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白云山对梅花谷的溪谷进行微改造,建成一个唐鱼保育栖息地,并先后投放约600尾唐鱼。市民游客在溪涧边可观赏到它们活泼游弋的身影。
唐鱼,又名白云山鱼、白云金丝鱼等,分布于广东珠三角地区,有广州市鱼之称。1932年,我国鱼类学家林书颜在广州白云山首次发现它的踪迹,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鱼。后被带到国外人工饲养,因为它娇小可爱,颜色艳丽,外形飘逸,故与“唐装”一样,被称为“唐鱼”。
据了解,唐鱼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同时被纳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现在已很难在白云山的溪涧发现野生唐鱼。为了加强广州旗舰物种保护力度,充分挖掘广州本土物种特色,保护生物多样性,白云山精心改造,建成一个唐鱼保育栖息地并对外开放。
唐鱼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极高。此次“唐鱼保育栖息地微改造”,充分利用了梅花谷原生态的溪涧,减少人工干预,营造出了溪水平缓、水质清澈、水草丰美的栖息环境,让回迁的精灵们快速适应它们原本的家园,并在此繁衍生息。
保护生物多样性“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景区将通过“白云山唐鱼自然教育径”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共同守护我们的碧水蓝天。
随着梅花谷梅花盛开(预计盛花期在1月中旬),前来游玩赏景的游客也日渐增多,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在观鱼赏梅的时候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对唐鱼的保护,“无为”才是最大的“作为”。
【文字】南方+记者 钟晓宇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通讯员 林园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