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繁华的CBD说拜拜,
走向广州的另一面,
在那些因生活忙碌而被忽略的老街里,
寻找安静又舒适的时刻。
寒冷的冬天,慢慢看完这条老街,
横切的往事,古旧的建筑,
看遍西关最高雅的生活情调。
短短一条宝源路,反复走了好几遍,越来越爱。
提起宝源路,你一定不陌生。老广口中的“西关三宝”,就有它一席之地。
短短500米,却是“三宝”中传统建筑保存最多的一条。被政府挂牌的建筑多达10余栋,是广州历史建筑分布最为密集的街道之一。
这些历史建筑大多建于19世纪末,超过100岁,曾是清一色的住宅。“广州旧民居集大成者”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
这里既有气派的西关大宅,也有联排竹筒屋,还有中西搭配的洋楼。罗马柱、铁艺装饰、古典山花等搭配西关传统的趟栊门三件套、满洲彩色玻璃窗,历史上著名的“西学东渐”在这里找到鲜活的例证。
现在这些老建筑都被保护起来,短短500米,就保留了20多处文物保护的牌匾。
在广州,很少有一条老街像宝源路一样,人们从街头走到街尾,每隔三两步之间就可见到一个历史遗迹。
走在宝源路,就能感受到广府浓厚的人文气息。每一栋民宅都仿佛一位时光老人,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而这里的每一栋建筑,确实都来头不小。
宝源路9号,是十三行时期“花纱大王”陈泽球的住宅。
这是一位低调的富商,他的旧宅和邻居的相比,除了有一块较大的凹进之地外,并无其他特殊之处。
陈泽球早年跟随舅舅前往越南做生意,后来白手兴家,经营“花纱”(即棉纱),在广州开设多家商铺,被坊间称为“花纱大王”。
他乐善好施,除向多间慈善机构捐献外,亦不忘家乡建设,捐出善款,多不记名。
大宅的布置,也融入了主人的观念。
当时西关人多地窄,大家建房子都会铺满整片地块,陈泽球设计住宅时,却反其道而行,专门在家门口留出一块空地。
这足足一米半的空间,是低调富商对社会的热爱:
多雨天气,路人也能在屋檐下避雨。
也是慈祥长辈对儿孙的祝福:
出门不用直面风雨,家始终是避风港。
更是对他们的谆谆教诲:
做人要以退为进,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留出自己的地方。
陈泽球低调,住宅也“貌不起眼”,唯一一次高调,是在嫁女之时。
1937年陈家小姐出嫁,新娘凤冠就用了6斤足金打造,凤冠上还装了小灯泡制造闪亮的效果。新娘的嫁妆是整套的紫檀木家具,连酒席也举办了六天六夜。
放到现在,这绝对是轰动全城,瞬间能上热搜的话题。
宝源路141号,是宝源路为数不多的一栋洋楼,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独具韵味。
正门麻石门套,门楣刻“明勤第”,一般来说,屋子用“第”作为名称,与在朝中当官有关,看来这栋住宅的主人当年一名朝廷官员呀。
门的左右刻有对联,“广州羊城洋洋得意领华夏,荔湾西关洒洒风骚迷吾魂”,足以看出住宅主人对广州西关风情的肯定。
大门则保留着西关传统趟栊门三件套。
抬头往上看,会发现二层有着异域的巴洛克风格。
联排窗户由4条爱奥尼柱式及拱券组成,檐下、栏板具卷草花卉装饰纹样,顶层女儿墙中部全是山花装饰。
据说,房子上的山花越漂亮,主人就越富有。
看来宝源路是一条人才辈出的老街呀。
宝源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老街,短短500米也能走出新意。
City walk的时候你是否看到这样一栋中西合璧的洋楼?
白色的墙,黑色的门,上面写着大大的101号,在树叶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高雅。
这栋建于1910年的民国老房子,是老街蝶变的代表作。
最早的屋主是一位华侨富商,他从国外回来,建造了中西合璧的101号。
岁月变迁,大宅几易其主。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西关名医陈爱伦世家。这里还要说到他们与周恩来夫妇的一段故事。
陈爱伦的姨妈王德馨,是周恩来妻子邓颖超的产后主治医师。
在当时,她还不知道邓颖超的真实身份,却以医者的善良天性,帮助虚弱的邓颖超安排住处躲避搜查。在后来邓颖超转移上海的过程中,又为其准备了必需药品,安排信任的护士陪同登船,帮助邓颖超安全到达。
而那家王医生照顾邓颖超的“保生产院”,在后来转为一家儿科医院,由王医生的姨甥陈爱伦接手经营。
陈爱伦在经营期间,就居住在宝源路101号的大宅中,直至今天,大宅里仍旧保留一些陈爱伦住在这里的旧物。
2017年,爱惜历史建筑的李俊峰先生及其团队接手了101号。
他们没有选择翻新,而是带着对历史的怀念,选择了修旧如旧。
于是漫长的修复工程开启了。
因为101号是历史文物建筑,所以任何施工都需要进行报批。三年下来,光政府批复文件,就足足有几百页。
同时因为老宅荒废多年,修复上限制条件太多,单是设计师团队就找了快十个。
如此历经三载寒暑,李俊峰和团队一起,在工地现场渡过一个个难关,最终修复好了101号。
如今走进101号,还能看见复古的地砖,老旧的楼梯。
还有各种旧物利用的绝妙创意。
当了灯柱的阳台立柱、当了台灯的灯座的花盆和沙漏、当了茶几桌台的门板……
旧物换了新身份,在时隔百年后的今天,依旧散发着优雅的气质。
现在的101号,已蜕变成一家集餐饮、茶膳和展览活动为一体的复合文化空间。
蝶变的不仅仅是老建筑换新装,还有不少咖啡屋、面包店、民宿入驻宝源路。这些新时代的活力带着旧时代的印记,让老街蝶变出别样魅力。
有力贸易行就是其中的一家。
从外面看,它仿佛是一家民国时期的南洋商铺,实际上,这是一家咖啡店,门面的风格正是店主故意设计的。
走进店里,能看到风格各异的椅子。比如精致秀雅的民国小姐椅和颇有质感的理发椅。
时光赋予它们斑驳的韵味,与时下热门的咖啡相搭配,格外和谐。
( ▲左为民国小姐椅,右为理发椅 )
在这里,花砖是旧的,与之拼接的铁质地板却是新的;民国小姐椅和理发椅是旧的,但每次与之接触的人和所产生的体验都是新的。
新旧融合,正显现了老街蝶变的成功。
这样的例子,在宝源路还有很多......
( ▲店铺保留了西关竹筒屋的旧屋顶、满洲窗的窗框 )
为什么喜欢逛老街?
回首宝源路,短短500米,却道不尽它背后的故事。
这些故事藏在时间的长河里,它们有趣、真挚,充满那个时代的生活情调。触摸它们,新思潮和老故事碰撞了。
于是宝源路,既有历史的文脉,也有现代的潮流。
若有时间,请你也来逛逛吧!
你还知道宝源路的其他故事吗?
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资料参考:
吃喝玩乐IN广州《如何像本地人一样游广州?来宝源路就对了!》
從心賞粵《建筑背后的故事——宝源路9号》
那一座城《广州丨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让子孙躲雨的屋檐》
浩克《宝源路101号:穿越岁月的烟云往事》
【来源 i广州】
【编辑 邓菲菲】
【审核 段丁、丘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