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代练、领皮肤?警惕游戏诈骗,学生、家长要注意啦!

珠海特区教育
+订阅

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深,教育君今天带你来避坑!

未成年人过度沉浸于网络世界,容易忽视现实生活中的情绪、学业、社交等问题,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低头看手机,脊柱、颈椎等处的骨骼因为受力的异常而出现疼痛,长期可能出现侧弯、突出,眼睛过度疲劳等问题,也可能导致饮食不规律、睡眠减少,引起体重下降,生长困难。

同时,未成年人往往辨别能力低、防范意识薄弱,更容易置身于隐藏的网络陷阱之中。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教育君搜集了一系列针对未成人学生的高发诈骗类型,请大家拿出小本本记好重点!今天,我们推出第二期——《游戏陷阱篇》

一、免费领皮肤涉嫌违规?

11岁的小莹喜欢玩“蛋某派对”游戏。一天,她在玩游戏时有位陌生人主动搭讪称有免费皮肤可领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莹按对方给出的QQ号添加好友,开始在游戏外与对方联系。随后,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小莹扫码领皮肤。

可当小莹扫码后,对方却说系统检测到小莹登记的是未成年人信息,导致账号异常,涉嫌违规领取游戏皮肤,需要用家长的手机来辅助解除风险。同时,对方还威胁小莹说,如果不及时处理,要罚款1万元并拘留15天。

小莹害怕极了,她为了保住爸妈的钱,更不想被警察带走,只好按对方要求拿走了妈妈的手机,并提供银行卡号以及随后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最终导致小莹妈妈银行账户被转走近5万元。

另一起案例中,家住香洲的中学生小苏在游戏QQ群里看到有人说可以免费送游戏皮肤。小苏心仪这款皮肤很久了,激动地问对方怎么操作。

对方称要用家长的手机辅助验证。随后,小苏按照对方要求拿到了妈妈的手机,先后打开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的付款二维码等界面,把手机摄像头对准付款二维码。

对方还让小苏打开手机银行APP向指定账号转账,并称只是做一个认证,完成认证的24小时后就会送皮肤并且退回转账。

结果可想而知,皮肤没领到,钱也没退回来。小苏妈妈发现手机里的钱不见后,拉着他到派出所报警,共损失4万余元。

二、游戏主播诱导打赏

一名9岁女童沉迷游戏充值并打赏主播,将家长银行卡中十几万元存款挥霍一空。 

家长得知后,为了拿到骗子实施诈骗的证据,让女儿再次联系主播打赏,并记录下诱导消费全过程。

所幸,报警后民警介入,经过大量的收证、向各平台举证等工作帮助其全额追回。

三、找高手免费代练?

一天,小江在网上看到有人发了游戏免费代练的信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了对方好友,对方声称只要账号密码就能帮他上分,小江当时也没多想,便把自己的微信账号和密码发给了对方。

过了半个小时,他原本以为能等到段位升级的好消息,但等来的却是朋友确认是否向其借钱的电话。

当小江再次联系对方时,发现自己已被拉黑。后来,小江发现对方用自己身份骗走其好友1800余元,小江这才恍然大悟,于是报了警。

四、买游戏外挂

珠海的小何酷爱游戏,求胜心切的他在一个游戏群里找到了售卖游戏外挂的商家,希望可以在游戏里“傲视群雄”。

对方表示单买外挂软件只要50元,小何想50元也不贵,立马就给对方转了账。但付款后,对方并没有立即发送外挂软件,而是表示“再付80元激活费,外挂APP才能正常使用”。

小何心想,既然买都买了,这激活费一并付了吧,于是再次微信转账80元。结果付款后,对方说小何刚刚转账的时候没有备注激活费,得重新加上备注转账才行,激活后就会把之前的费用退回。

小何只好再一次转账。成功激活后,对方还是没有把外挂软件发给小何,而是让他继续交299元注册会员,解锁全部外挂功能。

小何一心只想快点得到外挂软件,于是又转了299元。结果对方一确认收款,小何只收到了对方的拉黑提醒。

五、其他常见诈骗手法

套路1:游戏币、游戏点卡虚假充值诈骗

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推广充值游戏币、游戏点卡优惠等广告,诱导受害人先付款,制作虚假的各种游戏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图,发送截图给受害人获取信任,对其实施诈骗。

套路2:游戏账号、装备虚假交易诈骗

诈骗分子发布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诱导被害人在架设的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部分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让受害人提供游戏账号和密码等,通过登录受害人的游戏账号,冒充该受害人诈骗其游戏内其他好友。

套路3:高价收购账号诈骗

诈骗分子以高价收购玩家高等级游戏账号为名,并诱使玩家登陆钓鱼网站或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从而获取玩家银行卡信息,并以各种理由让玩家支付相关费用,或者直接转走玩家银行卡内钱财。

套路4:低价售物诈骗

诈骗分子在游戏中以低价销售游戏币或装备为名,让玩家线下银行汇款,后续又以操作失误等理由要求玩家继续付款,待收到钱款后立即消失。

警方提醒

非游戏官方发布的所谓免费送皮肤、送礼物、送游戏账号“福利”,其实是游戏圈里的常见骗局。

不法分子吸引未成年人上钩后,会用“未成年人操作涉嫌违规”等理由威胁转账;或者以先完成刷单任务再获得福利的方式,让未成年人一步步掉入陷阱中。

不要轻信代练的消息,微信及QQ的账号密码绝不能轻易透露给陌生人,否则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可能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对象。

游戏外挂属于违法行为,不法分子以外挂噱头吸引用户加群,并通过引诱玩家付费观看外挂效果视频、购买外挂、激活软件等骗取钱财。

一旦用户付费后即刻将用户踢出外挂销售群或拉黑。有一些外挂程序在注册时,都会提示玩家输入账号和密码,使用外挂的用户账号密码很容易被窃取。

需要强调的是,家长要教育孩子多与大人沟通交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比如讲述相关案例等,引导孩子注意防范,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或者受到侵害后,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并及时报案。

请大家相互提醒!

切勿中了骗子的圈套!


来源:市教育局安保科、国家反诈中心、珠海刑侦、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