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利设施、河湖水域及其岸线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水利风景资源,通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文化、服务和安全设施建设,开展科普、文化、教育或者供人们休闲游憩的区域,是人水和谐共生的示范区。
广东省地处我国南岭以南的南海之滨,水系发达,山河迤逦。截至目前,广东省内已有十余处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欢迎大家关注广东“国家水利风景区巡礼”系列推文(点击文末合集查看往期内容),一起来领略这些“水味”景区的独特魅力~
昔日的“火焰山”令人望而却步
如今的“花果山”引人入胜
不毛之地如何蜕变成绿水青山?
带你到茂名小良水保站一探究竟!
茂
名
小
良
水
保
站
小良水保站俯瞰图
小良水保站建于1957年,建站之前周围50平方公里范围内水土流失严重,一片崩岗烂岭。如今这里草木林立、瓜果飘香,还获得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组织考察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广东省节水教育基地等众多标签。
小良水保站内绿树成荫,植被茂密,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格木、长叶柞木、金钱榕,檀香、土沉香、非洲蛋黄果等350多种植物;有青山环抱中的一湖碧水——六角坎水库;生活着野狸、穿山甲等兽类和画眉、翠鸟以及蜻蜒、蝴蝶等400多种动物。园区规划有科普广场、生态恢复示范区、水土保持示范区、优良水土保持植物保育区、趣味科普区、珍稀植物保护区、现代复合农业示范区和桉树试验区等八个功能区。
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多功能新型水保站科普示范园成形
曾经小良水保站一带是一片热带森林,但由于历史上人们无休止地乱砍滥伐,森林被毁,到19世纪中叶,方圆五十公里范围内已变为草木稀少、几近荒漠化的光板地。1957年,小良水保站成立后,“火焰山”的面貌才逐渐得以改善。1967年,经过水保人10年的艰苦奋战,将26座光山秃岭全部披上绿装。
“火焰山”光板地
“火焰山”经历自然修复
小良水保站作为全省七个水土保持监测站之一,被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站,肩负着粤西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现今,在水保站植物园虽然已有自动监测系统,但仍保留着一处人工检测系统。建站以来每天8时、14时、20时进行人工监测,保证数据精准无误。
小良水保站珍稀植物园俯瞰图
小良水保站是全国首批25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之一,根据水利部要求,按照科技的内涵、园林的景观、粤西的特色、休闲的生态、良好的效益的宗旨,推进规划建设。在珍稀植物园,设有科普长廊、人工模拟降雨、坡面径流泥沙监测等场地,用于科研和科普。自2002年始,小良水保站每年接待游客、学生近万人,并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多次组织科普上街道、下社区、进校园等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
小良水保站人工降雨研学点
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普及教育与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区已现雏形,不仅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成为旅游风景区,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东省节水教育基地
多方位沉浸式体验节水奇妙之旅
茂名市小良水保站社会实践节水教育基地根据小良水保站室内和室外基础情况,进行合理布局,结合当前最新空间表现理念和多媒体技术,打造了一个高质量高水平、节能环保、动静态形式结合的现代时尚科技化教育基地。
基地以“水知识、水生活、水互动、水生态”为建设思路,体现“人水和谐、生态茂名”的节水主题,水知识从茂名市水系、中国治水名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历史发展等内容介绍关于水的文化;水生活以生活节水、治水制水等内容介绍生活如何节水;水互动为节水答题、节水游戏、节水灌溉等实物展示和操作;水生态为室外的宣传栏、科普广场、生态恢复示范区、水土保持示范区等展示水文化、水情等相关知识。
运用科技、实物、视频、互动等形式,让参观者从视觉、听觉、触觉体验体会到“水的文化、水的历史、水的科技、水的生态”,更加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提高自身节水意识。
昔日“火焰山”,今朝“花果山”
向一代代水保人致敬~
来源:厅河湖长处,省节水办,南方+
立
即
加
星
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