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统筹推进扩大有效需求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南方理论
+订阅

文|王珺(广东省政府参事)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的内在联系,对于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需求侧包括消费、投资、净出口。需求侧管理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节和货币信贷等手段来刺激或抑制需求,从而实现增长、就业、通胀和国际收支之间的平衡发展,重在短期调控,解决总量性问题。供给侧主要关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以及主体、产业和区域等结构调整与制度安排,供给侧管理就是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由于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不易在短期内见效,因而成为中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作为两个基本手段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各有侧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优化结构为核心,通过改革破解要素配置和再配置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从而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在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中,结构性因素是主要的,因此,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的一条主线。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需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有效需求上协同发力,而非将需求侧与短期增长、供给侧与长期结构调整进行简单的对应。总的来说,扩大有效需求既需要加强需求侧管理,也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短期增长所求,也是长期发展所需。

一方面,扩大有效需求就是在强化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基础上,持续挖掘市场潜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对全球创新资源与资本流入的吸引力日益增长。广东正加速将这种吸引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竞争力。2023年1—10月,广东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29.6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7240个,同比增长53.3%;广东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比例近一成半,新增外资企业超四成选择落户广东。潜力则来自几个方面:一是智能家居、文娱旅游、健康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二是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三是数字消费、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以及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四是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的提升空间仍较大。要满足持续释放的消费潜力,需要在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和交通、能源、水利和网络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完善,也需要通过改革打通资源要素在市场化配置中的各种痛点和堵点,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消费需求带动投资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联动效应。

另一方面,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近30%。2023年以来,我国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前11月,在出口劳密产品下降2.6%的同时,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8%,其中,手机增长3.3%,汽车增长了79.6%。前三季度,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同比增长41.7%;前11月,广东“新三样”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1倍、18.1%、27.5%。在外贸形势承压下,这种产品结构优化有力地支撑了出口增长。显然,这是与近年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不开的。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产业链上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仍遇到不少挑战。这需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挥投资在结构调整方面的关键性作用,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让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增长潜质的新创企业加快成长,推动新产业做强做大,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升,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能。需要加大技改投入,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用新技术、新工艺赋能传统产业。同时,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存量资产的市场化重组与并购,促进不同经营主体跨所有制、跨地区和跨行业的合作,从而不断扩大民间投资机会,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增强民间投资信心,推动创新性供给持续创造高品质需求。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张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