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近年来,惠州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做好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确保惠州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
截至目前,惠州全市共拥有高标准农田128万亩,随着逐年增加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农田建成,为惠州农业生产经营现代化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
全年新修改造3.55万亩高标农田
冬闲人不闲,高标准农田建设忙。日前,在龙门县龙江镇,惠州市农业农村局农田科相关负责人对高标农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检查,工作人员认真检查“三面光”水渠建设质量,并对建设进度情况进行了询问,并提出了建议。
“这片高标农田建设面积约3000亩,涉及4个行政村,此前主要依靠龙平渠供水灌溉,但农田水渠过于老化,供水效果不佳。”龙门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潘英培介绍,高标农田项目到来后,当地展开了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建设工程等,“目前建设进度约60%,预计在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据了解,2023年省下达惠州高标农田建设任务为3.55万亩,其中新建0.55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
“截至目前,全市高标农田的主体工程已完成94%,预计年底前完工。”惠州市农业农村局农田管理科科长周永剑介绍,目前全市共拥有高标准农田128万亩,随着逐年增加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农田建成,为惠州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夯实了基础。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确保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益的重要前提。今年3月起,惠州按照国家和省部署,展开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的百日行动,集中对全市2019年以来已建和在建的项目工程质量进行排查。
经排查,共涉项目个数46个,涉及面积15.86万亩,共发现问题项目37个,问题144处,截至今年6月底全部已整改到位,整改率100%。为抓好我市新建项目工程质量,今年10月召开现场推进会暨工程质量技术培训班,会议以现场观摩、技术讲解培训、座谈交流形式进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市土壤普查外业调查已完成88%
当前,惠州土壤普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清理表层植被和浮土,再用铁铲斜着挖出一个标准坑,随后做好坐标记录,并拍摄记录深度测量尺后,工作人员将土样装入干净的塑料袋.....日前,在龙门县,由广东土壤研究所的1名技术人员和当地的农技人员组成的普查队,在队员们熟练、默契配合下,很快完成了一块农田的外业采样工作。
通过土壤普查,查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地力特征、土壤障碍及健康状况,有利于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壤改良对策,是守牢耕地质量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惠州组建由市、县、乡镇各级农技基层人员258人的土壤普查队伍,先后举办各类土壤采样培训和现场实操演练等,并邀请院校土壤学专家授课辅导。从今年9月起,惠州正式进入外业调查采样作业阶段。
根据计划,惠州全市外业调查表层样点共3663个。“截至12月末,全市已完成样点调查3231个,完成率达88%。”周永剑介绍,土壤普查工作外业完成后,采集到的土样将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化验,完成内部检测作业,“目前内业检测完成率大约20%。”
周永剑表示,惠州正抢抓冬春黄金窗口期,加快开展外业调查采样作业、样品制备流转、内业测试化验,同步开展市县质量控制,确保高质量完成全部耕地、园地、林草地等农用地普查任务,严守耕地质量安全,发挥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
南方+记者 乌天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