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共赴一场“石龙火柴之约”,在行走中续写不灭“火花”新篇

宜居石龙
+订阅

在打火机普及前,火柴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在一拉一划一吹中完成它的使命

石龙火柴厂

曾是东莞县最早的一间合营企业

因所生产的火柴质量好、数量足而在上世纪60年代闻名遐迩

虽然随着时代更迭,告别了历史舞台

但仍是不少石龙人深藏于心的独特记忆

日前,中山东社区党委在龙城外国语学校开展“初心永挚 薪火相传”中山东社区探寻石龙火柴文化印记主题活动,组织党员及党员家属重走石龙火柴厂旧址,以沉浸式、体验式主题研学开启新一期“行进中的党课”。让青年党员通过聆听老厂长讲述石龙火柴厂发展与演变的故事、火花设计者和收藏家分享火柴盒上小小火花的魅力,以及亲手制作火柴盒纪念书签等活动,重回那个用火柴“点光”“点火”的年代,“知”工业发展、“习”历史文化、“悟”工匠精神。 

活动伊始,党员们跟随导赏员的脚步行走在校园内外,重走石龙火柴厂旧址。导赏员结合展板上的历史照片及文字介绍,向大家介绍石龙火柴厂曾经的办公楼、车间、机修车间、食堂等具体位置,历史与现实交织,真实再现了石龙火柴厂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随着城市发展与时代更迭,旧厂房基本已拆除或重建,而火柴厂三车间建筑物成为火柴厂旧址目前唯一完整保存着的建筑。活动现场,老厂长、老党员们还充当起“智囊团”,适时解答大家的问题,并带领年轻党员用脚步丈量岁月,共同重温火柴厂的辉煌历史。

△石龙火柴厂旧址

随后,大家移步到阶梯课室,耐心倾听石龙火柴厂原厂长刘健群,副厂长冯贺恩、周建时,以及退休职工杨国珍等老党员分享他们与石龙火柴厂的点点滴滴。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以及亲身经历,讲述了火柴厂发展历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工作的执著追求。这场别开生面的党课让在座的青年党员深受感动和震撼,现场掌声不断。

火柴盒上的贴画叫做火花,这小小的火花体现着工匠对美的追求。为此,活动邀请了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镇新阶联副会长杜植亮,镇收藏家协会成员袁永谦为大家介绍火花。杜植亮通过述说自己当年参与火花设计的意念,让大家从中了解和感受石龙火柴与火花密不可分的故事;袁永谦则向大家展示自己收集而来的石龙火柴厂丰富多样的火花藏品,以及全国各地的火花藏品,并分享自己收藏火花的故事,让现场党员近距离感受火花的魅力。

活动在党员与孩子们手把手制作纪念书签中进入尾声。他们把熟悉的石龙火柴盒“印记”盖在书签上,并写上喜欢的文字和图画,一张张专属“石龙印象”的纪念书签就完成了。大家纷纷表示,活动让他们对石龙火柴厂有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新生代的小朋友,他们通过参与、聆听、制作,加深对石龙火柴的印象,进一步感受石龙文化的魅力。

本次“行进中的党课”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红色精神的传承,通过沉浸式的互动研学,让火柴换一种方式在更多人们心中“燃烧”,继续发光发热。接下来,中山东社区将持续注重“灵活讲”,使党课形式更加有声有色,努力打造深受党员群众欢迎的特色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出品|石龙镇融媒体中心

文|陈嘉莉 通讯员 冯敏仪

编|陈嘉莉

校对|徐晓盈

编委|林秋江

审发|张雯彦


*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若要转载本文,应提前告知本号,获得授权后请清晰标注出处为微信号“宜居石龙”,否则一律举报抄袭并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