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惠州西湖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大都知道,昔日丰湖内有座山峰,位于丰山之前,峰内有洞,因云雾缭绕,每日都有薄薄的白绡飘出,故称归云洞。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有记载:龙塘、明月湾、归云洞、点翠洲等皆在丰湖,归云洞与永福寺及白鹤含书同属丰山。
明朝祝枝山来兴宁为官,曾卜居建房下角官塘西,就是现在的祝屋巷。他效仿苏东坡,把惠州西湖奇胜之地都游个遍,让他诗兴大发的就是归云洞。
据说,归云洞是潜龙归隐的洞府之地,毒蛇众多,阴冷潮湿且多有凶险。很多人劝祝枝山不去为妙。越是这样说,越发激起祝枝山的兴趣。于是,在一个休息的日子里,祝枝山手执火把,来到了归云洞。只见众多的山峰中,很多云雾都朝这个洞口飞过来,在洞内形成一个巨大的雾幔。洞内有潭,雾好像从潭底涌起,与外面的相互交融,并在洞顶的岩石上凝聚成水珠,不停地滴落。往潭内看,上面水质清纯,下面漆黑一片,犹如玄铁,深不见底。往洞内走,高低不平,竟然有藤萝的根系生长。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洞不深,十多米而已。探完洞后,祝枝山出来,忽然看到有几条大蛇,快速窜进白茫茫的云洞内。
祝枝山倍感神奇,这次探险后,他留下了一首诗:
千峰如帐眺岩扉,
云雾何年向此飞。
潭底分符玄妙涧,
峰头全弄白绡衣。
海多云雨应长住,
壑牵藤萝久不归。
洞外饥蛇长起陆,
可能消伏运神机。
——此诗来源于《惠州志. 艺文卷》
由以上可以看出,归云洞是西湖内一个有名的景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乱的频发,历史的更迭,西湖周边很多山峰都被摧毁。到了清末,归云洞的山峰已被削平,山上石头则被搬运去修路造房筑城墙。
现在很多人都感到遗憾,西湖内没有了归云洞,仿佛就缺少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2009 年扩建西湖丰渚园时,这一历史遗迹已被纳入园区整体设计之中。
在院内西南方向,紧依丰山的路边,设计者用了6000多吨的英德石,筑了一条巨龙型的山脊,龙头向着鳄湖,龙尾向着江北。当时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造型的寓意,其实就来源于祝枝山的诗句“洞外饥蛇长起陆,可能消伏运神机。”蛇,即龙型也。
在山脊下面,设有一洞口,即史书上归云洞的雏形。不过,改名为“碧云洞”。丰渚园对外开放后,洞内一度为农耕文化展览室。陈列着石磨、石碾、织布机、犁、耙、纺车等农耕器具和生活用具,深受市民的欢迎。
来源:惠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者:惠城区作家协会编写组),转载请注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