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小作文,给广东一个评语
2024年的第一天,辞旧迎新,元气满满。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年,三年疫情转段后的第一年,不平常、不平静、不平凡。
2023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影响外溢,不可避免传导至中国、影响到广东。
广东是中国的广东,也是世界的广东。置身事内,顶着压力,广东这一年表现究竟怎么样呢?
很给力、很落力、很努力。三个“力”字,透着紧忙,溢着动能,生动道出了广东人力争上游的雄心壮志。
——“发力”有牵引
去年全国两会上,何超琼女士的一句“我是大湾区人”,道出满满的归属感、获得感。一年来,广汕高铁、汕汕高铁开通,广州白云站启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齐发力,大湾区“聚人、聚财、聚力”,牵引力十足。如今,正锚定“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阔步向前,牵引着广东改革开放迈上更高水平。
——“当家”有支撑
除了“牵引力”之外,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对全国经济大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这其中最关键的支撑力就来自实体经济。制造业当家,不走脱实向虚的歧路。加快推进广东新型工业化,打造海上新广东,做强支柱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全新的“Made in Guangdong”才能风行世界。
——“向新”要爆发
广东“实”力雄厚,经济发展底盘坚实,但面对外部遏制打压,面对“脱钩断链”风险,还要有抗压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这就需要粤式“爆发力”,才能蹚出新路,创出新天。创新能力连续七年全国第一,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开花结果,这就是向新爆发的广东,智行千里的广东。
——发展施“衡”力
广东确实冲得很猛,在前进的路上,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人都不能掉队。因此,广东更加坚定地把心一“衡”,练就“平衡力”,对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最大的省情发力,补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广东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使出了“头号力度”,持“衡”心、施恒力,哪里不“衡”平哪里。
——共生向“绿美”
锚定“百千万”,说到底是要造福“百千万”。这一年,我们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向绿色要财富、与绿色共未来,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绿美画卷正在南粤大地徐徐展开,“共生力”让人与自然找到和谐发展的公约数,欣欣向荣,生生不息。
——守护“小确幸”
造福“百千万”,还要守护好群众的“小确幸”,升腾起社会的“烟火气”。这一年,各地下“绣花功夫”,解决百姓的“天大小事”,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守护群众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的生活,汇聚起发展的向心力。
2023年的广东,“力力”在目。
2024年的广东,再接再“力”。
给“力”字加个“口”,变成了“叻”;
给“力”字加个“工”,马到成功的“功”。
至叻至成功,2024睇广东!
【策划】曹斯 丁建庭
【统筹】张西陆 丁晓然
【撰文】古嘉莹 曹斯 丁建庭
【出镜】曹斯 丁建庭
【平面设计】刘子葵 张昶
【拍摄】陈庭辉 卓杰 邓素凡 实习生陈文焕
【后期】黄泽伟 张瑞威
【剪辑】陈庭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