全市大局的表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滨海城市的先行区,奋力打造广东省“非珠”地区经济第一强区,进一步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12月25日,电白区委二届十次全会召开,要求坚决把“百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全局的总抓手,明职责强担当,优机制强导向,重基层强支撑,转作风强保障,全力以赴把定下的“施工图”转化为电白大地的“实景画”。
2023年前三季度,电白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7.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0%。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209.26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1.56亿元,同比增长4.9%;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1%;1—10月,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约48.2亿元,约为年度计划的103.6%;旅游人次达644.59万,同比增长142.09%;旅游总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120.65%。
关键词:“百千万工程”
1镇12村入选省典型名单 “百千万工程”施工图渐成实景画
2023年11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110个典型镇名单正式印发,电白区沙琅镇在列。此外,此前在茂名举行的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宣读的“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除了沙琅镇入选典型镇,电白另有观珠镇沙垌村等12个村(社区)入选名单。
成绩背后,是电白以“百千万工程”推动强县促镇带村的有力实践。
2023年以来,电白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举全区之力解决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四大问题。2023年1月,电白印发“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全区“一三五”年度发展目标,制定“重大突破性抓手、重点改革事项、重点典型培育”三张清单。电白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以区委书记谭剑锋为总指挥、区长陈研为第一副总指挥,全区21个镇(街道)也先后成立指挥部,由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抓落实。
2023年4月,茂名市电白区与佛山市南海区正式签订协议,携手开展对口帮扶协作工作。8月10日,南海—电白对口帮扶协作党政联席会议在佛山市南海区召开。会上,两地镇街、医院分别签订了“百千万工程”共建协议书,“反向飞地——茂名电白(佛山南海)新能源研究交流中心”也揭牌成立。11月3日,佛山市南海区20个结对村、20个结对企业代表与茂名市电白区20个结对村签订“村企共建、村村结对”合作协议,加快推动实现产业互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格局。
11月初,那霍镇茶山村委会大塘面村,茶山河支流河道旁的土地开始平整。一项关于乡村风貌提升的建设工程按部就班推进。作为那霍镇政府与广东筑美建设有限公司的“百千万工程”结对帮扶项目,大塘面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预计投入100多万元。修河道、建公园、装太阳能路灯、配停车位……大面塘村将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这是电白区大力推动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茂名市于2023年6月正式启动引导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参与城镇建设,结对帮扶到乡镇。目前,电白区已组织62家建筑业企业与21个镇(街)确立结对帮扶关系,重点围绕美丽圩镇建设、乡村示范带建设、农房风貌提升等方向发力,大力提升城乡面貌。
2023年前三季度,电白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7.08亿元,同比增长4.0%;全区引进超千万元招商引资储备项目20多个,投资总额达72.93亿元;实施“一年一千人”招才计划和菁才“双百”培养工程,引进高层次和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2200多人;沉香产业、建筑业、文旅康养经济能级不断提升,建筑业总产值、企业数量和企业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城区十多条半截路打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基本完成;建成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村镇1个,省级专业镇6个、专业村6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示范点5个……总体来说,电白实施“百千万工程”起步良好,初见成效。
关键词:制造业当家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主导”“特色”“新兴”产业集势成群
自动化的生产线持续运转,一件件新能源汽车BMS(电池管理系统)产品逐渐成形。2023年12月27日上午,欣旺达电白基地(欣捷安)项目正式开园。据悉,欣旺达项目一期预建设24条SMT生产线和48条DIP生产线,目前已完成3条SMT生产线和6条DIP生产线的安装,实现首线投产,预计年产能50万套,一期生产线完全达产后预计年产能300万套。
欣旺达电白基地由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企业是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佼佼者。从2022年12月签约到2023年12月量产,欣旺达电白基地仅用了约一年时间,其中从2023年1月正式开工到2023年9月试产仅用时9个月,成为茂名市和电白区近年最为高效的招商引资成果之一。
2023年以来,紧跟省市步伐,电白大力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集聚发力。其中,以基础坚实、规模较大的沉香和香精香料、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以优势明显、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产业、医药大健康、特色轻工为特色产业;以潜力较大、具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数字与信息为新兴产业。
主导产业层面,电白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数量逐年上升,2022年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达56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行业总产值达37.3亿元。如今,电白培育及引进了惠众水产等一大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链;近两年,电白建筑业总部基地项目逐渐从蓝图走向现实,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前景令人振奋。依托集群优势,电白规划建设绿色建筑产业园,引导企业大力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向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产业生态迈进;沉香和香精香料产业经多年发展加速集群成势。电白沉香产业年产值约40亿元,目前沉香种植面积约12万亩,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沉香种苗基地。电白现有沉香加工、销售企业(含合作社、小作坊等)2800多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形成七大类共100多种沉香产品链;电白香精香料产业年总产值约20亿元,本地在册企业140多家。
特色产业层面,海洋经济全产业链不断融合发展。其中,以电白工业园为载体,大力打造“茂名市电白水海产品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形成以新洲海产、海篮渔业、惠众水产、海宝罐头、冠利生物等企业为代表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年加工水产品约9万吨,产值约14.3亿元;医药大健康企业主要以义齿、中药饮片加工和医疗器械企业为主,医疗器械规上企业2家,中药饮片加工规上企业2家。其中广东先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锦冠桥义齿、帕菲克义齿等企业的自主品牌规模较大、产业链发展优势凸显。近年电白通过吸引在外企业“凤还巢”,打造口腔义齿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轻工业领域,新淇电器、华凤电器、美想电器等多家小家电生产企业聚焦外贸市场稳定发展,取得突破。
新能源、数字与信息等新兴产业层面,欣捷安新能源汽车电子BMS生产项目正式开园量产,马店河储能产业园首期启建,百强微锂电池保护板生产项目拿地即开工,诸多重大项目成为电白制造业向“新”发展的生动注脚。
关键词:乡村振兴
243条村(社区)建成美丽宜居村 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沙琅镇新城公园内光影斑驳,人们悠闲散步享受冬日暖阳。公园门口,是一条条宽阔的沥青大道,放眼望去,临街商铺井然有序,干净整洁的圩镇面貌呈现眼前。进入乡间,整洁村道向前延伸,农居窗明几净,生活尽显恬静。
在沙琅镇琅西村委会业村,建有一个每天可处理30吨污水的设施。经此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又美了村容村貌。2023年10月27日,在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上,业村采用五级净化池收集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经验做法获得推广。
关于乡村振兴发展的精彩故事,正在电白各乡镇上演——
美丽圩镇和美丽宜居村建设铺开,乡镇颜值全面提升。16个镇街达到“宜居圩镇”标准,3个镇街达到“示范圩镇”标准。2023年全区计划完成美丽宜居村建设数为223条,截至12月28日已有243条村(社区)通过验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其中,水东、电海、南海、沙琅、旦场、那霍6个街道全域成功创建美丽宜居村。
2023年,电白安排1.16亿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电白区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进行污水治理的自然村已有819个。深入推进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正在加快补齐短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23年12月1日,茂名市电白区水东湾片区城镇支次管网完善工程正式通水仪式举行。该项目新建416公里污水管网、34座泵站、5个污水处理系统,覆盖电白区、水东湾新城7个镇街。建成后,水东河片区、森高河片区及环水东湾流域水环境也得到有效治理,促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沙琅镇通过合理规划村庄闲置荒地,推广普及前种菜后养鸡的“农家小苑”和各美其美的“四小园”,解决了禽畜散养、杂物农具乱放等顽疾。2023年7月,电白区出台方案扩大推广“农家小苑”,切实为村庄“增绿添景”。
旦场、麻岗、树仔、岭门等镇大面积种植“千禧”圣女果,推动电白成为广东省最为集中、贸易最为活跃的千禧果连片种植带;观珠镇数万人活跃在种苗、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沉香产业链各环节;麻岗镇御水古温泉度假村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前来;马踏镇以特色农产品串联“农业+旅游+文化+消费”,发展多产融合的近郊游、亲子游,让杨梅等土特产成了“香饽饽”。
合利村增收17.5万元,板桥村增收7.96万元,大群村增收3.38万元,大坡村增收3.11万元……2023年,电白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奖励挂钩机制,12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益实现较大增长,增收最多的达70多万元,走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电白路径。
更多关于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篇章正在绘就。电白加快建设“一湾两环一中心”,加快打造水东湾、沙琅江“两个一百里”生态风貌带,展示山海绿城生态美;打造了6.2公里的林头水陆风貌带、7.5公里的电海乡村风貌带、5.3公里的高圳车红色革命风貌带,推动镇村环境全域美……
关键词: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全产业链逐步形成 “水产品+预制菜”拓宽产业新业态
茂名市放鸡岛北部约3.4公里处,有一处茂名划定的深水网箱养殖区。而在放鸡岛东南海域,海底有许多框架式混凝土构筑物依次分布。这些构筑物就是人工鱼礁,藻类、鱼虾等众多海洋生物萦绕其间巡游、栖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当前,广东省加快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近年来,茂名市大力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电白坚持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推动从捕捞、养殖、种业到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逐步形成。
近年来,电白区充分利用中央和省财政资金7792.05万元,目前已完成4个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礁区建设,完成制作、投放礁体7275个,总空方量261242立方米。2017年11月,位于电白辖区内的茂名市大放鸡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主要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工作。2023年,电白投入中央财政资金再启建1个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礁区。大放鸡岛海域的人工礁体投放不久,就有大量微生物和贝类附着,渔业资源密度是本底调查的2.15倍,海洋生态恢复和“聚鱼”现象明显。通过监测发现,在现有多个人工鱼礁礁区内,海洋牧场海域渔业资源生物种类比投礁前平均增加2.1倍,最高增加3.8倍,渔业资源密度比投礁前平均提高8.7倍,最高提高26.6倍。
电白区年海洋捕捞产量约4.6万吨,产值11.2亿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茂名市电白对虾产业园在2020年获批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该产业园年产优质对虾4万吨,占电白全区对虾养殖总量97.5%以上;年对虾加工量突破5.5万吨,实现对虾总产值50.34亿元。广东冠利达海洋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等养殖企业具备工厂化循环海水养殖技术,实现生态养殖。广东金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育成对虾“正金阳1号”多优品种,成为国内养殖主推品种之一。此外,金阳生物攻克马鲅鱼“高抗”选育技术,成功繁育马鲅鱼“高抗苗”,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以电白工业园为载体,电白区大力打造“茂名市电白水海产品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形成以新洲海产、惠众水产等企业为代表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年加工水产品约9万吨,产值约14.3亿元。
2023年,趁着预制菜产业风口,电白大力推动海产品加工向高端精深发展。其中,积极谋划以“水产品+预制菜”为主导产业,创建电白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盘活“一桌菜”。2023年4月底,电白区成立预制菜产业协会,以进一步整合行业优势资源,拓宽预制菜产业赛道。11月,“2023食品预制化(预制菜)产业基地生态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电白入选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名列第78名。目前,全区预制菜年销售额已突破7.6亿元,以水产品为原料的预制菜品种有大盆菜系列、鱼罐头系列、鱼片系列、水产制品系列和畜禽产品系列等5大主要系列,品种超200个。
关键词:基层治理
五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升级 组团式服务直击急难愁盼问题
又逢周三,在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镇村干部、人大代表、网格员等在榕树下、屋檐边、商店前,撑起小桌板,拉上小板凳,一场“相约周三”的板凳会就此开启。从家长里短,到民生大计,在与群众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找准问题所在,讨论解决方案,现场办公直击急难愁盼问题。
听民声,解民忧,聚民心。既是赴约,也是赶考。在马踏镇,以“相约周三”板凳会为手段,“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将接待、走访人民群众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耐心听取并依法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既敞开了“民意窗”,也搭起了“连心桥”。
早在几年前,电白区已经开始探索,通过整合原有基层党建、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消防、社会救助等诸多网格,推动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创新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住户小组”五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目前,电白已建立网格9198个,网格党支部657个,党小组1508个,直接联系服务居民30万户,推动工作任务落实上下联动、同步向前、统筹推进,实现基层治理纵横到边、全域覆盖。
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诉求增多,“网眼”过大、力量不足等网格治理问题随之出现。
2023年初,电白探索推动五级网格管理再一次升级,通过整合网格力量,以村民小组的组长、代表、网格员、无职党员、五老等为主,再选配街道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区挂点单位干部、挂点村民警和律师等成员整合为服务团队,以“一组一团”方式深入开展“组团式”服务。
所谓“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核心在于整合力量,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组团式服务模式下,服务团队要负责制定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和事项清单,明确“谁来做,做什么”,网格员常态化下沉网格内当场处理事件,不能办理的上报服务团队,服务团队不能处置的,上报镇(街道)统筹解决,彻底解决过去网格员单打独斗、权小责大等问题。
“以前网格员‘势单力薄’,大事难事不敢碰,现在街道、社区,甚至还有机关单位的骨干力量都参与组团服务,没有办不了的事。”每周三,电白区各村(居)网格服务团队定期接访和走访,收集梳理民生问题和群众诉求,有效推动群众问题在一线解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与此同时,电白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部署要求,以“1”综治中心为支撑,以“6”基层政法单位及网格为基础,通过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重要抓手发挥各类“N”的力量,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目前,电白全区21个镇(街道)已组建5000多个服务团队,常态化为全区150多万名群众提供动态管理服务。多种力量融合发力取得成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已俨然成为电白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关键词:绿美电白
义务植树约200万株 绿美电白“六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身洁白的羽毛直至翼端呈黑,长而粗壮的喙,往尖端逐渐变细,鲜红色的腿、脚站在浅滩上,看起来有种遗世独立的娴雅……“我数了数,有17只。”2023年11月25日下午,茂名本土摄影爱好者陈汉钟像往常一样,驱车前往电白区树仔镇上前海村的近海观鸟,意外记录下东方白鹳种群。
东方白鹳是少见的旅鸟,因繁殖分布区域狭窄,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野生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濒危等级,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鸟界国宝”“鸟类大熊猫”之称。
候鸟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白鹭“留守”成群,黑脸琵鹭连续6年“回家”,彩鹳首次被记录……近年来,茂名沿海地区频频出现世界级珍稀濒危野生鸟类,一再检验了茂名在生态修复、湿地资源保护上的长足进步。据统计,水东湾红树林保护区已成为候鸟迁徙的停歇地、越冬地和留鸟的栖息地,候鸟和留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鸟的种类更加丰富,常见鸟类有各种鹭鸟、鸥类、鸻鹬类等130多种。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样板,电白取得新突破。
2023年,电白出台《电白区深入推进绿美电白生态建设实施方案》,聚焦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六大行动”,为电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2023年,电白拟投入财政资金2208.8万元,规划营造高质量水源林5100亩,抚育新造林1.12万亩,森林抚育4600亩,油茶新造低改2600亩,规划红树林营造149.4亩、修复1722.3亩;在优质树种方面,已种植奇楠沉香4500亩,总株数达113万株;谋划新建虎山建筑文化公园、沉香公园、水东芥公园等主题公园和一批口袋公园,着力打造“主题公园+口袋公园+绿美廊道”的绿色生态骨架。
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沙琅镇新城公园作为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目前正在加紧项目施工。该项目由区委书记、区第一林长挂点,通过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的打造,以点带面展现绿美生态建设良好成效。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深入开展。2023年以来,电白区组织开展集中义务植树活动27场次,全区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义务植树约200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5.6%。
水东湾种植上万亩红树林,建成全国最大的连片人工红树林种植示范基地,形成独特的“海上森林”景观。红树林湿地与繁华的城市为邻,青绿叠翠,栈道蜿蜒,处处诗情画意;白鹭翩跹,与整洁村居相互映衬,岭门镇海坡村为乡村美和生态美写下注脚。每年,成千上万只白鹭赶来越冬。黄昏时分,白鹭集结滩涂湿地,铺天盖地场面壮观;国家森林乡村罗坑镇里平村,隐于山林,绿意蓬勃,游玩、露营在这里成了新常态;乡村持续焕发新活力,大大小小279个好心公园、近6500个“四小园”遍布各乡村,让村民“出门见绿”。目前,电白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5.6%,“六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方+记者 邓建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