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电白打造基层党建九大亮点,助推高质量发展

南方+ 记者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

过去的一年中,茂名市电白区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抓党建带全局,打造了九大党建亮点品牌,党建基础持续夯实,作风建设持续深入,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形成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进的良好格局。

亮点一

深化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每逢周三,在电白区各镇(街道),镇村干部、人大代表、网格员等在榕树下、屋檐边、商店前,撑起小桌板,拉上小板凳,一次“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接访活动就此开启。从家长里短,到民生大计,在与群众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找准问题所在,讨论解决方案,现场办公直击急难愁盼问题。

从2021年开始,电白区就开始探索基层治理机制创新,通过将基层党建、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消防、社会救助等诸多网格“多网合一”,推行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五级网格化管理(“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住户小组”五级网格),全区划分四级网格4641个、五级网格9443个,成立网格党支部657个、网格党小组1508个,选聘五级网格员9443名,区财政每年投入4000多万元落实网格员工作补贴。

今年以来,融合网格化、直联服务、“双报到”、大走访、四级联调等五项机制,电白区组建网格服务团队5010个,坚持每周三集中接访,做实政务服务、生活服务(致富服务)、法律服务、文体服务、关爱服务等“五服务”工作,累计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1.1万多个,化解矛盾纠纷2.3万多件。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四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中国《小康》杂志县域社会治理经典案例、全国县域社会治理百佳典范,马踏镇获评省信访工作示范镇,沙琅镇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亮点二

深入实施村(居)民小组“基石工程”

“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需要解决的事情?”在电白区沙院镇福兴村龙君二村好心公园“一村一服务团队”接访点,往往由村民小组长抛出基层治理话题,等群众问题都记录好以后,服务团队会开始巡村,继续收集群众诉求、解答疑问。

村(居)民小组是农村基层工作的基石。2023年,电白区出台《实施“基石工程”,加强村(居)民小组长“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十二条硬措施”》,把其作为区镇村三级书记项目,优化完善村(居)民小组管理和服务功能。

在此机制下,电白设定村(居)民小组长五个选任条件,实行“两推一审查一选举”,严格规范罢免、职务终止、辞职和补选等规定要求,区财政按300元/人/月的标准落实待遇补贴;明确村(居)民小组长具体职责,强化实践锻炼、结对“传帮带”、双向培养、全方位监督等机制;实行“一年一考核”,将考核优秀的及时推荐为积极分子,符合条件的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管理、定向培养,特别优秀的直接提名为村(社区)“两委”干部人选;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按相关程序予以罢免。

2023年以来,电白区有358名村(居)民小组长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将18名党员推选为村(居)民小组长;选拔67名表现优秀的村(居)民小组长进入村级“两委”班子,调整撤换村(居)民小组长76名。相关经验做法在省委办公厅《广东每日汇报》刊登,得到茂名市委高度肯定,在全市推广。

亮点三

扎实开展“五个一”实践活动

实事(项目)共认领5.7万多件,已办成3.9万多件;各级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935个,协调解决突出问题760多个;驻村第一书记领办项目95个,已办成73个,撬动整体投入资金9800多万元……

近段时间,“五个一”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正在茂名市电白区如火如荼开展中。

“五个一”是指党委(党组)班子每人至少解决一个突出问题、驻村第一书记每人办好一个项目、一支部一实事、一党员一实事、一村(居)民小组一实事。“五个一”实践活动,目的是清单式、项目化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沙琅镇副镇长罗道省带队做通16户群众思想工作,筹集12.8万元,解决新城社区大同街硬底化难题;驻沙琅镇水心村第一书记孙鹏领办广金钱草种植作为“第一书记项目”,他争取派出单位支持7万元,撬动第三方投入40万余元,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林头镇章班村第三党支部两个月募集近100万元善款改造小学;水东街道党员蔡经全自发组织10余人志愿队加强水东河沿岸环境巡察;林头镇石民红坎村村民小组带头组织修复毁坏的引水渠,为200多亩农田恢复灌溉水源……在“五个一”实践活动中,相关人员聚焦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办成实事3.9万多件。“五个一”实践活动经验做法在中组部《组工信息》刊登;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登。

亮点四

以党支部为单位抓实“六学”

“渔民流动性大,对渔民党员的教育管理一直是个难题。”陈村街道超过一半的渔民集中在陈渔村委会,该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如佳介绍,陈渔村广泛吸收老党员、老船长、老航海员、村干部等力量组建宣讲小分队,走上船舱着力打造流动课堂,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话为渔民上好课。

码头旁的渔船、榕树下的桌子、鱼塘边的草地、老党员的家里……在陈村街道,“流动党校”处处可见,力求实现流动党员“流动不失学”。而在电白区,当地通过“六学”(即支部书记带学、组织党员自学、先进典型引学、开展专题研学、拓展网络导学、开展灵活送学)多重模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力求精准覆盖各类党员实际需求。

据统计,支部书记带学已开展3890多次,组织党员自学4万多人次,先进典型引学1400多场次,开展专题研学2090多场次,拓展网络导学5200多场次,开展灵活送学5000多人次,组织党员干部到“柏桥讲堂”参观学习600多批次2万多人次。其中,针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制定了七项举措,即摸清底数、健全台账,跟踪指导、压实责任,指导驻外党支部落实“两计划两清单”,多渠道推进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全覆盖,建言献策、发挥作用,落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做实“联学共学,双向服务”机制。

亮点五

深化作风建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2023年是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电白适时奏响作风建设主旋律,振奋精神,昂扬斗志。

《电白区2023年度深化作风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严肃学风、提升能力、激励作为、服务大局、精文简会、作风评议等七项主要任务。基于“积分+排名”实绩考评办法,人人头上都有一本作风考核簿,依据工作难度、强度、时长等动态更新“积分”,将每名干部工作情况的“年终总账”变为“过程细账”。同时,坚持全覆盖督导、明察暗访、重点督查、通报反馈、约谈问责“五管齐下”。2021年以来,共开展专项督导72次,约谈提醒305人次,通报违反工作纪律人员58人次,倒逼作风提升。

作风优良者上,作风不良者惩,领导干部“能上能下”。2021年以来,电白提拔重用善抓落实、敢于攻坚、表现出色的干部284名,对297名优秀干部进行了职级晋升,因工作不力或不作为、慢作为被调整岗位或改任职级的区管干部28名。

为解决干部专业化不足、能力不强问题,电白在2023年重点抓好“6+2”系列专项培训,即党建工作、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土地项目建设六个专项培训,教育、医疗两个系统专项培训。今年区级规划办班60个,已办57个,抽调1380多名干部强化一线锻炼、实战锻炼和多岗锻炼。

以作风建设开路,电白着力转变工作方式,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其中,出台“提升营商环境”八条硬措施,优化提升审批事项3238项,912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100%“零跑动”,即办件事项占比98.9%,331项事项可“容缺受理”,“一网通办平台”办件量位居全市前列。

亮点六

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奖励挂钩

合利村增收17.5万元,板桥村增收7.96万元,大群村增收3.38万元,大坡村增收3.11万元……2023年,电白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奖励挂钩机制,12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益实现较大增长,增收最多的达70多万元,走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电白路径。

村干部奖励挂钩机制的核心内容,就是从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益同比增长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按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的贡献大小对在岗“两委”干部、后备干部、村(居)民小组长、经济合作社成员等进行奖励,以探索解决村干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

加强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开展集体经济组织合同清理整治,“三资”全面实行网上交易,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实行村干部奖励挂钩机制……近年来,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多项举措在电白区各乡镇实现有效施行,成效初显。

如今,电白全区33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122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同比实现较大增长,超过100万元的21个,超过50万元的44个,电白区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村(社区)干部待遇挂钩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基层党建最具传播影响力创新案例、全省20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亮点七

党建引领撬动沉香“百亿产业”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户致富在产业链上……这个被总结为“三链”模式的茂名经验,是观察茂名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扇窗口。

这个窗口,同样可以窥见电白在着力做好沉香等特色产业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所做的探索和收获的成效:借助在产业链上建党组织所形成的红色动能,把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资源凝聚在一起,党建引领带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强化党建引领,成立沉香行业党委,组建沉香联合会,把“组织链”嵌入“产业链”,推进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优势资源整合在产业链上、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目前行业党委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9名,今年以来,已有10余名从事沉香产业的群众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推出“助香八条”,以“党建+”为驱动,积极探索“党建+驿站+产业”的创新模式,强化党的建设和产业链、人才链、治理链的融合发展,形成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的“四化”工作法,“专班+专项”推动沉香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电白沉香产业人才培育工程”,强化人才支撑。培育沉香乡土专家170人,取得乡村工匠专业技术职称的沉香人才49人,电商人才600多人。该经验做法获得第二届茂名市直机关“先锋杯”党建赋能工作创新大赛第一名、第十一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三等奖,并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亮点八

探索开展镇街党校规范化建设星级评定

日前,由省委组织部评选的全省“百个镇街党校示范点”名单出炉,茂名市仅有5个镇委党校获此殊荣,其中包括坡心镇委党校,这也是电白区唯一获评的镇委党校。

镇街党校是培训、轮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党校自身阵地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质量。从2023年起,电白印发并执行《电白区镇街党校规范化建设星级评定实施方案》,通过以评促改,进一步加强镇街党校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镇街党校办学质量。

镇街党校规范化建设星级评定工作每年开展一次,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成立专项考评小组,明确从组织领导、场地建设、教学培训、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定,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提档升级。

党员教育工作,阵地建设是基础,抓实培训是关键。《方案》也大篇幅聚焦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工作,教学培训情况的考评分值占六成。其中提到,要求镇街党校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合理设置培训班次,分期分批安排基层党员干部参加集中培训。

目前,电白已打造电海街道、陈村街道、坡心镇、林头镇、沙琅镇等5个“五星级”镇街党校,坡心镇委党校入选广东省“百个镇街党校示范点”。

亮点九

实施“每年一千人”招录计划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聚焦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电白大力统筹全区事业编制建立周转编制,打造“人才池”。

作为引进人才的重要计划,电白区自2022年起正式实施“每年一千人”引才计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每年招录招聘政策性岗位人员1000多人,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的年龄和专业结构。2022和2023年,电白区共引进各类人才2048人。其中,招录公务员185人,教师500人、医疗卫生类人才202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76人、其他事业类综合岗位人才51人。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李华斌

编辑 苏斯铭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