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

观天下
+订阅

■2023国际年终特别报道

即将过去的2023年,局部冲突延宕、地区战火再起、大国角力持续、经济发展乏力、逆全球化频现、极端天气加剧……世界在变乱交织中面临新的抉择。

这一年,中国与世界的故事精彩“上新”:沙特与伊朗上演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北京和解”,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在万众期待中举行,共建“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共建新阶段……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背景下,如何在变局中开辟新局?中国用自身行动求解时代之问。

1

元首外交掌舵领航

中美关系这艘巨轮从旧金山再出发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何去何从,牵动全球目光。

“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飞越太平洋、赴约旧金山,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这是习近平主席时隔6年再次访美,也是两国元首自去年11月巴厘岛会晤以来再次面对面会晤。在坦诚和相互尊重的气氛里,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为实现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中美元首会晤期间,许多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旧金山街头挥舞中国国旗。新华社发

中美元首会晤期间,许多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旧金山街头挥舞中国国旗。新华社发

中美元首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中美要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这“五个共同”,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浇筑起五根支柱,开辟了中美关系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

中美关系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仍然存在很多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还有不少风险挑战需要共同应对。今年年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美关系经历不少曲折,面临困难局面,这不符合两国人民利益和意愿。今年6月起,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等美国政要相继访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随着中美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双边关系才出现止跌企稳势头。在随后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中,双方更是在政治外交、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军事安全等领域达成了20多项共识。

2023年2月5日,在美国旧金山戴维斯音乐厅,两名欣赏中国农历新年音乐会的观众展示福帖。新华社发

2023年2月5日,在美国旧金山戴维斯音乐厅,两名欣赏中国农历新年音乐会的观众展示福帖。新华社发

在两国元首把舵领航下,中美关系这艘巨轮穿越暗礁险滩,从巴厘岛抵达旧金山,殊为不易。但旧金山不是终点,而应该成为新的起点。“中美关系要想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继续前行,还需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表示,明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双方应当从旧金山再出发,推动中美关系持续改善发展,这符合两国人民利益愿望,也符合世界期待。

今年也是APEC领导人第三十次聚首,亚太合作下一个30年将走向何方,各方都在深入思考。围绕如何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在此次旧金山之行中,习近平主席以宏大的历史视野,问诊把脉,开出药方,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普惠共享,以高质量增长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让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一系列重大倡议主张顺应大势、合乎民心,对亚太合作和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得到与会各方高度认同和积极响应,充分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新华社发

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新华社发

1“一带一路”硕果累累

高质量共建,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

“10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金秋十月的北京,见证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历史性时刻。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共有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泰国总理赛塔等20多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高级代表,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等国际组织负责人,注册总人数超过1万人。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万人盛会”,有力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感召力和全球影响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新华社发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新华社发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这八项行动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为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论坛期间,各方共形成458项成果,包括《深化互联互通合作北京倡议》等重要合作倡议和制度性安排;明确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绿色发展培训、将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等具体目标;达成972亿美元商业合同;决定成立论坛秘书处……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是与会各方为“一带一路”投下的支持票,也是信任票。

中亚地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2023年5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峰会期间,中国与中亚五国达成了包括《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等在内的7份双多边文件,签署了100余份各领域合作协议,可谓成果丰硕。各方还在峰会上宣布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从双边向多边推进,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中亚峰会布景。新华社发

中国—中亚峰会布景。新华社发

“今年中国同中亚各国的合作效果明显,具有代表性。中国-中亚合作构建的新模式、取得的新经验,已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的一个典型范例,未来将长期发挥作用。”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朱永彪说。

不仅仅是中亚,“一带一路”已逐渐发展成为共建国家的繁荣之路。

中巴经济走廊强劲助力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中老铁路帮助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雅万高铁为印度尼西亚创造更多就业和发展潜力,中欧班列架设“友谊之桥”助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结出的累累硕果有目共睹。

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新华社发

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新华社发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遵循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逻辑。“各美其美,就是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命运自主。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之道,就是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这极大鼓舞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站在新起点上,各国民众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望更加强烈,开创共同迈向现代化美好明天的路径更加清晰。这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之路将不断铺展,不断书写新的精彩故事。

1展现大国责任担当

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俄乌冲突延宕不决,短时间内难见和平曙光;巴以冲突时隔多年再次激化,人道主义危机远超以往……今年以来,地缘政治冲突未见缓和迹象。面对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加重这一严峻现实,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始终高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

一名男子抱着哭泣的儿童站在加沙城一处废墟旁。新华社发

一名男子抱着哭泣的儿童站在加沙城一处废墟旁。新华社发

10月7日以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以色列国防军爆发近年来最大规模冲突,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切的话题。综合巴勒斯坦卫生部门和以色列方面数据,截至12月16日,本轮巴以冲突已造成至少20288人死亡。

冲突爆发以来,巴以双方民众均遭受战火波及。在加沙地带,大量平民在缺少基本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的状况下挣扎求生。联合国难民署12月13日警告,巴以冲突将导致更大范围的人员流离失所,“严重人道主义灾难”正在加沙地带形成。

6月24日,瓦格纳人员撤离俄南部军区总部所在区域。图为在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军用车辆编队驶过。新华社发

6月24日,瓦格纳人员撤离俄南部军区总部所在区域。图为在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军用车辆编队驶过。新华社发

同样令人揪心的是,本轮巴以冲突产生的负面影响持续外溢:黎巴嫩、叙利亚、埃及等冲突周边国家都被不同程度地卷入战火中;受冲突外溢影响的红海地区也形势紧张,也门胡塞武装频频袭击过路商船,航运公司陆续宣布暂停在红海航行,严重影响全球运输和贸易……

综观全球,除巴以冲突外,俄乌冲突今年持续延宕;4月,苏丹冲突骤然爆发;5月,科索沃北部局势紧张,塞尔维亚军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10月起,印巴边境发生多次交火,缅甸内部冲突持续升级;12月,委内瑞拉和圭亚那因领土争议几乎“刀兵相见”……多个热点地区爆发冲突或紧张形势加剧,证明当前全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际秩序和全球安全治理正面临重大挑战。

联合国大会恢复召开关于巴以冲突的第十次紧急特别会议。新华社发

联合国大会恢复召开关于巴以冲突的第十次紧急特别会议。新华社发

在全球多重安全风险叠加,不安和焦虑在全世界蔓延的背景下,各国应作出何种应对,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为国际秩序“纾困”,对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殷切期望给出有力回应?中国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外交斡旋,在多个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相关会议上发出停火止战、劝和促谈的明确声音。11月,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在中国主持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本轮巴以冲突的首个决议,要求在加沙地带实施“人道主义暂停”。此举获得全球媒体广泛好评:中国一直在寻求冲突解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致力于推动和平进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中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这份巴以相关决议,推动了随后冲突双方临时停火协议的达成。在当前全球安全治理面临困境的背景下,中国此举极具代表性。

“中东地区之所以成为全球安全赤字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定程度上是受个别国家为自身利益随意操纵地区安全议题导致的。此次中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个别国家对中东安全的垄断,对维护国际正义和公理有着特殊的意义。”丁隆说。

11月30日,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丁隆指出,中方立场获得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在他看来,这与中方在相关问题上始终秉持的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直接相关。

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伊朗副外长比格德利(前)、沙特副外交大臣优素福(中)等出席伊朗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复馆仪式。新华社发

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伊朗副外长比格德利(前)、沙特副外交大臣优素福(中)等出席伊朗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复馆仪式。新华社发

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这对昔日“宿敌”在今年4月正式恢复外交关系。此后,中东掀起“和解潮”,多国外交关系“破冰”。中东和平稳定迎来新的契机。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中东“和解潮”并未停滞:11月11日,伊朗总统莱希前往沙特首都利雅得参加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这也是伊朗总统自2012年以来首访沙特;11月21日,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外长组团访华,各国在解决巴以问题上沟通更加密切,立场高度一致……

“对中东国家来说,‘和解’并不是一种‘权宜之计’。这一现象代表着各国求团结、谋发展的一种明确的政治理念转向。”丁隆认为,随着伊朗、沙特等多个中东国家进入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搁置分歧、缓和矛盾已成为中东地区的主流倾向。而中国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这一倾向十分契合,这也使得中国成为推动中东“和解潮”持续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外部力量。

“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其间纵有风高浪急,只要各方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扬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风帆,人类发展进步的航船必能乘风破浪、不断前行,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

【采写】南方+记者 泠汐 赵晓娜

【策划】罗彦军 郑幼智 李杰伦


延伸阅读

>>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克难致远

>>2023国际热点回顾

编辑 彭奕菲 张茵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