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武江这个审判庭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怎么做到的?

南方+ 记者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表彰2021—2022年度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此前,该庭已被评为第六届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2021-2022年度韶关市“青少年维权岗”,刑事审判庭党支部被评为广东法院“四强五好”党支部。

刑事审判承担着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正义等重要职能。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不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严格忠诚履行刑事审判工作职能,倾心办好案、办细案、办精案,倾力促案结、解民忧、促和谐,倾情为人民群众构建“有力度、有速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司法保护屏障,坚定不移以全链条、全流程、高质量司法服务护航武江高质量发展。近三年,该庭共受理刑事案件1005件,审结949件。

坚持“稳”字为要

周密部署审理“反诈”有一套

刑事审判,必须严密部署、严肃审理、严惩犯罪,而人员如何分工、突发情况如何处理、判后如何安排……这些都是案件审理时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为此,武江法院坚持“稳”字为要,紧锣密鼓筹措每一个环节,确保庭审工作顺利。

被告人谢某峰等三十人诈骗、被告人谢某雄等三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一案诉至武江法院,该诈骗集团成员使用境外社交软件添加台湾男性,以恋爱名义骗取对方好感信任后,通过以邮寄低廉物品送礼物给对方再收取高额邮费方式骗取多名台湾男性钱财……

承办法官翻阅案卷时,眉头紧锁,该案涉案被告人多至33人,辩护律师多达40余人、旁听家属预计60余人,涉案金额达340万元人民币,如不妥善审理,将可能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武江法院刑事审判庭严阵以待。该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周密部署,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相关事项进行部署,详细制定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刑事审判庭就案件情况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进行多次沟通,组织公诉人、辩护律师召开庭前会议,前往看守所对在押被告人逐一讯问,提前了解该案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相关情况,听取各方意见,提升集中庭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该庭还加强与武江区委政法委、武江区委宣传部、上级法院的汇报沟通,确保舆论引导、现场秩序维护的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被告人谢某峰等三十人诈骗、被告人谢某雄等三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一案庭审现场。

开庭当天,该案庭审持续了11个小时,整个庭审过程有条不紊、严谨高效,控辩双方充分发表了意见。庭审结束,仅仅是审理该案的一个阶段告一段落,该案合议庭继续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充分合议后,将择日宣判该案。

为更好应对纷繁复杂的案件审理情况、全面推进专项案件审理工作,武江法院刑事审判庭针对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行动成立工作专班,统筹部署相关工作,并就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研究制定预案,积极联合多部门,科学协调案件审理保障工作。同时,向社会开通养老诈骗举报热线,广泛征集线索,全面摸排并建立台账。正是每一次的“万事俱备”,为审理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认真抽丝剥茧

打造精品办案“金名片”

聚焦审判主责主业,武江法院刑事审判庭始终践行工匠精神,仔细审阅、精心打磨,努力把每一起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经得起人民检验的“铁案”。

2011年至2016年期间,被告人莫某兵通过安排被告人欧某明、张某威到农场、砂场上班、提供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等形式给予一定经济上的利益,纠集被告人欧某明、张某威等人先后在武江区某镇实施开设赌场、寻衅滋事、吸食毒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以莫某兵为纠集者,欧某明、张某威为成员的恶势力,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严重扰乱经济、社会秩序。

该案时间跨度较长、涉及证人较多、犯罪情节复杂,审判流程各项工作量较大。武江法院刑事审判庭组织干警对全案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细致梳理涉及该案的证据链,并前往现场勘察,进一步厘清犯罪事实、核实赔偿费用。通过研判类案审理,反复翻阅考究,对案件争议焦点、计算方式进行抽丝剥茧分析,严格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关。最终字斟句酌,形成64页3万余字的一审判决书。

经审理,依法判处莫某兵等七人恶势力团伙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赔偿损害费用,其中主犯莫某兵犯寻衅滋事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开设赌场罪等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判决赔偿损害58.18亩耕地的原位恢复工程等费用1097万元。

同时,为发挥案件治本功能,该庭构建“司法+行政执法”的社会综合治理模式,以“三书一函”为抓手,加大突出行业问题摸排整治力度,针对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的辖区黑恶势力非法放贷、矿区环境修复等社会管理漏洞发出司法建议20条,采用率达100%,对行业清源、扫黑除恶与规范市场管理、行政管理的深度融合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23年,该庭针对公共安全管理的司法建议获评“全市法院优秀司法建议”,何某涉贪腐洗钱案入选人民银行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公共利益”这条红线不能踩

否则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武江法院刑事审判庭在审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公民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案件中,坚持依法适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落实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全力筑牢公共利益的司法保护网。

张某群等三人违反国家规定,在韶关市武江区某镇岭林地非法倾倒、处置有害废物和危险废物,牟取利益,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严重污染当地环境,案发后经当地政府现场应急处置的固体废弃物就有1895.45吨。

武江法院刑事审判庭采用七人合议庭模式审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武江法院刑事审判庭收到案卷后,采用3名审判员+4名人民陪审员组成的七人合议庭模式,认真核查犯罪事实、修复费用,最终依法以污染环境罪予以严惩,分别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至三年九个月不等刑期,判处罚金14万元,赔偿生态环境损害等费用492万元,就其行为在地级市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向社会释放强烈信号:“公共利益”这条红线不能踩,否则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旨在追究被告人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责任,节约司法资源。武江法院刑事审判庭审理涉生态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灵活运用多种责任承担方式,落实以生态环境修复为中心的损害救济制度,推动打造刑事制裁、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与生态补偿紧密衔接的修复责任体系。联合区相关单位建立“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推进林业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和检察监督有效衔接。该庭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庭将立足公益诉讼制度,持续守护平安武江幸福底色。”近三年,该庭依法适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判决11名被告人承担修复费用2370余万元,追缴非法获利2500余万元。

积极延伸职能

传递法治服务“好声音”

武江法院刑事审判庭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做好判后帮扶、法治宣传“后半篇文章”,传递“法治好声音”,讲述“法治好故事”,弘扬司法正能量,努力达到“案结事了人和”。

未成年人小何驾驶共享电动车回校时将路边行人碰撞倒地,结果造成行人受伤送院治疗后无效死亡。经交通警察大队认定,小何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了解到小何十分渴望继续学业,武江法院刑事审判庭承办法官遂肩负沉甸甸的责任,与检察院等有关单位共同做好社会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小何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社会交往以及平时表现等综合情况,摸清小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找准司法惩戒和教育感化挽救的切入点,为准确量刑、庭审教育及延伸帮教工作打下基础。通过从法律角度详细释明法理,学校最终同意小何解除羁押措施后在校继续学习。该案宣判后,该庭又整合检察院、学校等各方力量,开展延伸帮教工作,现场解答小何及其家属提出的相关法律问题,叮嘱小何认真接受改造,勉励其继续完成学业。

面对刑事案件罪犯回归社会难,容易引发不安定因素的情况,该庭对符合条件的罪犯依法适用非监禁刑,促进罪犯改造和回归社会。武江在全市率先引入心理学专业力量应用于日常审判,坚持对未成年人被告人、被害人的“双向保护”,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并进一步探索社会调查报告、合适成年人制度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落实未成年人被告人判后帮教,体现对未成年人的良好司法关怀。

南方+记者 唐音

通讯员 朱琴 李欣悦

编辑 杨韬
校对 冯志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