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大爱!东莞这样开展“慈善超市示范点”建设

南方+ 记者

位于南城办事大厅正对面的南城慈善超市,也是莞爱慈善驿站020站的所在地。通过实体门店、线上超市、“流动爱心超市”……让慈善超市有了自我造血功能。

“根据捐赠者意愿设定了爱心价、慈善价,慈善价相当于市场价,爱心价一般比慈善价低很多,是专门为受助对象而设的,受助对象凭卡以爱心价领取超市物品。”南城街道双百社工介绍。

今年10月20日,东莞市民政局印发了《推进慈善超市示范点建设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有效有序推进东莞慈善超市示范点建设。东莞首个示范点就选址在南城街道莞爱慈善驿站020站,由东莞市南城慈善基金会负责运营,由南城街道负责协调场地和组织双百社工参与服务以保障运营工作的顺利开展。

打造城乡基层公益慈善综合服务平台

今年8月9日,市民政局围绕慈善超市建设开展了调研,并总结东莞早期慈善超市工作经验以及借鉴省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后,制定了《东莞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推进慈善超市示范点建设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为有序推进慈善超市示范点建设谋篇布局。

慈善超市将发挥什么作用?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其功能定位,慈善超市旨在结合当前莞爱慈善驿站建设,全面整合款物募集、群众救助、志愿服务、便民服务、慈善项目推广、慈善咨询、慈善服务、弘扬慈善文化等八大服务功能,带动慈善驿站转型升级成为惠民实效突出、公众参与便捷、社会效益明显的城乡基层公益慈善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

在随后的实施工作中,全市示范点优先选择已建成并已取得社会成效的莞爱慈善驿站进行升级改造,显眼位置悬挂“东莞市慈善超市示范点”标识牌,室内根据实际需要划分慈善空间、捐赠区、义卖区、营业区、便民服务区、志愿服务区、办公区及长者助餐配送点等功能区域,配置捐赠箱、展示柜、休息桌椅、急救箱、风扇、宣传栏等。

以三套“机制”推动慈善超市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慈善超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工作队伍服务机制上,慈善超市遵循运营主体社会化原则,选取有意愿开展慈善超市项目的慈善组织负责运营,镇街公共服务办负责业务指导和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力量,充分发挥“双百”社工贴近困难群众的优势,搭建“慈善组织+双百社工”工作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慈善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运营管理机制上,慈善超市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特殊困难老年人、遭遇临时性困难的群体等为主要帮扶对象。对每天服务对象、人数以及捐赠款物的接收使用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社会捐赠和经营性收入要隔离管理、分别核算。目前,南城街道和南城慈善基金会向辖区内低保、五保、孤寡困灾病致困居民每人每月发放50元“慈善超市爱心卡”以供其换取爱心物资。

在爱心物资换取机制上,目前,南城慈善超市爱心物资均来自社会捐赠,包含扶贫产品、粮油副食、家具日用品、图书文具、艺术文化品、衣服饰品、酒水茶饮、残疾人手工品等等,物品品种超过100种,上架物品库存约2000件,分别设爱心价格和慈善价格,爱心价格供受助群众使用,慈善价格供广大群众“以购代捐”使用。同时,结合莞爱慈善驿站的临时救助功能,困难群众还能免费领取饼干、方便面、饮用水、衣物、急用外伤药品等,临时生活物资供应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此外,南城慈善超市项目开通了线上“购买”渠道,群众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选取爱心物品,物品邮递到家,所得资金均捐入南城慈善基金会用于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全面推进慈善超市示范站建设

在下一步规划中,莞爱001站将升级建设成为市级慈善超市示范点,各镇(街道)公务服务办在已建成的慈善驿站或慈善超市里,根据示范点建设标准选址符合条件的慈善驿站或慈善超市进行标准化改建,升级改造原来的慈善驿站或慈善超市,按需求配置功能区域,并完成硬件、软件等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慈善超市示范站建设外,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加强慈善超市运营管理规范。工作人员表示,将根据示范点建设情况,顺利投入运营管理,聚焦帮扶对象,联动“慈善+社工+志愿”等资源开展具体服务。各镇(街道)公共服务办及时梳理并报送示范点建设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市民政局适时进行示范点建设验收检查工作,确保稳妥推进示范点建设。

南方+记者 薛屏


编辑 林群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