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水产业十大事件:低质饲料危机、日本核污染水排放,一刀切禁养牛蛙被纠正

农财宝典
+订阅

2023年,对于中国水产行业来说,是挑战、变局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水产养殖行业整体低迷,养殖品种价格下调。原料暴涨引发饲料涨价热潮、饲料质量品质下降、饲料企业非良性竞争、无序发展等问题,更是加剧了水产业的窘境。

与此同时,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纠正“一刀切”禁养牛蛙、出台养殖行业等多项政策,正有力推动我国水产食品安全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进一步挖掘我国水产养殖潜力。

1、日本核污染水排放,中国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回顾

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当日,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海关总署持续开展对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风险的评估,在严格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从日本进口食品采取了强化监管措施。

报道回顾:日本核污染水要排放30年,对中国水产业十大影响判断!国产鱼虾机会来了?国联、百洋、粤海、海大、通威、天马…多个公司股票又暴涨了

点评

日本政府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我国政府及时跟踪研判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国海洋辐射环境可能的影响,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2、“一刀切”禁养牛蛙被纠正

回顾

2023年8月1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推进牛蛙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部分地区出现牛蛙养殖尾水污染治理不到位、违禁药物检出率偏高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牛蛙养殖的健康发展。一些地区出现随意停养、强拆,甚至“一刀切”禁养牛蛙的情况,严重损害了牛蛙养殖主体的合法权益,各方反映强烈。并提出要着力推进牛蛙绿色健康养殖,切实加强牛蛙养殖尾水治理指导和质量安全监管,依法保障牛蛙养殖生产空间和养殖主体合法权益,积极推进牛蛙养殖全产业链发展。

报道回顾:农业农村部:发展牛蛙经济,禁止一刀切拆除,依法保障牛蛙养殖生产空间和养殖主体合法权益

点评

国家禁止对牛蛙养殖“一刀切”,而是要积极沟通协调,因地制宜发展牛蛙产业,强化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农业合作社、养殖户共同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牛蛙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原料暴涨,鱼粉豆粕行情疯涨,引发饲料涨价热潮

回顾

2023年6月,秘鲁中北部首个鳀鱼产季取消,全球鱼粉和鱼油产量大幅下降,鱼粉价格狂涨,进入2万元/吨时代。而豆粕则因美国天气升水炒作影响叠加下调库存等原因,豆粕也大幅上涨,一天涨200元/吨。饲料企业无力消化持续增加的成本,海大、通威、新希望、粤海、澳华、恒兴、傲农、大北农……水产饲料行业企业全线掀起涨价潮。

报道回顾:

鱼粉即将进入2万元/吨时代,豆粕一天涨200元/吨!饲料厂和养殖殖进入最困难时期

豆粕直逼4800元/吨!鱼粉最高14000元/吨!饲料厂节奏乱了!养殖端也受影响……

点评

今年以来,饲料价格频繁上涨成为行业内关注焦点。在如今饲料价格一涨再涨的背景下,多家饲料企业、养殖企业正通过加大非常规原料替代力度、加强战略性采购等方式,有效降低成本。建议相关部门综合施策,不断调整优化饲料配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豆粕、低蛋白、多元化饲料配方,推动我国水产品稳产保供和粮食安全的协调持续发展。

4、海大、通威开战,龙头饲料企业争霸

回顾

2023年2月,行业传出海大、通威争相竞价收购某饲料集团(水产料为主)重磅消息,涉及金额达20亿-30亿元。早在2021年海大、通威就争相收购天邦饲料业务。2023年8月,海大、通威因“饲料涨价保质”问题再次“开战”,通威的涨价和海大不涨价分为两大阵营,双方舆论造势一波高过一波。

报道回顾:海大通威再传超20亿收购某集团,中国水产饲料业争霸2.0时代来了

点评

目前我国水产饲料企业还有上千家,这也意味着大多企业要退出市场,未来五年竞争将会更加惨烈。水产饲料企业的竞争洗牌是我国水产业必然阶段,也是必须阶段,集中程度越来越高是饲料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5、大北农终止与傲农的投资与合作

回顾

2023年12月13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与漳州傲农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农投资”)签署了《投资合作意向协议》,并与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农生物”)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大北农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取得傲农投资不少于51%的股权;2023年12月26日,大北农发布关于终止《投资合作意向协议》《战略合作意向协议》的公告,两大农牧巨头的整合破灭。

报道回顾:

入股九鼎后,大北农又收购傲农投资51%股权!又一超级农牧巨头诞生?

大北农终止收购傲农!发生了什么?

点评

就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规模化、产业化无疑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不同于多家企业通过收缩规模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债务结构。处在市场寒冬中的大北农却大举扩张,其行为免不了受到市场质疑。要想提振市场的信心,仍处在亏损泥潭中的大北农或需交出一份降低养殖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最终实现品效合一的答卷。

6、降价保量,涨价保质,饲企陷入信任危机

回顾

2023年8月,水产饲料迎来一波涨价潮,而饲料巨头海大对华南地区的普水料的价格却宣称不变,华南地区饲料竞争陷入白热化的局面。2023年,上半年华南地区饲料企业普水料的市场销量平均下滑近30%,有饲料企业开始降价保量以抢夺市场。而原料的持续上涨给饲料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饲料企业艰难支撑,行业涨价呼声高涨。饲料质量问题频出,饲料企业陷入“偷料”风波,引发信任危机。

报道回顾:

中国饲料厂或最大破产潮?“涨价保质”呼声高,莫使饲企再陷信任危机

饲料又出事了?加州鲈大面积出现“黄金”体色,养户5元/斤血亏卖鱼!矛头直指饲料品质

点评

饲料不是消费品,而是生产资料,不能缺斤短两,更不能偷工减料。市场竞争无可厚非,无论是涨还是不涨,始终不能以降低产品质量,损害养殖户的利益作为企业竞争的跳板,忽视养殖端的利益,损害整个产业的利益。

7、鱼中欠款超千万跑路,经销商资金断链无料可供

回顾

2023年11月,佛山顺德养殖户透露鱼中欠鱼款超千万跑路,经销商资料链断裂无法供应饲料给养殖户。据了解,由于加工厂订单问题,鱼中手上积压大量鱼无法消化,资金链出现破裂,因此“弃鱼跑路”。同时,近段时间的饲料经销商出现饲料断供现象也与资金链断裂有关。

报道回顾:价格全线下跌!鱼中欠款超千万跑路!经销商资金断链无料可供!这条鱼彻底爆雷了?

点评

尽管近年来饲料厂不断收紧现金流,但赊销仍然是珠三角地区饲料营销的重要模式,今年行情低迷之下,接下来的时间里或将有更多经销商面临资金风险。

8、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

回顾

2023年3月1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对2023年“五大行动”实施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通知》强调,在总结近三年行动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养殖尾水治理、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种业质量提升等“五大行动”,为全方位夯实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报道回顾:农业农村部部署2023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 “五大行动”

点评

“五大行动”是推进渔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要推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发,做好技术模式的创新、总结、集成、熟化,推动形成一批标准规范的养殖模式。

9、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

回顾

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海警局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围绕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全产业链全环节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这是我国首个关于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规范和支持深远海养殖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报道回顾:深远海养殖如何发展?权威解读→

点评

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对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均具有重要意义。

10、无力经营,某珠三角知名水产料厂停产裁员

回顾

2023年12月11日,位于中山的广东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停工停产通知。经过多方核实,网传公司为广东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大北农”),其前身为广东君有饲料有限公司,后被大北农集团收回改名为广东大北农。

报道回顾:爆雷!网传广东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停工停产?行业大变局中,饲企应该何去何从?

点评

饲料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饲料企业经营成本持续提升,今年几乎全部饲料企业的普水饲料销量都为下跌态势,这只是水产饲料行业整体困境的一个缩影。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学会差异性发展,要静心研究行业痛点,抓住每一个机遇。

作者: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  杨影。

编辑:郑燕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