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波普遇上涂鸦,深圳小艺术家林泓宇画展带你进入异想世界

南方+

当波普遇上涂鸦,深圳14岁小艺术家林泓宇创造的理想国——“暗房宇宙”呈现了一场虚拟与现实交错的艺术世界。在这里,有头顶牛角的猪、大如虎的猫、做鬼脸的母与子,也有被电路板化的各种生物,让人仿佛置身于赛博朋克版的《动物庄园》。

2023年12月30日,以《暗房》为名的林泓宇个人作品展在深圳巢美术馆开幕。正如展览名“暗房”所揭示的那样,他尝试以多种艺术形式来思考现代人身处“信息茧房”的种种困境,50多件作品带领市民进入充满惊喜的异想世界。特别的是,本次展览作品售卖所得将全部捐赠给南山区慈善会。

据悉,该展览由小燕画院、巢美术馆主办,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协办,卓铭达、黄旻联合策展,将持续至2024年1月5日结束。

“在暗房中寻找光”是策展初衷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硕士生导师吴上炜,南山留仙艺社会长张春天,小燕画院创始人董建国等嘉宾出席了当天的展览开幕式。

据了解,本次展览策展时间长达两年,展出的50多件作品,记录了林泓宇绘画生涯里的点点滴滴,艺术类型则涵盖了油画、版画、插画、中国画、装置、雕塑、逐帧动画等多种形式。

谈到展览主题,策展人之一黄旻表示,“暗房”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映了许多年轻人对当下社会现状、学业压力的一种心理感受;二是“在暗房中寻找光”,“这也是我们本次展览的重要主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艺术创作和做公益是林泓宇暗房里的光,他想把这种力量传达给所有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作品都贯穿了林泓宇对“暗房”主题的思考。最直观的是雕塑作品《城》,林泓宇用热熔胶在一座城市的建筑模型外面,包裹上一层又一层的丝网,寓意着现代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茧房”之中。油画《房间的楼梯我找不到》来自他的梦境,用透视技法来表现各种纵横交错的楼梯,也是林泓宇某个阶段的心境反映。

最引人注目的是系列涂鸦作品《来自暗房里的生活》,带有浓厚的波普艺术风格,粗轮廓线,单色、空心的抽象人、动物等图案。林泓宇从这一组作品中抽取出各种各样的形象,经过变形的小猪、蜜蜂、虫子、小猫、充电线、sim卡……放大数倍制作成巨大的立牌,布置在展厅的各个角落,独特的“暗房宇宙”形成了一组标签性极强的IP形象。

在深圳大学教授吴上炜看来,“暗房”这一概念充满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没有数码的时代,所有菲林都要在暗房里才能冲洗出来,才能绽放它的光芒。林泓宇的‘暗房’,也是能孕育出多姿多彩世界的‘暗房’。”

画作义卖暖心助力社区公益

风格鲜明的涂鸦+波普画风,让当天来到画展现场的市民身临其境地成为一日“暗房宇宙”居民,以沉浸式的感体验消解现实与虚拟的界限。

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小燕巢院长卓铭达认为林泓宇的画作展现了可贵的思考。“林泓宇的画作中没有风景、静物、素描等AI可以完成的东西,而是充满了思想的光芒,缜密、独立、锋芒、执拗。他最可贵的不仅仅是解决技术问题,而是保护他的思想、延伸他的思想、放大他的思想,在创作中调整、疗愈、前进,用艺术构建出更多面的内心世界。”

小燕画院创始人董建国特别留意到本次展览的展陈。“从LOGO的设计、立牌、海报,到展览的流线、节点、指引,都沿用了‘暗房宇宙’这个核心IP,展陈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而林泓宇不仅全程参与策展,还专为展览设计了一系列衍生品,包括T恤、明信片、飞盘、帆布袋等展览周边。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作品售卖所得将全部捐赠给南山区慈善会,以资助老、幼、妇、残等需要帮扶的群体,为社区慈善赋能。当天的开幕式上,在南山区慈善会代表的见证下,林泓宇母亲吴柔璇为公益授牌仪式签名,助力爱心行动薪火相传。

【撰文】刘倩希

编辑 孙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