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河,岁月如歌,2023年悄然离去,2024年迎面而来,甲辰龙年春节也离我们越来越近,揭阳即将迎来传统民俗和非遗文化活动的“爆发期”。
近年来,揭阳积极擦亮“文化名片”,在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元旦至元宵节,揭阳各地将谋划“长长久久揭阳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档期满满”的活动既满足了本地和返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助于揭阳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活化,还能有力促进文旅产业和夜间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揭阳文化部门的履职尽责。
揭阳要有文化自信。揭阳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揭阳”之名,记录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书写在韩愈的《别赵子》中,哪怕置于中华历史璀璨的星河中也熠熠生辉。揭阳自古崇文重教、尚德尊贤,揭阳学宫、进贤门、三山国王祖庙等文化地标向世人昭示揭阳千年文脉生生不息。揭阳人文荟萃、地杰人灵,走出了丁日昌、庄世平、黄旭华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著名人物。作为揭阳人,无论身在他乡还是异国,都可以带着自豪感自我介绍:我来自揭阳!
揭阳要有文化担当。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揭阳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和文保单位,写好 “保护、传承、宣介”文章是揭阳党群的共同责任。英歌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2023年,普宁英歌屡屡登上央视舞台,普宁泥沟英歌队荣获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024年,普宁将举办“中华战舞 普天同庆”英歌文化节,普宁英歌还将远赴英国伦敦表演,向世界展示潮汕文化的魅力。揭阳应乘势而上,继续强化普宁快板英歌的影响力,提高惠来慢板英歌的知名度,让“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潮汕英歌”更加深入民心,推动英歌成为中国传统集体舞蹈的代表,带动乔林烟花火龙等更多揭阳非遗在全国“出圈”,吸引更多游客来揭阳“看闹热”,提高揭阳在全国的美誉度。
揭阳要有文化创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不能因循守旧,不可闭门造车,而应解放思想,兼容并蓄,勇于创新。英歌表演允许女性加入,舞蹈动作、脸谱服饰加入现代设计等,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以“数字+非遗”的新形式举办行彩桥等非遗网上体验活动,将榕城民众敬奉的“金狮爷”制作成文创产品,在揭阳学宫等名胜古迹前举办音乐会等,更是活化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揭阳要持之以恒推动本土文化事业发展,优化文化发展环境,助力文化工作者多出精品,以文旅“搭台”,产业“唱戏”的生动形式,开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统筹】唐楚生
【文字】林捷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