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年导演庄灿杰来说,今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创作潮汕题材电影这条主线上忙碌。
他2021年导演的电影短片《番客》获得不俗反响。然而这两年,却鲜有作品与观众见面,一度导致有些忠实粉丝以为他断更了。直到两个月前,庄灿杰把新创作的潮汕民俗题材短片《珊瑚她在等》的预告放到网上,大家才意识到,他创作的脚步,原来一刻都没有停歇过。
近日,南方+记者在广州见到了庄灿杰。他告诉记者,《珊瑚她在等》这个电影短片“可能只拍出了原有剧本的三分之一,受限于创作时间和成本,留下了不少遗憾”。
庄灿杰永远都不满足于自己的某一部作品,这部也不例外。
《珊瑚她在等》剧照
拍电影是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
电影的创作,对每一个导演来说,都应该有一个历程。对于庄灿杰来说,创作与潮汕文化有关的电影,是一颗很久以前就埋在心里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慢慢生根发芽。
目前,庄灿杰还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然而今年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学校之外的世界“游荡”——马来西亚、香港、北京、广州、潮汕……每一处的见闻,带来给他无数的思考,不断充实着他的梦想。
回想第一次拍片的经历,庄灿杰坦言,已经是在10年前的事了。“当时我还在读高中,跟学校社团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拍了两部短片,从海报的设计品质足以看出当时的稚嫩。”
“我们用一台尼康D750和一个标准镜头,在有限的条件里艰难地完成了拍摄。后来,我们拿着片子参加了一个微电影比赛,为此还组织了一场全部由高中生编排呈现的微电影拉票会。”庄灿杰是有遗憾的,因为还来得及见证自己的荣誉,他的爷爷就已经离开了人世。这件事也促使他萌发一个想法,希望拍一部电影致敬自己的爷爷。
2021年在视频平台上火起来的《番客》,是庄灿杰送献给爷爷的一部作品。片子讲述关于潮汕地区中元节的故事,融合了诸多华侨的元素。故事里爷爷和孙子相处的点滴细节,满满的都是他童年的回忆。短片也传递着浓厚的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正如庄灿杰所言,“你所害怕的鬼,也许就是别人日思夜想的亲人”。
《番客》
当站在2023年的年末回望过去,庄灿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都体现在新片《珊瑚她在等》上。
经过几年的沉淀,他对家乡的文化了解更深入,对剧本和拍摄有更加成熟的掌控,也更懂得如何去调动演员的表演。不仅如此,庄灿杰也找到了自己未来更明确的创作方向。他看到了地方民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希望能够把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故事,借助影像,讲给更多的人听。
“其实我们团队今年写了一批新剧本,主题定为《潮汕奇谭》。”庄灿杰介绍道,“我们想在潮汕文化中融入奇幻的元素,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讲故事。”
“比如我们会在片中传达,生活可以不用一直这么忙,适当‘摆烂’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等观点,让年轻人的思考和表达,能够与传统民俗进行有趣的碰撞。”庄灿杰认为,这些剧本大多都选择了一些潮汕人熟悉的文化元素,但推进故事的抓手和表达的情感,导演的出发点是希望任何文化背景的观众,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庄灿杰告诉南方+记者,这次拍摄《珊瑚她在等》短片,属于该系列的其中一个作品。主题是关于母爱的,从儿童的视角去看潮汕文化。
《珊瑚她在等》开机合影
《珊瑚她在等》的“她”到底是谁?
短片《珊瑚她在等》讲述的是一名在台湾成长的潮汕籍少年,回到家乡与自己的“三叔公”,一起寻找自己爷爷的妈妈“陈大妹”的故事,属于两岸寻根的题材。
《珊瑚她在等》剧照
那究竟这个“她”到底是谁?
庄灿杰认为,这个“她”可以是每一个潮汕母亲。
主人公的爷爷由于出外谋生,后来没有回家,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外并没有闯出一番大事业。这对于当年下南洋,或者被迫前往台湾谋生的群体来说,十分常见。
“其实主人公爷爷的母亲,一直在等他回家,而且她内心其实并不是希望儿子一定要荣归故里,只盼着孩子平平安安即可。”庄灿杰对此改编了潮汕地区一首家喻户晓的童谣《拥啊拥》。
歌谣中原来的歌词是“科期科期科/阿舍读书中探花/去时书僮担行李/来时高灯共彩旗……”
改编后的歌词变成了“科期科期科/阿舍一去不复回/不求高灯共彩旗/只盼平安团圆时/今夜天涯共明月/月下阿母念娇儿……”
他告诉南方+记者,改编后的歌词着重体现了一名普通母亲对孩子最朴素的期盼,就是盼着他们平平安安。这也是贯穿短片始终的最朴素的母爱。
这个“她”也指“陈大妹”,就是主人公寻找的对象。
从小在潮州长大的庄灿杰感慨,对于像他曾祖母那样的老一辈潮汕女性来说,一旦女子嫁入夫家,很快她的名字就会被模糊。邻里乡亲会用“大妹”“二妹”等来称呼她们。
“所以这个她,指的是陈大妹。而陈大妹又不是某个特定的人名,而是代表了这一群勤劳、伟大、隐忍,默默为家庭付出的潮汕女性群体。”庄灿杰解释道。
而剧中的主人公最后寻找到的“陈大妹”,也不是他要找的那一位,其实是他爷爷一个素未谋面的妹妹。由于“陈大妹”是他爷爷离开家才出生的,所以他爷爷在世的时候并不知情。
对非遗妈祖信俗的传承,也是这次庄灿杰所指的“她”隐藏着的另一层含义,也是导演将潮汕文化中的非遗文化,代入寻根故事的亮点。
“整个故事可以概括成一个主题就是‘找妈妈’。台湾要找大陆,妈祖子像要找到母像,爷爷要找自己的母亲。而故事中的两个男孩,其实也有自己与妈妈之间的隔阂,只是受限于拍摄条件,这部分没有办法展现得很完整。”
同时,作品中的“奇幻”元素也体现在对“小妈祖”的展现上。故事中的小女孩 “海晏”其实是妈祖子像的化身,影片中通过一些细节展现了妈祖子像“神性”的一面,小演员又将“小妈祖”可爱的一面展现得活灵活现。
庄灿杰非常感激动画组各位制作人员的倾力相助。“到了制作动画这一步我手里实在没有任何预算了,大家都是因为对项目认可,零酬劳毫无保留地参与到动画的制作中,最终动画的效果令人惊喜。”庄灿杰说。
不忘成为导演的初心
在参加中传艺考面试时考官就曾问过庄灿杰,“你为什么要考导演?”而这个问题也时常在他心中浮现。
庄灿杰始终相信,影像可以打通横亘在不同文化、生活背景的人之间的鸿沟。不管观众是否了解潮汕文化,就算他们听不懂潮汕话,仍然可以被影片中传递的信息所感染。因为他坚信“影像是可以对抗遗忘的”。
每一条粉丝的留言,庄灿杰都会很认真阅读。在刷完几十万条评论和弹幕后,他第一次意识到,讲好潮汕故事、岭南故事、广东故事有着超乎想象的意义和价值。
庄灿杰做分享
当庄灿杰把《珊瑚她在等》的预告发在网上的时候,一个网友的评论让他眼眶湿润。粉丝这样留言道:“2021年是跟奶奶一起看的《番客》,奶奶激动地指着画面说,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的。虽然奶奶2023年8月份离开了,看不到你的新作品了,但是还好,你还依旧坚持拍我们家乡的故事。”
“虽然拍摄这些片子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益,但只要有人等着看,我就一定会继续拍下去。”庄灿杰还告诉记者,在云南深山支教的一年里,他曾给孩子们拍短片、拍mv,视频通过网络传播,他们的情况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一位孩子曾写信告诉他:谢谢老师让一个个传媒的种子在我们心中种下。“这就是意义”,庄灿杰在导演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庄灿杰也感叹,青年创作者的创作是艰辛曲折的,面临着资金、人员、经验等问题与困境。然而选择成为一个导演,用一种职业体会千般人生,他不曾后悔。
“我拍过戍守边疆的战士,戒毒所和监狱里的迷徒,穿梭于急诊室的医生护士,工作在一线的民警,见证过深山里矢志不渝的爱情,在故宫的拍摄中惊叹于泱泱大国的浩瀚文明,我上过深中通道的最顶端,在零下40摄氏度的冰面拍摄冬捕,跟随开往西非的轮船乘风破浪……”他说,这些经历,也是成为导演后的收获。
吉隆坡展映合影
在去马来西亚参加电影展映前,庄灿杰梦见了自己的爷爷。
“他牵着我的手,在小时候经常带我去的公园里散步。”庄灿杰还记得那个梦境,如此的真实,他还兴奋地跟爷爷说,自己过两天要去马来西亚,会有更多人看到自己的片子!
“爷爷没说话,只是牵着我的手握得更紧了。”庄灿杰突然就哼起了《给电影人的情书》。
歌词写道:“何悲何哀何必去愁与苦,何必笑骂恨与爱……偶然留下的梦尘世梦,以身外身做梦中梦……”
人生值得,纵使大梦一场。
南方+记者 沈丛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