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雷州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干担当,推动发展提质增效,聚力办好民生实事,突出“实”的导向,把握“悟”的深度,抓好“行”的关键,以小切口推动解决大问题,慎终如始、持续用力,在真学实干中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5月,广东省正式确定湛江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以下简称“主平台”)作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五个主平台之一。雷州经济开发区全部范围被纳入主平台,雷州规划范围占总规划面积的71.55%。
雷州以坚持“项目为王”,把优势产业作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夯实现代化产业基础。
雷州市是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主战场”。雷州经开区采取“一区三园”结构,分A、B、C三个园区各有“战法”。
A园区厂房建设正如火如荼。通讯员供图
一直以来,雷州市紧盯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主平台始终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的招商理念,坚持做到招商服务“七件套”——熟地招商、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厂房代建、融资租赁、产业基金跟投、固投奖励,以最全面的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运营发展提供全流程的服务保障,全力以赴确保签约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尽早投产达产。
值得一提的是,为减少企业投资成本,雷州在湛江首创“厂房代建”新模式。厂房代建,就是用园区专项债券发展资金为企业量身定做厂房,通过减少企业前期投入,减轻企业投资压力,让其将更多资金与精力投入产品研发与营销中,培育企业做大做强,以此吸引更多有生命力的中小企业落户园区。目前,该模式已在湛江全市推广。
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雷州经济开发区启用“二号章”。经开区梳理出有助于园区企业快速落地所需要的33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使用“二号章”审批,实现“拿地即开工”的速度,广邀天下商,加快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今年,雷州经开区签约投资项目24个,总签约额149.6亿元。目前园区已入园项目40个,总计划投资额543.21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创造税收约35亿元,可创造就业岗位约4万个。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雷州市“四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湛江市平均增速,第二产业比重从2022年的12.1%提高到13.9%,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8.13亿元,比增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42亿元,比增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5亿元,比增17.6%。
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雷州市将主题教育与乡村振兴工作相互融合,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学以致用、以学促干,积极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际成效,为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雷州市出台了《雷州市关于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龙门镇环境优美。通讯员供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雷州全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达368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40人,构建起“县镇村”三方联动的“1+1+N”工作体系,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村”创建工作,沈塘镇示范带项目加快推进,雷高镇扶柳村等80个示范村建设项目全面铺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村集体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村企合作模式,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强力“新引擎”。截至目前,422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有393个,10万元以下行政村32个。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雷州市积极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省内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已下水投产;累计投产深水网箱978个,年产值约6.7亿元。加大覃斗芒果、流沙珍珠等“土特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综合冷链物流园项目(一期)建设加快推进。
日前,广东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会上宣读了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其中,雷州龙门镇入选典型镇。
龙门镇何以能?一直以来,龙门镇聚焦“抓好一三五,做强百千万”,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变化”的目标任务,制定《雷州市龙门镇“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1”个方案统领,明确典型镇建设“4”个攻坚任务、“7”个重点内容和“9”项具体任务,即是“1+4+7+9”,做优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进一步提升典型镇品质,打造“新龙门”。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雷州市坚持在“实”字上下功夫,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努力做到用心为民解难题,用情为民做服务,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真是太好了,工厂实行弹性工作时间,种地就业两不误。”村民陈玉萍说道。近日,位于雷州经开区A园区的广东碧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专场招聘会在沈塘镇举行,吸引附近村庄360多村民前来咨询应聘。
雷州市是农业大市,工业经济短板凸显,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雷州市每年流动外出务工人员近70万人,群众期盼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日益强烈。雷州市通过主题教育,坚持“四下基层”,找准瓶颈问题根源。
企业招聘人员耐心解答求职者咨询的问题。李凯 摄
为破解就业困难之局,雷州市拿出实招硬招,通过优惠政策、提升服务质量和自身素质、偕同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等措施,在竞争中实现就业新突围。
通过持续开展招聘活动,推动稳岗惠企、就业补助等政策精准落实。另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次,组织培育高素质农民5000人次。
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并加快建好用好零工市场,兜住就业底线,打造覆盖全域就业体系,建设便捷高效的“家门口就业”模式,让群众就业更具幸福感。
除此之外,在民生实事中做到处处见细节。如在西湖公园、三元塔公园、人民公园、茂德公鼓城、西湖水库碧道等公共场所,建设直饮水便民台。试行《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护学岗辅警工作制度》,41名护学岗辅警已正式上岗。12个省民生实事自然村生活污水新建项目己全面动工建设,已完成60%工程进度。10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已完成45%工程量。大力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医养结合机构数量7家(幸福、金星、东方红、南光、丰收、火炬农场医院及农垦二院),开设床位326张。已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50 户,超额完成任务。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水平。
【撰文】陈文 通讯员 林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