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通管,无人机巡逻,解锁中山城管数智密码

南方+ 记者

无人机高空巡查违法建设、城市清洁车辆定点巡航、市民扫二维码现场反馈市政工程建设情况……这些都是中山市城市管理目前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场景。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仅靠人工管理,难以有效覆盖。近年来,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在多个领域引入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并建成了市镇两级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应用系统,数字城管从单点探索向体系建设方向持续升级。

中山市中心城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城市管理数智化,道路问题“一码”通管

当下,中山市各镇街正按照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推进会部署,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行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

违章建设是城市的顽疾。近年来,中山开展了多轮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为有效打击和遏制违建势头,市城管执法局不断出招,引进无人机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中山市城管和执法局专门组建了无人机飞行工作组,推动无人机巡查治理违章建设常态化。无人机的引入,有效化解了此前的一些工作痛点。部分高层、厂区以及偏僻地带的违法建设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常常成为“漏网之鱼”。无人机巡查覆盖范围达5000米,飞行高度达2000米,可有效覆盖管理“盲区”,让那些隐蔽的违章建设迅速遁形。

工作组如在巡查中发现正在建设的疑似违建行为,将告知辖区执法人员予以调查,并把相关案件航拍资料书面转交辖区综合执法局核查,后续也将跟踪案件查处情况,形成清晰的处理链条。

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引进,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和执法效率。除了无人机,中山城市管理还在城市管理多个领域探索数智化应用。

近年来,中山城市更新步伐不断加快,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成为其中的重点。市政工程往往在城市建成区中实施,需占用或挖掘道路。为进一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管理,形成多方共管工作格局,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建设了中山市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监管平台。

中山市交通路网。

该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通了道路管理的前后链条。在项目施工现场,挖掘道路公示牌上将贴有由市城管执法局在审批占挖道路项目时赋予的二维码。通过扫二维码,执法监管人员可上报监管信息,施工方可申报施工及竣工现场管理信息,市民也可实时反应相关问题,实现审批信息、监管信息、施工信息、社会监督信息“一码”通管,打通了管理者、建设者和市民的信息快速沟通渠道。各方通过扫二维码,进入系统填报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将在系统上实时显示,并被推送至相关的责任部门和镇街,由相关部门和镇街快速协同处理。该平台自2023年11月起试运行,已有效推动一批道路问题解决,问题整改率达100%。

城市管理平台化,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成闭环

中山市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监管平台是中山城市管理数字化的缩影。不止于城市道路管理,在整个城市管理方面,中山也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数字管理大平台。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内容和职能部门较多。为加强城市管理各部门各环节的统筹协调,中山借助信息技术力量,打造了智慧城管平台。该平台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协同等技术为支撑,扩大城市管理可视、可控范围,形成了集城市数据的收集、处理、融合、分析、服务、决策、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管理新平台。

中山市城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此外,中山还建成了市、镇(区)两级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应用系统,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上报、受理立案、案件派遣、部门处置、结果反馈、核查结案等功能。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线城管工作人员将担当“信息采集员”的角色,通过拍照和填写文字信息等方式,实时将一线发现的违规摆摊、违法建筑、公共设施损坏等城市管理问题上传至系统,提交至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核查情况后,如符合立案条件的就立案,并将案件分配到对应的管理单位或镇街管理部门。相关人员按照处理要求处理案件完毕后,拍照并且填写文字信息,提交系统,由指挥中心核查结案。整个过程形成了问题处置“闭环”,一跟到底。

据统计,今年以来,市、镇(区)两级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超过5.7万宗,各类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编者按】

当下,中山市正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开展城镇升级行动,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方协作,共建美好家园。南方+中山频道推出“中山城市新貌”主题报道,关注中山城市管理工作新亮点、新成效,探索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新章法,敬请关注。

南方+记者 雷海泉


编辑 朱晓宇 钟城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