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语:
东莞是一座依水而兴,与水共生的岭南山水名城,水生态条件优厚,水文化资源丰富。南方+东莞频道推出栏目《水文化• 莞活力》,关注莞邑大地厚重的水文化底蕴,水润万物生生不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注入新活力。
信步在石马河凤岗镇中心区段一河两岸碧道,观赏城市风光与碧道生态构筑的秀美画卷,目光所至,皆是风景。石马河上的碧道如同璀璨的“星星”,点缀着沿河的浪涛涌动、绿意葱郁,见证了石马河的华丽蝶变。
经过三年多的综合治理,石马河水质明显好转,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Ⅳ类,主干堤岸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建成了60公里优美碧道,蝶变成“鹭鸟群飞、鱼翔浅底”的幸福河。这得益于东莞多措并举,促使石马河迎来了“变身”。
按照规划,东莞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到对石马河的巩固治水成效、加强日常维护以及进一步升级防洪、碧道工程,提升城市品质上来。继续加快推进干流防洪工程、景观提升工程(即碧道建设项目)及相关专项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好地造福人民。
旧貌换新颜,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石马河,珠江水系东江下游左岸支流,位于东莞市境东部,清代名九江水,源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大脑壳山,北流经龙华、观澜进入东莞市塘厦、樟木头,于企石镇建塘注入东江。石马河长88公里,流域面积1249平方公里。樟木头附近河中有形似马的大石,故名。
东莞境内较大的支流有五条,自上而下依次为雁田水、契爷石水、清溪水、官仓水和潼湖水。
由于流域内工业制造业发达、人口稠密,2003年东深供水第四期改造为管道输水后,石马河重新恢复为自然河道,水污染问题一度非常严重。为进一步打造“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东莞,重现秀美岭南”的壮美画卷,东莞于2019年初正式启动石马河全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围绕“总量减排,断面达标”工作核心,按照“源头管控、过程管理、末端削减”的治理思路,统筹推进“3+5+1”项工作任务,并以重点小流域作为攻坚作战单元,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经过几年来的流域治理,石马河已经是旧貌换新颜。石马河的综合治理发生蝶变,关键在于东莞打破“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传统模式,通过建立市—流域—镇三级治水指挥体系,协同推动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同时结合水生态补偿机制、优美碧道建设等多种举措,大大提升石马河的水生态环境质量。
水清岸绿,鹭鸟群飞,绘就人文新画卷
水清岸绿,鹭鸟群飞,一幅秀美画卷在石马河凤岗中心区段徐徐展开,市民喜欢在这里感受自然生态之美。作为石马河从深圳流经东莞的第一站,近年来,凤岗积极开展石马河流域水质整治,将原本黑臭的河涌打造成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生态河道。
2019年,凤岗镇启动石马河凤岗中心区段一河两岸碧道景观提升工程,总投资约1205万元,实施范围包括卧龙桥至永和桥环河道共2.2公里人行道及绿化带,改造面积约26000㎡。
石马河凤岗镇中心区段一河两岸碧道工程通过新建绿道网、康体跑道、河岸景观台、河岸广场、健身广场、河岸绿化景观以及文创夜景灯光等,配套完善的碧道慢行系统、休憩设施、绿化景观等设施,将石马河中心区段一河两岸打造成为一个活的滨水公园,营造市民亲水休闲新热点。
河长领治是关键,奖优罚劣是动力,创新机制是保障,群众满意是目标,这四句话来归纳提炼石马河治理经验。东莞组织成立了由生态环境、水务、城建等部门和流域7镇的精干力量组成的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建立市—流域—镇三级治水指挥体系,强化流域河长统筹,实施系统治水,按照“全流域、全河段、全天候、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综合治理石马河。与此同时,市级河长以督导约谈、现场调研、月度调度、明察暗访等形式推动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
东莞以小流域为攻坚作战单元,编制25条重点河涌的“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以水质达标为目标,以消除排污口为重心,以管网畅通为抓手,做到治理一条、见效一条、达标一条,实现精细化管理,为石马河流域水质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东莞全面启动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包括: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清理工作,通过河道扩宽、河道清淤、岸线整治、排涝泵站建设等措施,形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加强水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打造河岸绿化景观带,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建设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等慢行系统和驿站广场、亲水平台、体育设施等景观设施,打造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石马河的蝶变,是东莞水域综合治理创新探索的生动写照,东莞创新探索综合整治,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构筑绿水青山、生态发展、人水和谐的美好画卷。
南方+记者 何建文
受访单位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