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南方理论
+订阅

文|杨建(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并将之作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围绕落实“1310”具体部署,提出五个“统筹推进”,首要的就是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有效激活广东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主要是指事务发展的内因或内部条件所培育形成的自发动力。改革开放能够如此深刻地改变中国和中国人的面貌,正是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激发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内生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立足于内生机制,更为积极主动地激发出新的创造力,深层次改革强动力,高水平开放增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聚焦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高质量发展中的难题。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向最难处攻坚、向最关键处挺进。一是强化问题意识,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坚持以改革的办法推进改革,着重破解制约当前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结构性矛盾,破除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形成制度机制新优势。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突出集成式改革,在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集成式、项目化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强调激活创新动力,把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正成长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但也面临基础研究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弱、高层次科创人才不够充足等问题。需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产生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推动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推动创新落到产业上、企业上、发展上,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破解科技创新的堵点、卡点,加快“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广东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经济纵深,不断巩固扩大对外经济能量。一是做实做强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牵引带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水平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的极点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数字湾区”“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具有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质的国际一流湾区;促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稳住欧美等市场,拓展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市场,新打造一批万亿元级、千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大宗商品、电子元器件等六大进口基地,推进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二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探索更加开放的贸易监管制度,用足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推进一批重点开放试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广交会、高交会、文博会、海丝博览会等对外开放平台功能,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三是发挥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大湾区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对接,高水平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加强海港、空港枢纽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的衔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吸引更多共建国家人才来粤创新创业创造。同时,积极拓展绿色发展、防灾减灾、智库、媒体、教育、文旅等领域务实合作,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必须统筹推进。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应深刻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坚定改革信念,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自觉,弘扬改革精神,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以自立自信的定力和魄力,奋力实现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更大突破,把广东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张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