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痛不好意思看?姐妹们要格外当心这9类病因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订阅

有一种疼痛

不要命

却非常折磨人——慢性盆腔痛

引起慢性盆腔痛的原因多且复杂

有的容易被识别

有的隐藏较深易被忽视

比如接下来所说的↓

李女士今年35岁,有一个困扰她1年多的隐疾——慢性盆腔痛。

一年多前李女士顺产后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下腹部隐痛,上班后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时,疼痛症状更加明显,夫妻生活也受到影响。

李女士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各种检查做下来均考虑是慢性盆腔炎,但给予消炎、灌肠及理疗等治疗后仍不见好转。李女士觉得自己仿佛得了绝症一样,到了药石无功的地步,给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心理压力很大,总是抑郁寡欢,满面愁容。

最近,李女士下腹部疼痛又加重了,她来到我院妇女保健科盆底疾病门诊就诊。盆底疾病专科医生详细查阅了她既往的所有检查报告,并给她做了妇科检查,发现李女士盆底肌局部张力高,局部盆底组织压痛明显。

李女士表示,医生触摸到的压痛感就是她平时觉得下腹痛的部位。结合李女士的病史和检查报告,医生由此抓到了导致李女士慢性盆腔痛的真凶——肌筋膜源性盆腔疼痛。

李女士激动地表示,以前检查从来没有这样仔细检查发现她的压痛点,这次终于找到病因了!经过针对性的治疗,李女士痛感逐渐好转,困扰她1年多的隐疾终于得到解决,恢复了正常生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痛是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慢性盆腔痛是盆腔脏器或结构如子宫附件、膀胱、盆腔内肌肉筋膜、阴道、外阴区域、肛门直肠等组织存在的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总称。这些部位疼痛的反复发作又会导致排尿、排便或性功能等障碍,长期慢性折磨还会对患者的认知、行为、情感等产生负性的影响。多数患者由于排尿、排便、性交或外阴区域疼痛就诊于相应专科,还有些患者由于疼痛部位让人“难以启齿”未能及时就诊。

慢性盆腔痛的发病率不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的慢性盆腔痛发病率高达26.5%。而由于学科分工特点,有的患者如李女士一样,就诊于特定专科未能得到精确诊断,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女性慢性盆腔痛常见病因有哪些?

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很多,可涉及生殖、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运动等多个系统,还可能与心理疾病有关。

在慢性盆腔痛的诸多病因中,妇科因素占主导地位,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盆腔粘连、盆底肌筋膜炎、分娩有关的创伤、盆腔器官脱垂性疾病、外阴疼痛综合征等,均可导致慢性盆腔痛。

01

盆腔炎

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隐痛、坠痛或腰骶部坠痛、胀痛,劳累或月经期疼痛加重,白带增多等症状,严重可有发热。

盆腔炎性疾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可加剧其生殖道的炎症反应,导致盆腔充血及慢性炎症改变,逐步演变为慢性盆腔痛。研究表明约30%的盆腔炎患者将发展为慢性盆腔痛。因此盆腔炎性疾病是慢性盆腔炎的常见原因。

02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发慢性盆腔痛,主要原因是异位病灶反复出血及由此引发的组织粘连有关,而深层浸润的内膜异位病灶可浸润腹膜下的神经导致严重的慢性盆腔痛,临床症状主要为性交痛、非周期性盆腔疼痛、痛经、排尿排便时腹痛等。

03

盆腔淤血综合征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瘀血导致,以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包括深部性交痛、性交后疼痛、月经量多且色暗、阴道分泌物多等,疼痛有时可以放射到下肢、会阴部及腰骶部,经前或经期、疲劳、直立等盆腔静脉充血加重的情况下疼痛加重,阳性体征少。疼痛人群多见于经产妇。

04

盆腔粘连

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腹盆腔手术史等可能会引发盆腔粘连,可能由于盆腔粘连限制了器官活动度引发慢性盆腔痛。

05

盆底肌筋膜炎

肌筋膜源性盆腔疼痛是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容易被忽略的病因。

这是一种非关节的肌肉筋膜软组织疼痛疾病,是盆底肌包括髂腰肌、肛提肌、梨状肌或/和闭孔内肌等无意识地出现局部痉挛或疼痛结节、紧张带(又称触发点)为特征,病因包括感染、分娩、盆腔操作、外伤、躯体形态异常等,其中躯体形态异常可以引发肌肉筋膜力量不均衡,导致胸-腹-盆腔的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引起盆腔及其周围区域的局部痛或牵涉痛。

肌筋膜源性盆腔疼痛需要有盆底疾病丰富诊疗经验的医师详细检查方能发现。

06

分娩有关的创伤

分娩时发生的创伤可能导致与损伤部位相关的慢性盆腔痛,分娩损伤盆底神经所致的去神经化也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和疼痛症状。在产后期和母乳喂养期间经常存在雌激素短暂缺乏的问题,可能使这种情况更加复杂。

07

盆腔器官脱垂性疾病

盆腔器官脱垂早期通常是无症状的,随着脱垂程度加重会出现腰骶部不适,阴部疼痛等症状。

08

外阴疼痛综合征

国际外阴阴道疾病研究会将外阴疼痛综合征定义为:外阴不适,经常为烧灼样疼痛,检查结果无异常且不存在临床可识别的神经障碍。

外阴疼痛综合征是在阴部神经的分布区域感觉到的神经性疼痛,并且可能与直肠、尿道或性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相关。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或创伤(如分娩、手术)。外阴疼痛通常表现为性交困难,当疼痛持续超过6个月时,可诊断为外阴疼痛综合征。

09

其它

如残留卵巢综合征、子宫平滑肌瘤、妇科恶性肿瘤等情况也可引发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痛如何治疗?

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含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症镇痛抗炎药物、激素类药物、中药等。

物理治疗包括主动性物理治疗和被动性物理治疗,主动性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被动性物理治疗包括手法按摩、电刺激、磁刺激、小针刀等。

手术治疗是在保守治疗基础上无好转,或一些特定疾病如盆腔粘连、妇科恶性肿瘤等采取的措施。

心理治疗主要对同时患有心理疾病的慢性盆腔痛患者或慢性盆腔痛导致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时,可经心理医生评估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总之,慢性盆腔痛病因分类复杂,盆底疾病是常见原因,当您下腹部、盆腔或外阴经常出现间歇性疼痛久治难愈,可能是没找到真凶,可到妇女保健科盆底疾病专科进行专业检查评估排查病因,抓出疾病元凶方能对症治疗。

1.王忠民,高珊,叶萍,等.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精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2.Learman LA, McHugh WK. Chronic pelvic pain: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umber218[J]. Obstet Gynecol,2020,135(3):e98—e109.

3.陈娟,朱兰.慢性盆腔痛的分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 (5):321—323.

4.贺豪杰,郭红燕.慢性盆腔痛的临床评估及诊断流程[J].实用 妇产科杂志,2016,32(5):323—324.

5.王玉,郑萍.妇科因素所致慢性盆腔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 药导报,2016,13(5):36—40.

来源:妇女保健科 林宏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文中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