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黄金节点⑥|评论:高铁是把“双刃剑”

南方+ 记者

放眼全国,拥有三个高铁站的县级市凤毛麟角,陆丰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今年7月,广东根据县域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把全省57个县(市)划分成创先类、进位类和消薄类三条赛道。被划分在创先类赛道上的陆丰2022年GDP总量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412亿元和11亿元,在创先类县(市)中位居后列。

但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小县,竟喊出了冲击“全国百强县”的口号。底气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一县三站”高铁时代的到来。

俗话说,高铁一响,黄金万两。

作为汕尾实施“兴海强市”示范工程的主战场,近年来,陆丰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海洋装备制造园区和国家级新材料新能源创新生产基地,努力构建种业、养殖、装备、深加工于一体的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持续擦亮“粤东旅游黄金海岸”的文旅名片,决心再造一个“海上新陆丰”。

今年以来,陆丰更是抢抓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苦干实干,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并接连传出喜讯: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中广核汕尾风渔融合示范项目和陆丰“渔光一体”现代海洋渔业种业产业园项目同时落户陆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风轮直径最大海上风机在陆丰下线……

但也有人说:高铁一通,人去楼空。国内一些中小城市高铁开通后,受大城市虹吸作用的影响,不但没有引进产业、要素和人流,反而加剧了产业和人口的空心化。

在我看来,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其实质在于各中小城市自身的区位、发展基础和策略能否适应高铁带来的分工格局的要求。以旅游业为例,对于原本交通闭塞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高铁开通自然增加效应显著;但对于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方,高铁开通不仅未带来新增客流,反而促使更多本地人到外地旅游消费。

如何规避高铁这把“双刃剑”带来的潜在风险?浙江创新形成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高增长模式——“地瓜经济”或许能给陆丰一些启示。所谓“地瓜经济”,是指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藤蔓的延伸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其理想境界是“枝繁叶茂、树大根深”。

期待汕汕高铁开通后,陆丰能凭借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流的营商环境、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完善的公共服务,最大限度避开“虹吸效应”,吸引更多外地企业来陆丰发展,实现“地瓜”藤蔓延伸,通过与发达区域的互联互通、协作发展,拥抱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统筹】南小渭 郭杨阳

【撰文】南方+记者 陈欣欣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冯志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