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氢科技”)的华南氢能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在南海丹灶启动建设。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项目一期建设内容为年产百万平方米碳纸、十万平方米质子膜、万套电堆系统等产线。
“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建成将加速推进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心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突破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必将有力促进佛山氢能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为佛山氢能产业发展增添新引擎。”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郭明强说。
国氢科技总经理张银广表示,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一期建设启动仪式,标志华南氢能产业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国氢科技华南氢能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南方+ 李慧君 拍摄
一期年产百万平方米碳纸
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是国氢科技自主开发质子交换膜、碳纸在华南地区唯一产业基地,由国氢科技全资子公司佛山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重点围绕碳纸、膜材料、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等开展技术创新、装备制造与示范应用推广,致力于立足华南、面向全国打造集研发创新、高端制造、示范应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基地。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项目一期建设内容为年产百万平方米碳纸、十万平方米质子膜、万套电堆系统等产线。
何谓碳纸?这是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一直以来主要靠进口,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正是看准这一市场空间,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去年1月落户丹灶,成为南海引进的首个百亿氢能央企项目,将加快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心关键材料等国产化进程。
张银广表示,在战略契合和发展目标引领下,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于2022年1月签约落户南海,并且在落户的一年多时间内,完成了国内首条年产30万平方米超高温、大幅宽的碳纸自主技术量产线建设和投产;完成了年产2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基膜中试产线建设。
在11月举行的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国氢科技发布了两款斯帛系列碳纸。这是国氢科技落子华南后的首批硕果,有效填补了国内自主化高性能碳纸产品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斯帛”正是在南海丹灶的过渡厂房碳纸生产线上调试生产出来的。
国氢科技作为国家电投实施氢能装备线的主体,聚焦燃料电池和制氢装备,积极打造氢能技术研发与高端制造一体化平台。目前,国氢科技已经实现燃料电池“八大件”核心技术全自主化和量产工艺;搭载“氢腾”自主技术的燃料电池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商用车、氢能混动火车、铁路机车、无人机和船舶动力系统等领域;其中近千辆氢腾商用车纯氢运营总里程已突破1000万公里。国氢科技兆瓦级PEM制氢系统和“氢涌智能岛”一体化制氢产品由示范应用逐步转入商业化推广。
张银广表示,以此次启动仪式为契机,将加快推进华南氢能产业基地建设,持续开展氢能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及产业化能力提升,助力佛山市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国氢科技华南氢能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效果图。 南方+ 李慧君 拍摄
加快南海建设“中国氢能第一区”步伐
12月27日,南海区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作报告时提出,要向战新产业要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3个新兴千亿产业集群,夯实“两高四新”现代产业发展基础。其中提出,要依托仙湖实验室打造氢能和氢氨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
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的启动,无疑为氢能和氢氨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的打造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在掀开南海氢能大发展崭新一页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南海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南海区是国内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代表性地区之一,是佛山市氢能产业的重镇。在中国氢能业界有一个说法:全国氢能看佛山,佛山氢能看南海,南海氢能在丹灶。目前南海已集聚超150家氢能企业、机构,生产项目预计投资规模超600亿元,集聚了国氢科技、韵量燃料电池、清能股份、海德利森、康明斯恩泽等氢能头部企业,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积累了经验。
今年5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南海“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南海区氢能产业集群也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认定评审的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如今,南海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氢能产业重要集聚地和先行示范区,以超前战略眼光布局并深耕氢能产业,打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环境,培育了涵盖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形成了自主技术创新引领的产业生态,抢先成为中国氢能产业高地,为氢能领域科技创新转化和企业项目投资发展提供了优渥土壤。而随着华南氢能产业基地的建设启动,南海建设“中国氢能第一区”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南方+记者 李慧君
通讯员 张景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