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已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3.3万亩,明年目标确定

南方都市报
+订阅

南都讯 记者吕婧 12月28日,中山市2023年度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暨水污染治理(下称“治水”)两大攻坚战总结大会召开。大会对2023年以来中山全市“工改”与“治水”工作进行总结、部署新年任务,并表扬一批先进单位、项目、集体及个人。

已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3.3万亩

“两年前,我们面临的是转型发展之危:产业空间严重不足,土地碎片化、低效化、水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突出,工业投资多年珠三角垫底,社会发展信心不足”。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工改指挥部副总指挥陈晖东总结2023年“工改”情况时表示。

陈晖东指出,面对发展之困、落后之危,中山坚持全盘统筹,打造市镇两级“一把手”工程;坚持改革破题,压缩审批步骤,推动审批流程再造;坚持创新突围,淘汰不合时宜旧政策,探索出台更加科学、有力的“工改”新政;坚持问计于民,面向全市22个镇街开展解剖式深调研;坚持协同推进,果断淘汰“散乱污”企业。

截至目前,中山已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3.3万亩,完成规划报建建筑面积超2461万平方米、施工报建超1768万平方米、规划验收超400万平方米;新招引企业258家、服务本土企业357家,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940亿元。

21个镇街完成年度拆除整理任务

中山推动“工改”两年来,全市形成沙场赛马的局面。会议介绍,2023年,中山有21个镇街完成年度拆除整理任务。三角、东区、神湾完成年度任务比例位列全市前三,分别达到241.07%、173.42%、142.73%,其中三角、神湾仅用半年时间即超额完成全年拆除整理任务。此外,翠亨新区(含南朗街道)、小榄、火炬开发区(含民众街道)拆除整理面积位列全市前三,分别达到3154.29亩、3001.84亩、1563.68亩。

会议上,部分镇街介绍了工作经验。“土地之困”是小榄镇发展的突出短板,为此,小榄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发展决心”,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再突破:在全市首创由镇属企业牵头乡贤合作成立中山市致盛创投基金,为“工改” 提供金融支撑;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方式加快“工改”项目落地。目前,小榄镇共有 25 个村(社区)启动“工改”。

三角存量低效用地面积排全市第 15,可改空间不是很大。今年以来,三角镇以企业自改为主要突破口,已拆除整理“工改”项目 46 个,100%都是企业自改。

翠亨新区则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国企实施、物业补偿、连片整备” 等新路径、新模式,完成了两个1000亩以上连片工业用地改造,1个400亩以上连片用地改造,1个250亩以上连片用地的改造任务。“工改”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通过村企合作,新区将南朗、麻东、麻西、竹头园等4个村集体收入由233.2万元/年增加至1386.9万元/年。

2024年确保完成1.7万亩拆除整理任务

“一路前行,踏平坎坷,大势已成”,陈晖东表示,中山“工改”成绩固然令人欢欣鼓舞,但仍有一些难题亟待回答:一是政策红利释放力度还需加大;二是园区建设和利益平衡还需发力;三是各项工作协同推进还需加紧。

“路遥而不坠其志,行远而不改初衷”,陈晖东表示,“工改”是关乎发展格局、未来出路的系统性大变革,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会议透露,中山将于2024年确保完成1.7万亩、力争完成2万亩拆除整理任务。会上,各镇街党委(党工委)书记上台,展示2024年“工改”工作目标承诺书。

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