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争创一流,佛山拼出改革发展新图景。
近日,由佛山市委改革办主办的“佛山市首届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圆满结束,“十强”名单出炉,“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改革”等案例上榜。
本次评选旨在及时总结推广改革创新的有益经验,营造竞标争先的改革氛围。活动得到了佛山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前期申报案例超过70个。
整个评选包括线上投票、线下专家评审两大环节。其中,线上投票环节共收获超100万的阅读量,在佛山形成广泛影响力;线下评审环节,专家们从创新性、示范性、实效性、针对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审,为佛山高质量发展凝聚新动能。
评选出的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涵盖营商环境、土地综合整治、医疗健康体系、行政体制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等多个重点领域,充分展现佛山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
这只是佛山竞标争先抓改革、激活动力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市委“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有着“改革先锋”美誉的佛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
如今,改革新进展、新成效不断,带动“三大动力”在佛山大地迸发。接下来,佛山市委改革办将联合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深入改革一线,挖掘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的一线鲜活故事,展现各级各部门积极推进改革的生动实践。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佛山正以改革“关键一招”,“改”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气象、新活力。
■链接
佛山市首届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名单
1.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
2021年以来,佛山市委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成立市、区、镇(街)三级“益晒你”企业服务中心,优化升级“佛山益晒你”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
随着改革推进,成效日益显现。例如,佛山在全国率先推行“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审批用时压缩60%。2022年,佛山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省第3名,仅次于深圳、广州。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用脚来投票。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各类经营主体155.8万户,同比增长19.1%,增幅居全省前列。
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
作为全省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南海区率先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聚焦土地碎片化问题,推动城镇、产业、农业和生态四大空间同步整治,已探索出一套专属方案——“4PMP”机制,即划定4类整治片区、构建政策体系、形成整治模式、挖潜示范项目。
今年以来,南海区成功入选国务院大督查土地计划指标奖励名单,全国仅15个县区、全省仅2个县区入选。
另外,“三券”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20强,获得国字号认可;“房券”“绿券”制度被写入省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政策文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南海区的经验做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
3.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改革
2022年4月佛山国资国企改革迈出了标志性、里程碑的一步。佛山出台了国资国企“一主N辅”改革方案,重组或新组建控股、工贸、交通、地铁、建发、物资、人才、医药等八大市属企业集团。
当年8月,佛山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佛山市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开启佛山国资国企改革的新征程。
如今成效已经显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国资监管企业和市属企业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全省其他城市;入选国家“双百企业”和“科改企业”的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改革。
4.构建“市优区强镇活村稳”卫生健康体系
近年来,佛山通过“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构建起“市优、区强、镇活、村稳”卫生健康新格局,打造了群众“好看病、看好病”的佛山模式。
今年,佛山成为全国10个成功入选2022年度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城市之一。
与之对应的是医改成绩单:佛山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持续保持全省地级市第一,全市81%镇街设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人均期望寿命于2019年超过82岁,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构建“市优区强镇活村稳”卫生健康体系。
5.乡村“CEO”助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禅城区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拓展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
紫南村先行先试,以“行业推荐+团队磨合”的招聘方式引入职业经理人,以文旅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旅游+”系列新业态,游客量较未引进职业经理人时提高了6倍,实现旅游营收800多万元,带动服务业增收1000多万元。
2022年,紫南村集体收入超1.2亿元,村民人均分红1.12万元。2023年,紫南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乡村“CEO”助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6.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
2022年8月以来,佛山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以三水区为试点打造改革示范样本,带动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建成全市统一、一网汇聚、一网通办的“三资”智慧云平台。
目前,“三资”智慧云平台线上交易项目达14114宗,总额超63亿元,资产最高溢价超10倍,涉“三资”管理交易的检举控告、重复举报、越级举报量同比分别下降20%、57%、46%,有效实现信访下降、农民增收、发展增效“一降两增”的目标。
该经验做法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省纪委监委、省农业农村厅肯定。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
7.“创享易”一站式集成服务创新政务生态
在佛山市委、市政府主导下,佛山市税务局联合政府部门在全国首创“创享易”一站式集成服务创新政务生态,有效解决企业创新难题。
具体包括:建立一个扶持政策库,汇聚多部门1800多条优惠政策;搭建一个协同共享网络,覆盖逾70万家企业的创新数据;构建一个信用建设体系;推出“研发费智能账”“研发项目前置鉴定”“重组税收计算器”等三个“全国首创”,消解“不敢享”难题;同时全链式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创新要素多元生态圈”,化解“不便享”难题。
“创享易”上线后累计服务30万家企业,获得国家税务总局以及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4次。国家税务总局将其作为优秀案例向全国推广。
“创享易”一站式集成服务创新政务生态。
8.深化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改革
为破除佛山招商引资职责不突出、职能分散、力量不强等体制机制障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佛山市委编办通过改革创新,构建了“1+1+1+N”全市招商工作体系,即1个领导小组统筹抓总、1个政府部门落实执行、1个事业单位支撑服务、N个多元化市场化招商团队,为招商赋能并激发出新的活力。
据统计,去年底佛山签约投资总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重大项目签约投资总额也首次突破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末即完成签约投资总额3000亿元的目标,并加速向全年招商引资超4000亿元目标进发。
深化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改革。
9.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近年来,在均安镇委、镇政府的统筹谋划下,均安镇健康共同体率先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门口健康安居、公益普惠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前沿阵地,盘活服务站闲置场地,激活家医团队内生动力,推动专科团队下沉基层,探索“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均安“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特色突出,成效显著,被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纳入第二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清单,入选广东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获评广东省三星级养老机构,团体标准在全国平台发布,入选广东省标准化试点项目。
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10.“土地银行”激活农业资源效能
为解决农用地细碎化、现代农业项目落地难等突出问题,高明区以明城镇为试点,创新建立以农村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土地银行”机制。
“土地银行”机制,就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打破不同村组、农户的地块边界,通过协商流转、公开招标、补偿退出、买断租期等方式,引导村集体、农户“存”入闲散地、撂荒地,交由“土地银行”提质改造为集中连片的现代化农业土地。
通过这项改革,高明区已建成高标准连片化稻田1.2万余亩、标准化集约改造池塘约2000亩,水田、鱼塘发包价格分别提升33%、66%,助力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增长15.7%(全市第一)、17.5%;崇步村集体收入突破至约1000万元,增长近100%。
“土地银行”激活农业资源效能。
南方+记者 刘明
部门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