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先·问答2024|深圳:中国样板,何为示范

南方+ 记者

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迎来新一轮外交热潮,多名国家元首相和外国政要相继访华。其中,数位总统在访华期间来到深圳,将深圳作为访华首站,希望从深圳的发展中获取灵感和经验。

GDP从1980年的2.7亿元,到如今的3.24万亿元;人口从1980年的33万,到如今实际管理人口超2000万……年轮更替中,深圳已不是当年的边陲小镇。这座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已经崛起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城市前三、亚洲城市第四、全球城市挺进前十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深圳奇迹闪耀世界。

在深圳的自我要求中,如何让这座聚光灯下的奇迹之城永葆生机与活力?而在世人的殷切期待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可以代表中国城市出战,去更大的舞台上和纽约、洛杉矶、伦敦、东京等世界顶流城市掰一掰手腕,比一比高低。

在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时间表”里,深圳要为全国提前15年打造出一个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4年,深圳如何作答?我们拭目以待。

深圳市宝安区。左钰林 摄

深圳市宝安区。左钰林 摄

发展永远都是硬道理

深圳是一个自带流量的城市,任何话题只要和“深圳”两个字扯上关系,就可能获得很大的社会关注度。

有人说,深圳太“卷”了,“建议深圳人吃饭不要谈工作。”也有人说,深圳太快了,“就像在一夜之间建成的。”还有人说,深圳太年轻,“这里没有历史底蕴。”

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移民城市,从诞生之初起,便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但无论是赞美或批评,惊叹或质疑……40多年来,深圳通通接纳,内化为向前的动力。

任尔东西南北风,发展永远都是硬道理。

2024,继续做大做强自己依然是深圳的头等大事。对深圳而言:

过往,所有的光荣都是昨日的故事。

当下,不进则退的竞合时代,稍一放松,领先的身位就无法继续保持。

将来,在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时间表”里,深圳要为全国提前15年打造出一个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要为其他城市的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发轫于深圳、而后传遍全国的改革金句,依旧振聋发聩。

深圳·深圳港。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深圳·深圳港。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过去一年,深圳密集出台了超过20个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涵盖低空经济、工业上楼、超充之城、汽车之城、消费中心、人工智能等诸多带有未来感和先锋性的新赛道、新领域、新产业。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深圳的历史不长,但追“新”的气质和那股子“狠劲”,却是印刻在城市基因里。

在科技园,深夜仍然灯火通明;在华强北,永远人群流动,活力十足。更为重要的是,在深圳,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单打独斗,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是整个深圳,是一浪接着一浪奔涌向前。

过去一年,深圳出台了多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行了涵盖各个层次、穿越整个欧亚和太平洋、持续时间近一年的全球招商活动……深圳用一系列新思路,新打法,新举措重构己身,举旗定向,再赴新程,不断巩固和拓展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日一展,万商云集,千行百业,火力全开,是为当下的深圳。

而从全国乃至全球的空间维度和更长的时间跨度里去体察深圳的变化,更觉一种难能可贵: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不为名利所累,敢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超越。

跳出深圳看深圳,更能看见那个元气满满、不知倦怠的深圳。

城之大者,为国为民

冬月暖阳,莲花山草木犹盛,深圳大街小巷人流不息、生机勃勃。

40多年来,深圳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书写使命与忠诚,闯出千余项全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堪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精彩缩影。

城之大者,为国为民。

要改革,那便在蛇口一声炮响,开山建港。

要速度,那便“三天一层楼”。

要创业,那便让创业密度成为全国第一。

要出口,那便连续29年全国出口第一。

要高质量发展,那便用全国0.02%的土地面积,创造全国2.6%的GDP。

几十年来,深圳对广东、对大湾区、对全国的支撑作用在不断提升和扩大。

过去一年,无论是九月的深圳市委七届七次全会,还是年尾的深圳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抑或是平时召开的各个党委、政府高层会议上,“使命”与“责任”二词是最常被提及的两个高频词。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位于深圳市福田商业中心区地段。朱洪波 摄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位于深圳市福田商业中心区地段。朱洪波 摄

面向2024,深圳肩上的担子更重。

首先,深圳被赋予了在河套携手香港共同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的宏伟目标。

2023年8月2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简称“河套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平台(横琴、前海、南沙、河套)成型成势。

在这块深港交界处一块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已经汇聚了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香港5所知名高校在深圳园区已经设立了10个创新研发平台,落地了世界五百强研发中心5家、“独角兽”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5家,汇聚海内外院士12名、科研人员3000余名。

深圳国家高新区南山园区。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深圳国家高新区南山园区。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未来,深圳将着力激发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活力,着力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加速汇聚香港以及全球顶尖科创资源,力争到2025年打造深港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20个以上,落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5个以上,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打造世界级的科研枢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其次,深圳还被赋予了在深圳都市圈里当主中心的使命。

近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备受关注的深圳都市圈揭开神秘面纱,临近的东莞惠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

规划方案提出,要增强深圳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形成“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协同联动。

从年中河套规划的横空出世,再到年底都市圈规划的惊艳亮相,每一个涉及深圳的重大规划,都对深圳的城市能级标注了新的刻度,更对深圳的支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有重任,尖兵先行。

2024,深圳当肩负起更大使命,承担起更重责任,发挥出更大作用。

为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当你高速运动时,所处的时空与别人是不一样的。

高速运转的城市,似乎也是如此。

对于广东,对于中国,乃至于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深圳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作为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深圳链接着中国与世界。

而世界,终归是开放的,如何发展没有标准答案。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所以,中国需要一个先锋城市,去打破禁锢,去先行先试,去为中国式现代化探明道路。

这个城市,就是深圳。

从2011年到2021年,深圳GDP从首破1万亿元到迈上3万亿元台阶,以一市的经济总量超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深圳的GDP为3.24万亿,位列全球第10位。排在深圳前面的城市是纽约、东京、洛杉矶、巴黎、伦敦这些世界顶流大都市。

深圳的繁荣,改变的不仅是中国城市在世界城市版图中的座次,也在悄然间改变了世人对于城市发展的理解和认知,更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浪尖里定义着什么才是新时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城市。

深圳市民中心和莲花山公园一线。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深圳市民中心和莲花山公园一线。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GDP越过3万亿大关后,4万亿、5万亿何时可以到来?深圳新的增长空间在哪里?对标纽约、东京、洛杉矶、巴黎、伦敦这些城市,深圳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纵深演进的背景下,深圳的先行示范意义早已超越一城一省一国的范围。深圳的进化与迭代,其本身就是以一城的先行探索为全球发展提供中国式的经验思考、应对之策和解决方案。

深圳的一小步,从来都是时代的一大步。

科技创新的新突破在哪里?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在哪里?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在哪里?未来城市的新方向在哪里?

深圳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与回答,代表着中国的思考和态度,牵引着世界的关注和期待。

未来如何,孕育在当下之中;道路再长,走下去总能登顶。

2024,深圳要矢志不渝地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

南方+ 张雅 制图

延伸阅读:

九城当先:问答2024

【评论员】崔璨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