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受保护的植物品种,如果鼓励商业性栽植,栽植者会想方设法扩大其财产的繁殖,不需要别人投入精力去“保护”。相反,如果严格限制保护品种的种植和砍伐,无利可图,就没有人去做大规模的种植和繁殖,只靠野生,当然会越来越稀少。
辛省志
责任编辑 | 陈斌
据上游新闻近日报道,四川泸州叙永县男子马万林的父亲1980年代初在自家屋前房后、自留地旁栽了一些香樟树(樟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0多年后,有不少树被松鼠啃坏枯死。为了减少安全隐患,2016年,马万林把这些香樟树砍了20多棵。不料却被法院认定是非法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违反了刑法,是犯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缓刑3年。
在砍树之前,马万林特意咨询了当地林业局。林业局说,人工栽植的香樟树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按照一般树木进行采伐利用,栽在房前屋后、自留地的,砍伐时不用办理采伐证。而林业局在砍伐后的调查报告中也确认,这些香樟树是人工栽植的。但法院则认为,即便是人工移栽的香樟树,也属于在自然环境内生长的,未改变其物种性质,同样具有珍稀性,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因此,没有取得许可就砍伐,就是犯了非法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罪。
这一新闻迅速引发坊间热议。国家确实有规定要保护一些植物品种,还制定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樟树也是农业部门确定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品种。但许多网友的疑问在于,人工栽植的重点保护植物品种,应该享受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待遇吗?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2013年,国家林业局在下发给四川省林业厅的一份答复中明确,除古树名木外,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但属于人工培育的树木,可按照一般树木进行采伐利用管理。这也是当地林业局认定人工栽植香樟树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法律依据。
不仅仅是行政主管部门,外地法院在面临同样的案件时,也有不少判定人工栽植的名贵树种不属于重点保护植物,最高法2017年更将其中一份判决选为指导性案例,甚至泸州市中级法院2014年6月作出的一份刑事判决书,同样认定人工种植的香樟树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不过泸州市中院却对马万林的案子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定,令人费解。马万林申诉到四川省高院,同样被驳回。
据上游新闻报道,知情人士表示,四川司法系统改变看法,可能与2014年四川省高院、省检察院和省林业厅三部门联合出台的一份会议纪要有关,该会议纪要援引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人工培育的国家重点植物品种个体认定为重点保护植物,要定罪,只是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但这与国家林业局2013年给四川省林业厅的回函看上去是矛盾的,也与此前法院系统的判决矛盾,用关于走私犯罪的司法解释来认定非法采伐珍贵树木的罪名,合理性合法性也存在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最高法、最高检专门就非法采伐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罪发布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人工培育的植物,除古树名木外,不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规定的‘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批复不一致的,以本批复为准”。
因此,如果按照最新的司法解释,马万林砍伐父亲栽种的香樟树,就不应该被认定为犯罪。虽然马万林砍树案的判决都是在新司法解释之前作出的,但是,一方面,此前法院作出有罪判决的依据存在合法性问题,另一方面,按照从旧兼从轻、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如果该案重审,应按新的司法解释作出判决。
类似的问题,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中非常常见。动植物品种被列入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目录,但那些人工种植、养殖的个体,到底应不应该按照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此前有保护人工养殖个体的倾向。有人出卖自己繁殖的金刚鹦鹉被判刑,有养殖户人工养殖的珍稀品种鹦鹉不敢卖,一卖就是犯罪。
这种过度的保护,实际上不利于珍稀物种的保护。有些珍稀物种,在大自然中的野生种群确实是珍稀的,但是人工养殖、种植起来非常容易,而允许对其人工养殖种植,能够极大地鼓励人们投入珍稀物种的养殖,从而扩大其种群。比如金刚鹦鹉等,在野生环境中,因为天敌太多、栖息地被破坏等原因,数量有所下降。但是人工养殖环境下,这些鸟类繁殖非常快,而且它们对人工养殖环境的适应性也非常好。如果一刀切禁止买卖人工养殖的鹦鹉,那就不会有人搞人工繁育,喜欢鹦鹉的人只好去抓野生的来养,甚至会催生黑市,最终倒霉的,还是野生鹦鹉。
植物保护也是如此,一些受保护的植物品种,如果鼓励商业性种植,种植者会想方设法扩大其财产的繁殖,不需要别人投入精力去“保护”。相反,如果严格限制保护品种的种植和砍伐,无利可图,就没有人去做大规模的种植和繁殖,只靠野生,当然会越来越稀少。
如今,动植物保护的思路开始有了变化。上述最高法最高检关于植物保护的司法解释,是一个信号。新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对保护动物品种的人工繁育种群实行与野外种群不同的管理措施,对于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种群,不再列入重点保护名录。这是正确的方向。对重点植物品种的保护,也应该遵循同样的思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