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千亿集群,佛山南海智能安全应急产业再提速。
12月27日,南海区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更大突破。其中,要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引领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智能安全应急产业等3个新兴千亿产业集群,夯实“两高四新”现代产业发展基础。
在安全应急产业方面,南海有着非常好的基础。2022年,南海安全应急产业产值近500亿元,相关企业超千家,初步形成“丹灶制造、大沥服务”为主体的东西互动板块。
今年11月30日,工信部、应急管理部、广东省政府等主办的2023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举办,这是南海第三次承办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南海还打造了全国首批、广东唯一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综合类)。
“南海区经促局将瞄准千亿级产业集群这一目标,加快培育安全应急产业成为南海新质生产力。”近日,南海区经促局党组书记、局长,区招商局党组书记冯惠恩接受南方+采访表示。
从一场国家级盛会,看南海的产业信心
南方+:近期举办的2023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给南海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冯惠恩:2023中国安全产业大会是继2018、2019年后,时隔四年,南海第三度承办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盛会,这充分体现了工信部、应急管理部对南海近年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高度肯定和充分信任。
在前两届探索的基础上,今年大会以“创新驱动、应用牵引、繁荣生态,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内容丰富、亮点突出、大咖云集,为南海带来了多方面积极影响。
2023年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现场,包括南海在内的首批8个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获授牌。戴嘉信 摄
一是坚定了信心。大会邀请了国内安全应急行业的知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行业专家(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头部企业(新兴际华杨旭、徐工集团孟文、佳都科技林超)等超200位重量级嘉宾出席,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让我们和广大南海企业家对行业发展更有信心。
二是汇聚了资源。2023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等热点领域,举办开幕式、主论坛、专题论坛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搭建了国家级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很好汇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用户部门等各方资源,为南海区加强创新链、产业链、应用链,进一步培育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是搭建了桥梁。大会瞄准供需对接需求,组织参加大会的嘉宾前往广东佛山南海工业园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考察,走访已落户园区的安全应急产业企业和研究院所,为南海区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推介”,同时,创新上线安全应急产业供需对接平台,成立广东省安全应急产业联盟,推动安全应急产业企业抱团发展,为南海安全应急产业企业壮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瞄准千亿级集群,要从这六方面发力
南方+:南海拥有全国首批、广东唯一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综合类),依托该基地,南海将如何打造智能安全应急千亿级产业集群?有什么具体措施和目标?
冯惠恩:2022年,南海工业园区获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广东唯一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综合类),并成功引入安全应急产业创新平台超10个、优质企业或人才团队超175家,涉及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城市安全、智慧安防、公卫安全、安全服务等多个领域。特别是中科云图低空无人机遥感网项目,以及投资20亿元的徐工广东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有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集群效应释放。
近期召开的南海区“百千万工程”暨深化基层治理现场会上,区委首次提出,要借力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依托国家级智能安全产业园打造智能安全应急千亿级产业集群。南海区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要求。接下来,南海区经促局将瞄准千亿级产业集群这一目标,加快培育安全应急产业成为南海新质生产力,重点从六个方面发力。
南海企业打造的无人机基站,应用于城市公共安全领域。戴嘉信 摄
一是建立联动高效的统筹机制。拟成立全区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建立跨单位合作工作机制;建立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九家研究机构在安全应急产业领域的高效协作、资源统筹机制;建立与深圳安防协会、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的深度合作机制;建立产业落地相关资源的统筹机制。
二是构建脉络清晰的产业规划。通过制定详实的产业规划,促进安全应急产业在南海的长久发展。将立足南海区“两高四新”产业现状优势,从安全应急产业链条选取三到五个发力方向,针对性进行空间布局。
三是打造集约可控的发展载体。探索建立一区多园格局,以广东佛山南海工业园区为主阵地,进一步拓展全区发展空间。发挥国企资源优势,筹建一批优质的国资产业发展载体,结合七个镇街优势产业,承载安全应急产业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四是构建稳定开放的科创体系。推动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创平台成为“公共开放实验室”,开放设备共享,为安全应急产业注入更多新动能。强化企业需求导向,以企业为核心建立专业精细研发站和创新联合体,围绕制约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开展“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大对安全应急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开展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
五是打造有影响力的集散会展区域品牌。用好区国际会展中心、樵山文化中心等优质会展场馆,提升会展业综合服务水平,招引更多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落户,打造安全产业展会IP,力推会展+产业生态常态化,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安全应急产业企业展示展销平台。
六是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应用场景。紧紧围绕珠三角超大型城市群安全应急的重要环境资源,结合南海现有优势产业,打造南海的安全应急管理模式和解决方案,重点打造氢能储能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智慧家居、安全防护应用等具有南海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应用场景。
南方+记者 熊程
通讯员 黄丹
●专题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