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共青团吴川市委员会(下称“团吴川市委”)坚持问题导向,以“五优”为出发点,以“五有”为落脚点,坚持打好“改革+发展”组合拳,推动基层团组织政治功能逐步强化,社会功能有效发挥,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优化保障机制,改革推动有力度
深入贯彻落实“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的指示要求,制定《吴川市贯彻落实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方案》,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吴川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建引领、党管青年原则,由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汇报;由团吴川市委以书面形式向吴川市委、团湛江市委请示报告改革进展情况;推动市级党建指导员到15个镇(街道)指导团建工作,促进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市委巡察监督内容;联合吴川市委组织部印发《吴川市团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党建带团建贯穿团员入党各环节;加强党对团的领导,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印发《吴川共青团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试行)》,推进了从严治团,规范团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
在吴川市委党校开展吴川市村(社区)团组织书记培训班。受访者供图
优化人员配备,队伍建设有蓝图
一直以来,团吴川市委认真学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成功经验,探索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不拘一格从严选拔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的优秀青年人才进入团的工作队伍,以青年凝聚青年,以青年组织青年,以青年服务青年,树立青年“身边榜样”。
配强县级团委工作力量。配齐配强机关班子成员,实现干部配备率、在岗率均达100%;联合吴川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团市委机关挂职锻炼的通知》,选配挂兼职副书记3人、挂职团干1人,其中兼职团干注重从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领域选拔;组织基层团(工)委书记到岗进行跟班学习;多渠道增加团的工作力量,促使团市委机关专、挂、兼职干部及其他工作力量总数比改革前大幅度增加。
多渠道充实基层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团组织力量,实现各基层团组织书记配备率、在岗率均达100%;印发《各镇(街道)团(工)委挂(兼)职副书记选配工作指引》,推动15个镇(街道)共45名镇(街道)青年职工、“双百社工”、乡村振兴志愿者、学校辅导员、社会志愿者等优秀青年担任基层挂(兼)职团干部,实现镇(街)团(工)委挂(兼)职团干部配备全覆盖;创新探索“镇(街道)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办专员挂任同级团委副书记”举措,推动中学优秀教师、少先队辅导员挂兼任本校团组织副书记,切实增强基层团服务青年的工作力量。
创新选人用人方式。通过社会化选聘、项目化用人,进一步充实团的工作队伍。制定《关于加强吴川市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镇(街道)指定1名乡村振兴志愿者专职担任本镇(街道)项目办专员,负责对接吴川市项目办、参与本镇(街道)团(工)委工作及统筹本镇(街道)乡村振兴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动员城市青年下乡、在外青年返乡、本土青年兴乡,推动全市15个镇(街道)各选配1名“双百社工”兼任青少年事务工作者,促进86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前往各镇(街道)和乡村小学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
优化基层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有氛围
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的原则,推动镇村、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领域等实现团组织应建尽建。全市各镇(街道)团(工)委、村(社区)和社会领域团组织数量、组织密度、增长率和服务能力达到要求;加强“两新”领域团的建设,新成立“两新”团组织13个;深化团代表联络站建设,团代表进站率100%。严格落实“两联”机制,激发代表委员履职活力,进一步发挥政治功能,拓展组织形态。
吴川市豪群和兴体育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揭牌。受访者供图
以“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属阵地”为工作目标,畅通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的“神经末梢”。大力推进青年之家阵地建设。制定《吴川市“青年之家”建设管理制度》,建成市级青年之家1个,镇(街道)青年之家15个,完成市、镇(街道)“青年之家”全覆盖,为广大青年提供学习交流、开展活动的平台,2023年以来,吴川市16个青年之家因地制宜开展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共计约550场,发动团员青年参加活动5336人次,不断打造凝聚青年新纽带;开设“青年夜校”,累计开办舞蹈、育儿等公益课程4期,服务青年100余人次;打造团属阵地活动阵地,在公益性公共文化场馆(所)等阵地建设吴川市豪群和兴体育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等24个少先队校外活动阵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少先队体制机制建设,扩宽少先队校外实体阵地建设,有效提升少先队社会工作水平。
结合青年大学习,建立“微阵地”,主动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联系服务青年,拓宽青年学习交流渠道。持续推进吴川市团属网络新媒体平台建设,提升微信公众号等新兴网络平台团属媒体账号的影响力;创建“吴川共青团”视频号,进一步拓宽新媒体宣传载体。2023年以来,在“吴川共青团”公众号发布关于团情团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就业信息、网络安全等文章365篇,在团员青年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优化育人措施,提质增效有层次
把好团员发展质量关。团员电子档案建档率、团员报到率、团员编号使用录入率、电子志愿书上传率、团员录入有效率和毕业生团员接收率均达到100%。
规范开展团员“推优入党”工作。制定《吴川市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和《共青团吴川市委员会推优入党工作指引》,确保全市共青团“推优”工作落细落实,推动28岁以下新发展党员100%由团组织推荐,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团吴川市委联合团高州市委开展“牢记嘱托作表率”主题团日共建活动。受访者供图
强化青年思想引领。扎实推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指导各领域基层团支部用好团中央“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学习平台”,结合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主题教育团支部专题学习工作指引,落实“4+1”任务,依托“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主题团日活动、网上主题团课等载体,分层分类组织各领域团员和青年及时跟进学习,已开展基层团组织专题辅导、座谈答疑和工作督导10余次,全市团支部100%完成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四个专题学习;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和团、队业务培训共6场,覆盖市、镇、村三级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约500人次,加强团干部素养和履职能力,推动基层团工作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主题团(队)日活动300多场,组织团员青年参加“青年大学习”主题网课20期,组织少先队员参加“红领巾爱学习”主题网课100期,参学比在湛江市排名前列。
完善实践育人机制。印发《团员青年到村(社区)报到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大学生团员“三下乡”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团员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社会基层治理工作,推动团员到村(社区)报到。
规范队建教育。坚持全团带队,制定规范团、队工作的制度文件18项,涵盖少先队工作管理、团组织评价监督、委员履职考核、推优入团、推优入党等;指导各中小学在全市范围内多批次联合开展主题活动,联合吴川市教育局举办2023届吴川学子成人礼暨高考冲刺励志大会,组织各中学团组织开展离队入团仪式,组织开展少年儿童社会实践营活动30多场,在实践中引导少先队员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优化青春赋能,服务大局有作为
打造团属品牌,激发内生动力。打造“相约青春,缘定吴川”青年交友联谊活动、青年写作技能大赛、“扶志助飞”助学志愿服务活动、市区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弯腰一秒,拾起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守护美丽岸线,我们共同行动”海滩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四小园”提升活动等7项以上常态开展、长期坚持、具有稳定政治功能和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品牌。
团吴川市委组织青年志愿者每周开展“弯腰一秒,拾起文明”清洁海滩活动。受访者供图
持续深化志愿服务。指导30个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开展“争当河小青,共建文明城”、“弯腰一秒,拾起文明”、清洁海滩、学雷锋志愿服务、助孤帮困、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全年累计开展活动10361场,举办志愿服务培训班5期;“弯腰一秒,拾起文明”“太阳花支助行动·扶志助飞”等志愿服务项目获湛江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组织发动青年志愿助力乡村振兴,全年累计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110多场,参与志愿者3500多人次,捐款捐物110多万元。创新开展社会志愿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四小园”提升活动,帮助村(社区)“四小园”提质增量,形成人人行动、户户参与、村村比学的浓厚氛围,活动简报获省团刊《黄金时代(生力军版)》刊登。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制定工作方案、考核办法,形成长效机制,在市区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专门针对学校区域安排了志愿者在上下课高峰期开展交通疏导,并对学生文明出行、正确使用交通工具进行宣传教育。
2023年吴川市“学雷锋行动月”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四小园”提升活动启动仪式。受访者供图
聚焦“三下乡”,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广东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需求项目提交和对接工作,2023年来共有13支广东高校“三下乡”队伍150多名队员与吴川市各级团组织结对,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乡村振兴活动,其中在黄坡镇举办的“非遗·青传承——飘色文化节”,将“非遗文化+文创产品+媒体矩阵宣传”文旅有机结合,活动参与群众超过2000人。通过“展翅计划”暑期实习、“返家乡”社会实践等方式吸纳大学生参与共青团工作,开发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120个,招录156名大学生“返乡”实践,组织返乡大学生180多名参与春运“暖冬行动”志愿服务、宣传“吴川烤鱼”区域公共品牌等工作,志愿服务时长累计1400多小时,加快形成城市青年下乡、在外青年返乡、本土青年兴乡的人才集聚效应,助力吴川市“百千万工程”。2023年5月,团吴川市委书记受到团中央2022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报表扬。
吴川市第一、第二届青年写作技能大赛表彰大会。受访者供图
提升社会资源筹措能力,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开发社会资源,主动寻求合作,借助社会企业无偿提供场地和资源,成立吴川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并组织青少年开展“梦想100+”公益冬令营、“青春自护”、“我们的节日”常识教育和猜灯谜、做月饼、包粽子等实践活动;借助社会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少先队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常态化组织团属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助学帮困、关爱困难人群等志愿服务活动。挖掘青年资源,依托吴川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平台和资源优势,开展青年书法家送春联活动、青年人才交流会共4场。加强资源整合,关注青年人才婚恋需求,联合相关单位以“5·20”、“双11”为契机,举办青年交友联谊活动6场,参与青年810余人;联合市委办、市府办、市委政研室举办“青年写作技能大赛”,累计报名参赛人数300多人,激励广大青年干部职工比学赶超、担当作为、创先争优的积极性;整合广东狮子会越川服务队等各方资源,共同开展“扶志助飞”助学志愿服务活动,募集善款超100万元,资助学生200余人;2023年“6·30”助力乡村振兴筹集捐款较去年增加54%。
下一步,团吴川市委将继续立足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在实现干部来源多元化、组织方式多样化、工作项目化、运行扁平化等方面持续提升团吴川市委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撰文】陈玮琪 通讯员 杨和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