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瑰宝魅力!博罗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博罗发布
+订阅

12月21日,由博罗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博罗县博物馆承办,博罗县华侨中学协办的“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华侨中学。此次活动内容精彩纷呈,为该校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博罗历史文化悠久,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辟土开疆,创造财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本展览分为 “优美的文物古迹”“丰富的馆藏文物”两大部分,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详细地介绍了博罗的古迹、文物。

如罗阳街道的横岭山墓地,罗浮山景区内的东坡亭、摩崖石刻、会仙桥、洗药池,长宁镇的冲虚观、酥醪观,龙溪街道的银岗古窑场,湖镇镇的显岗窑址,公庄镇的黄蓉阁神道碑位……看到这些家门口的文物古迹,师生们热情高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如出土于公庄镇的春秋时代勾连云雷纹铜编钟,是目前广东省内年代最为久远,音质最好,件数最多,保存完好的一套编钟;出土于园洲镇田头塘角窑址的春秋时代夔纹陶印模,是国家二级文物,成为专家研究陶瓷工艺发展的重要资料;出土于罗阳街道塱头村横岭山的春秋时代玉玦,为广东地区先秦时期考古分期提供了依据,是研究百越地区傅缕古国的重要资料……

本次展览,激发了师生们“爱我家乡、爱我博罗”的热情。只有了解博罗悠久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广泛地参与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保护博罗的文化遗产、建设家乡作出应有的贡献!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12月21日下午,博罗县博物馆刘丹老师在华科楼五楼活动室开展“文物保护知识一堂课:拓片制作”活动。

活动现场,刘老师通过普及拓片时使用的基本工具及制作流程和意义等基础知识,并现场演示拓片制作全部过程,指导同学们用拓包、宣纸参与体验简单的拓片制作。清洗、上纸、敲打、上墨、晾干,拓片的制作过程新颖有趣,同学们兴致盎然,在志愿者老师的协助和指导下做出自己的第一张作品。同学们在快乐的拓片体验中学习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文化传承需承百代之流,会当日之变。此次“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广大师生中营造了人人知晓“文化遗产”、人人热爱“文化遗产”、人人学习“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让大家树立起保护、传承博罗文化遗产的意识。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