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治”2023深调研|数据“入境”更丝滑,深圳跨境信用改革为港企融资超25亿元

南方+ 2023-12-27 12:38

港人在内地可以用个人信用数据申请信用卡,实现刷卡消费,绑定微信、支付宝。

打破深港征信“孤岛”,深圳罗湖在全国率先推动深港跨境信用改革落地,让数据“入境”更顺畅,便利港人港企来内地消费和开展投融资活动。

截至目前,内地银行累计为在深港人办理信用卡约425张,为港企申请境内信用贷款近25.84亿元。

境内商业银行共享港人港企信用信息

承接庞大的港人北向需求,关键是打通跨境信用的“堵点”。

一方面港人在内地工作生活有很大的信贷业务需求,深圳毗邻香港,两地人文、经贸交流频繁,截至2022年底,在深港人数量达17.3万人,在深港企数量达8.3万家。

另一方面,由于港澳与内地在征信信息的分享上存在许多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碍,港人港企想在内地申办信用卡及信用贷,往往面临证明材料提供难度大、香港资信认可程度低、两地征信互通不顺畅等诸多困难。

为促进深港两地深度融合发展,深圳全力探索跨境改革创新。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聚焦港人港企跨境消费习惯、金融产品需求、办理服务体验等,于2022年底在全国率先推动深港跨境信用改革落地,首次实现境内中资商业银行共享香港母行港人港企信用信息,开创深港金融服务新领域。

据了解,在征得香港居民同意的情况下,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简称“南商深分”)可在信用卡、信用贷业务场景上直接认可香港居民在港的收入、资产证明、税单流水、信贷记录等风险可控的信用信息,为香港居民在深圳生活和就业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同时还支持港人身份证件信息、贷后凭证更新线上化处理。

南洋商业银行还建立了港人信用卡申请审批特别机制。根据不同场景,明确港人申请文件要求,使原有从进件到审批结束15 日时长缩减至 3 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港人对于办理效率及时限的需求。

也就是说,在内地工作的港人,在南商深分可以用个人信用数据申请信用卡。从申请到拿到卡,不超过一周时间。这张信用卡支持港人在深圳的生活消费、支付绑定微信、支付宝等。

在支持港企内地信贷方面,试点银行将香港母行提供的存量客户信用信息作为综合授信评估重要依据,例如,南洋商业银行香港母行将某存量客户的信用信息单向传输给深圳分行,在综合评估客户的授信情况后,深圳分行向其发放贷款1.98亿元。

深港融合“桥头堡”打造规则链接地

为什么是罗湖?

目前,在罗湖居住的香港居民约 4 万人,罗湖港资企业超6400多家,存在大量的银行金融服务需求。

罗湖还是港人北上消费的“首选地”,今年通关以来,罗湖三大口岸通关量超4750万人次,占深港总通关量45%。其中,港人通关量3692万人次,占比78%。2023年1至7月,罗湖港人交易金额占全市43%。

作为深港融合的“桥头堡”和“引擎区”,罗湖是深港合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罗湖提出打造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深化与香港在营商环境、民生服务方面的机制对接,着力构建国际化的规则体系。实现深港信用信息跨境流通就是推动深港同城化发展的先手棋。

金融业是罗湖第一大产业,总资产占全市约1/3,金融基础好、产业链完善,有资本、有能力为港资企业融资助企业一臂之力。结合当前的港人北上消费热潮,罗湖顺势而为,做强消费金融,进一步丰富跨境金融示范场景。

为积极挖掘愿意先行先试的商业银行作为改革试点单位,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对6家内资银行、1家外资银行与4家境外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多次调研,将拥有大量香港客户、与香港母行有成熟联动机制的商业银行确定为试点合作机构。

目前,在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罗湖继续扩大成果,吸引华侨永亨银行等更多银行加入跨境征信业务试点。华侨永亨银行深圳分行通过接收境外银行备用信用证,在无需资产抵押担保情况下为香港企业授信近6亿元,以深港征信合作加速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进程。

深圳与香港的征信合作,以信息“单向流入”为突破,以流程优化的“小切口”“微创新”开局,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相适应的跨境征信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了示范。

投票链接:深港跨境信用改革

【撰文】祁觊

编辑 杨溢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