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是城乡融合的重要节点,美丽小城镇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韶关市武江区紧紧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为契机,统筹整合资源,在龙归镇建设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丽小城镇,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激发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如今,武江区5个乡镇面貌焕然一新,镇域经济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韶关武江:扎实推进美丽小城镇建设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项目入选2023年度韶关“百千万工程”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高品质提升镇村风貌
投入近3000万元打造全长24公里的“诗画西河,融城共富”示范带,串珠成线链接了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南岭文化康养园等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沿途文化丰富如诗,环境优美如画,城乡深度融合;在示范带推行“打擂比武”升级版,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标准化公厕建设、垃圾污水治理、村内道路硬化、主干道路照明、村庄市政供水实现了全覆盖,成功打造“四小园”“美丽庭院”70多处,各村均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近日,在韶关市举行的第二届“农行杯”乡村振兴擂台赛上,武江区“诗画西河,融城共富”示范带荣获“乡村振兴示范带”亚军,重阳镇水口村荣获十大“美丽乡村”冠军。
得益于武江区明确主题,做到规划先行。该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着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注重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突出原有建筑风貌和建筑元素,有针对性地用设计手段进行原址改造、原貌提升,形成切合实际、独具魅力的镇街风貌和发展模式,编制完成龙归镇、江湾镇、重阳镇3个镇的乡镇整治提升规划方案,编制完成西联镇、西河镇建设方案及项目库。在提升镇域人居环境方面,武江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三线”治理等工作,实现了镇域垃圾清运保洁、镇级污水处理设施100%全覆盖。同时,开展镇域范围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摆乱卖、乱停乱放、乱拉乱挂、乱贴乱画”整治工作,清理乱搭乱建92处、乱堆乱放389处,清理各种垃圾约134吨,清除乱搭乱拉广告牌231块、拆除街道商铺遮雨棚、遮阳伞、广告牌,拆除乱搭乱建及废旧房屋约7523平方米。
武江区充分考虑项目的实用性,以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为原则,重点在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上谋划,已完成建设镇文化书屋、镇农贸市场提升工程、镇停车场建设工程、镇域公厕、镇街门户标志节点工程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
在“万里碧道,幸福武江”启动仪式暨徒步活动、水口龙舟赛、江湾七夕主题草地音乐会等活动中,武江大力宣传镇域提升工作,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发动村民共同参与。龙归镇以“谁受益,谁管护”为原则,发动本地企业和驻镇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出资建立乡镇企业志愿者服务队,聘请专业保洁对镇区流域的南水河进行打捞保洁,对镇街文化公园进行常态化清扫保洁,推动形成“政企共管”常态化清扫保洁机制;重阳镇大力开展“家家清洁、户户卫生”自主治理行动,发动当地村民参与到镇域环境整治与管护中,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管”的浓厚氛围;江湾镇组织当地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校师生到镇街开展大扫除,不断放大志愿服务影响力,提升当地村民对镇域环境整治的认可度与参与度。
高质量培育特色产业
西河镇形成以西河镇政府为起点,经韶州公园西广场、马屋村委沙山水库、下坑村委会、黄塱村委会、糖寮麦屋村码头,最后于山蕉村农旅文化园为闭环的示范带线路;西联镇通过“美丽城镇+夜市”的方式,成功将孟洲坝夜市打造成为“粤北最受欢迎夜游目的地”,积极培育发展“夜购”“夜食”“夜娱”等多元夜间休闲业态;重阳镇以水口龙舟文化为载体,在全市率先引入乡村运营师,探索“运营主体+强镇富村公司+村委+村民”的整村运营模式,将水口银滩打造成为继“孟洲坝夜市”后武江区第二个夜间“网红打卡点”,点亮重阳乡村“夜经济”;龙归镇以水为纽带,统筹建设集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廊道,串联冲下、龙安、方田、凤田等村委,谋划布局龙归粮仓、龙归稻田艺术、龙归带头古道等景点,充分满足群众一条龙短途旅游需求,带动乡村经济、文化、旅游的发展;江湾镇持续提升十里江湾景观带,通过江湾镇“梦里荷香”“古树公园”、江湾镇寺前村“爱情主题村”等多个网红打卡点,引入十里江湾文旅项目,打造形成了极具江湾特色的游船观光路线。武江区充分考虑各镇的长远发展和定位,发展特色经济。
同时,做实强镇富村公司,打造“粤武优品”区域公共品牌,统筹谋划产业资源配置,确保每个城镇形成“一镇一特色”,增强镇域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以文旅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龙归全镇16个村居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依托龙牙百合花海、龙归粮仓等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游客接待、旅游收入增长均超25%。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孟洲坝夜市日均人流量超2万人次,山蕉农旅文化园日均接待1300余人次,水口银滩日均接待近1600人次,建设“美丽小城镇”发展“美丽经济”双轨并行。
高标准健全公共服务
武江区推动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打造全市镇级标杆便民服务中心;投资3.14亿元建成武江区中医院和康乐养老中心,服务居民达10万人次;首推“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模式,提升农村困难人员医疗养老保障;依托9所幼儿园、6所托管机构,解决农村小孩照看难问题……
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三线”治理等行动,全面提升镇域人居环境,建设一批文化书屋、文化广场、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效发挥城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武江镇域宜居宜业水平稳步提升,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打造出美丽小城镇“武江样板”。
在推进龙归镇、江湾镇、重阳镇试点镇建设的基础上,结合龙归镇新时代实践中心、武江区冲下精品样板村和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武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扩大“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影响力,持续提升“龙归—江湾”“西河—重阳”沿线村庄人居环境品质,搭建更多串联精品线路的旅游亮点与村庄节点,促进五镇及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武江补强镇域短板,发展镇域特色经济,发动群众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镇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有效经验。
南方+记者 唐音
通讯员 武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