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让人文赋予医院新文化温度,2023年12月23日,我院守真讲堂系列之医学人文讲座首次走入福建省汀州医院。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高层次人才、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我院党委委员、肛肠外科主任任东林担任主讲人,活动由我院党委书记李汉荣主持。我院专家团队、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长汀县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和汀州医院中层及以上干部150余人参加。
医者入文,文者述医,不同领域的大咖思想碰撞交融,激荡出耀眼的“医学人文”火花。这一期的守真讲堂关于选择、生命、理想、爱……相信每一个听者都能找到触动点。一位医者朝花夕拾的点滴感悟;一位文学评论家走进医者内心深处,评论走出范式之外。医者的甚至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亟待深读。
下面,我们走近讲座的精华片段,回到现场的精彩瞬间。
任东林教授以《关于……》为题,分享了医者路上的感悟和体会。
”
“要有选择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道路面前,我选择成为医生,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爱是选择的依据。”幼年的经历让他有了学医的执念,在后来与病人细微的交流中,他酝酿出更深刻的悲悯,激发自己的潜力去提供更好的服务。因为他爱每一个生命,爱这个世界。
”
”
“在可以选择的时候,目标未尝不能定得高远一点,我一直觉得目标就像灯塔,会引领我们向前。”不仅是历史上长汀的星星之火,燎原一片,也是我们每个人不愧对目标,选择一条最难的路,期待最美的风景。
”
”
“认清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被需要是任何价值的本源,在你索取的时候,也看看为社会奉献了什么。” 他认为医生不能辜负社会、人民的期待,这个职业能让他实现自我价值。
”
”
“在足够长的时间上,经验和努力工作可以教会你智慧。屏蔽外界的杂音,坚持勤奋并专注地工作。”一位老先生,为了保存记录长汀文化,在浩瀚如海的故纸堆里翻阅、摘取材料,脚踏实地,默默坚持,令人深为感动。在浮躁的时代,希望每个人能够静下心沉淀、打磨,不要辜负了时间、智慧和才华,最终辜负自己。
”
”
“像大山一样谦逊,像大山一样宽厚。”保持学习是他的信条,弥补不足永不停步。同时,每个人都是社会链条的一节,服务、方便他人,也是谦逊的一种表现。
”
”
“人拦不住时间,也拒绝不了苦难。”他郑重、坦诚表示,他没有浪费过时间。时间是平等的,不要唉声叹气,要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价值和意义。
”
”
“缺乏幽默,往往也缺乏深刻的智慧,走遍世界,我可以跟自己玩。”如果飞机延误你会怎么办?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愤怒、沮丧,但是他可以愉快地拍夕阳,坦然与不顺利和解。这份乐观,也感染了患者,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医人,也医心。
”
谢有顺教授以纳兰性德“以一药遍治众病之谓道,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切题,他认为任东林教授懂医也懂道。关于生命与升华,他从选择、创造、坚持展开论述,并提出自身对医生的感受和理解。
”
“选择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他提到,要当医生,就选择当良医、名医,就如同任东林教授选择成为一名良医。同时,一旦选择就要去付出,不是每个人的所有艰辛都会被看到,选择更为崎岖的道路,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选择的加成下,种种因素成就今天的你。
”
”
“有创造就不是轻松的,就不是大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小路。”他教导学生要把自己磨得足够尖锐,才能在众人中凸显出来,人立足于世上,要有核心竞争力。在继续向前走的路上,提高创造力,志向远大,站在高处,就听不到低层的喧嚣,不被无谓的烦恼所影响。
”
”
“所有事情的成功源于坚持。”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坚持造就伟大。不少优秀的作家经历过寂寂无名,屡屡被退稿,但他们没有放弃,“熬”出来了。富有文采的短章、片段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却没有人因此成为著名的作家,缺的就是执着与坚持。
”
”
“医生让人死得更有尊严。”医生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力量。他引入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概念,“向死”每个人都会经历,修补、挽救,是医生的天职,他们让这个过程更有尊严。“向死而生”是积极哲学,我们知道终点,就会反思怎样度过这一生,如同先哲所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任东林教授所讲的不是具体医术,是医术后面的“道”,以及一撇一捺的人如何在天地间立足。
”
随后,观众踊跃提问,提出疑惑、关切,任东林教授、谢有顺教授各自入局,妙语连珠,金句频出。现场观众感慨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任东林教授进行新书《巢》签赠
为搭建医学人文交流平台,以更丰富的形式涵养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培养有情怀的医者,提供有关怀的服务,让医学人文温暖生命,我院党委于2018年底正式启动“守真讲堂”医学人文主题沙龙,至今已开展21期活动。医院创业团队、医学大咖、援疆援藏专家代表、抗疫一线人员、健康教育工作者等通过对话、理解与传播,针对各类主题,以人文视角分享实践医疗服务、体验医学温度、感受医者初心的有益经验和深度思考,传播“守真传承、求真创新”的六院精神。随着医院对口医疗帮扶/合作、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党员干部与青年人才红色教育培训等深入开展,“守真讲堂”医学人文主题沙龙将立足六院,走出广州,通过更多创新形式的跨领域交流,共同探索医学人文本源,深入挖掘“医学人文”在不同维度上共通的精神与价值内涵,相互启迪,寻求共识。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