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先·问答2024|东莞:韧性之城,靠何反弹

南方+ 记者

自研麒麟9000S芯片、7纳米先进制程工艺,全球首款搭载双星卫星通信的手机——近几个月来,Mate 60系列在核心科技上的突破,让华为再次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焦点。

同样被舆论场广泛关注的,还有华为身后的城市东莞。

作为华为终端所在地、华为手机在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世界工厂”东莞也走出了一条跌宕的经济曲线——

2023年的二三季度,东莞GDP增速在广东省排名垫底,在全国万亿GDP城市中位列最末;但9月至11月,随着华为手机的强势回归,东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呈现双位数反弹,拉动工业产值实现正增长。

2023华为开发者大会在东莞举行。   黄政正 摄

2023华为开发者大会在东莞举行。   黄政正 摄

这座韧性之城再次展现出打不倒的韧性。

2024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东莞召开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会报告称,面对2023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东莞顶住了重重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有力稳住了经济增长势头。

面对危机与阵痛,东莞的特点是善于危中见机、危中谋机、转危为机。拉长时间维度来观察,在此前几次全球经济周期变化中,东莞也曾多次经历险滩,但都没有在危机之中走向末路,反而在危机之后重新焕发生机。

今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韧性东莞,如何继续反弹,能否再次创造产业跃升的奇迹?从世界经济乏力中“突围”,需要加快新动能向上生长,推动更多优势产业形成生态集群,这是东莞的选择,也是珠三角的选择。

为何减速

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就以外向型经济见长。“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当年IBM亚洲区副总裁的一句打趣,却道出了东莞嵌入全球产业链之深。

2023年,东莞因经济减速而陷入舆论漩涡。究其原因,就在于工业与外贸承压。

万亿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中手机制造业又是最大的主力所在。早在2021年,东莞智能移动产业集群就跻身首批工信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国家队”名单。

过去几年里,作为全球竞争最激烈、产业博弈最白热化的领域之一,手机制造受到全球地缘变局、产业格局的影响。再叠加全球消费电子进入下行周期,内外需求均现疲软态势,更使得情况雪上加霜。

东莞的手机制造业也进入“至暗时刻”。2019年东莞手机产量超过4亿部,到了2022年被“腰斩”至1.97亿部。

东莞出口产品以手机等机电产品为主,且城市外贸依存度达122%,位列全国第一。在全球贸易放缓、订单减少、中低端产线松动外迁等多重因素冲击下,2023年上半年,东莞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11.3%,其中出口下降9.4%。

同此凉热的,还有外贸依存度超过100%的苏州、厦门。外贸受挫之下,2023年的二三季度,两个城市的GDP增速也在全省“吊车尾”。

东莞手机企业生产车间。 孙俊杰摄

东莞手机企业生产车间。 孙俊杰摄

面对国际环境的变革,随全球经济周期起舞的东莞,再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然而,拉长时间维度观察,或许能缓解焦虑。近30年来,东莞不止一次遭遇外部环境的巨大冲击,但东莞产业往往呈现出较强的修复能力,能够在自我革新中去腐生肌,在迎击风浪中强筋壮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东莞有一大批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倒闭。但与此同时,东莞抓住了日韩、台湾地区的电脑IT产业向成本洼地转移的机遇,使得电子信息产业迅速成长为支柱产业。

2008年,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淬炼,东莞加快“腾笼换鸟”与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民营企业也挑起大梁,对外依存度大幅度降低。

危与机、破与立,对东莞而言,既是方法论,也是实践行动。

韧性何在

当然,对于一座城市发展预期,不能只靠经验主义判断。如今的东莞,反弹的“支点”在哪?

首先,来自独特的地理格局。在东莞周边半径约100公里30分钟交通圈,分布着广州、深圳、香港三个3万亿GDP体量的“巨人”,这也让东莞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被三个世界级都市包围的城市,得以利用国际大都市的全球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紧跟产业发展潮流。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就在广深港之间左右逢源,四城串成的黄金经济走廊上,东莞因善抓趋势崛起为“世界工厂”。

如今,陆域视野的“珠三角”变为海域视野的“大湾区”。东莞作为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狮子洋通道、莲花山跨江通道等珠江东西岸跨江通道的连接轴,叠加莞惠城际、穗深城际、赣深高铁、深江铁路等轨道,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这意味着在广深港辐射下,东莞可以有更高的效率,更快的要素流动,更高频的合作竞争。

东莞中心城区。  孙俊杰  摄

东莞中心城区。  孙俊杰  摄

其次,来自深厚的产业基础。以先进制造体系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东莞稳定增长、抵御风险、抢抓风口最坚实的压舱石、基本盘。

“在东莞,半小时内能找齐锂电池设备所有的零部件。”广东亿鑫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奉军说。

东莞以“能造”闻名。超过20万家工业企业、1.2万家规上企业、9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成产业“金字塔”,涵盖了我国41个工业门类中34个大类,能够生产6万多种产品,万亿级电子信息、5000亿级装备制造等“万千百”亿级产业集群梯队熠熠生辉。

产业集群内部以及不同产业集群之间交流、连接,“工业雨林”中各种生态“耦合生长”,让产业根基更有韧性。

第十四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 邓浩摄

第十四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 邓浩摄

最后,来自务实的城市特质。东莞市场开放早、成熟度高、投资环境好、政策环境宽松,蓬勃灵活的有效市场、务实服务的有为政府,二者相互成就。

改革开放之初,东莞的公社干部开着货车、骑着摩托到罗湖口岸“人盯人”争取港商来东莞投资。1978年,东莞在全国率先设立对外加工装配办公室,一个窗口对外向外商提供“一条龙”服务。

如今的东莞,设立“民营企业家日”以城市名义致敬,让民营企业家们更有“面子”;对标广深打造一体化营商环境,依托企业直通车、“企莞家”平台等,让企业一键解决发展全周期大小事,为其发展提供“里子”支撑。

“新柱”在哪

近几个月来,承载着新一轮技术创新的Mate 60系列,让华为手机的销售份额重回国内市场第一。OPPO、vivo也进入密集的新品发布期。

这些现象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消费者仍愿意为电子产品的创新买单,期待国产技术的突破。目前,6G、AI等新技术的赋能正在打开电子产品新空间。电子信息作为前沿产业的趋势没有变,仍不断有新的变革、新的爆点来触动产业。

“三部手机”推动下,东莞经济加快企稳回暖。2023年9月至11月,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出现双位数左右的反弹,工业大盘也随之一洗颓势强劲攀升。

“头雁”领飞,众多配套企业同频共振,实现产业链条复苏。这也再一次说明,龙头企业对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作为支撑产业链的主导者、产业生态的构建者,龙头企业不仅可以引导各类高端要素资源的流动,还可以通过技术溢出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增强产业链韧性。

松山湖万象汇的华为智能生活馆内,用户排起了长龙。 陈雅靖摄

松山湖万象汇的华为智能生活馆内,用户排起了长龙。 陈雅靖摄

刚刚召开的东莞市委全会也提出,要抢占国产替代机遇,积极承接重点企业研发成果转化和产能溢出,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企业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放眼国内,常州以比亚迪、理想两大车企,中创新航等五大动力电池产商为龙头,汇聚了上千家新能源配套企业,为迈入“万亿俱乐部”装上了超级“电动机”;无锡则引育了海力士、华润微、华虹等龙头企业,形成2000亿级集成电路产业,在高精尖技术竞赛场上抢得领先。

坐拥中国顶尖的高科技公司,面向未来,东莞继续反弹的一大机遇,还是打好“华为牌”,与龙头共舞,依托龙头企业新技术突破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长。

比如,华为“昇腾”的算力芯片已经逼近英伟达同类产品水平,国产智能算力集群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又如,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将为汽车电子上下游供应链带来巨大增量。“放手”发展当下,“放眼”蓄势未来,这些都为东莞孵化面向未来的产业集群提供了绝佳机遇。

抓好源头创新产业化,以新技术迭代引领未来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也是东莞反弹的重要动力。

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质生产力。

多年来,东莞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上不吝投入。在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松山湖科学城,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已投入运营,阿秒激光、南方先进光源、缪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加快筹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经形成了800多人的科研团队。

一批“从1到N”的产业化科技成果,有望为东莞锻造“长板”新赛道。作为目前国际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散裂中子源首个产业化项目——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即将开展临床试验,东莞已切入这一超千亿市场规模的高端医疗器械新赛道。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在研发的第三代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0%、成本降低30%,产业化潜力巨大。

过去40多年来,东莞创造了从一个普通农业县晋级为万亿GDP城市的增长奇迹。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2024年,我们期待东莞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延伸阅读:

九城当先:问答2024

【评论员】郭文君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