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提出,深圳都市圈将构建“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总体发展布局。其中,深汕特别合作区被定位“增长极”,将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功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能级,努力把合作区打造为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汕尾海丰作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最亲密的“战略伙伴”,意味着可以在深圳深莞主核心区的引领下,获得更加开放的经济合作空间与平台,更加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城市功能互补、公共服务共享、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汕尾海丰县城。
抓“增长极”机遇,海丰全力融入“双区”、全面接轨深圳
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都市圈的“一极”,汕尾成功“入圈”,而海丰作为汕尾辖区中毗邻深圳最近,经济实力最强劲的区域,有着先天性优势的发展基础与活力。
汕尾海丰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地缘相依,文化相融,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近十年,海丰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乘政策东风,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实干笃行加快老区振兴,奋力走好新征程海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凭借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海丰主动作为,及时谋划,高规格建设深汕合作拓展区。拓展区规划占地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4.6平方公里,以打造成为“临深新城”“临深产业园”为目标,以海丰首饰产业环保聚集区为起步区,全力融入“双区”、全面接轨深圳,全面融入深汕一体两翼产业布局,辐射带动海丰县生态科技城等“一城一区三园”高能级产业平台同步发展;未来将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配套、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五大产业。
海丰首饰产业环保聚集区。
作为“一极”,汕尾海丰将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抢抓发展机遇,以“百千万工程”为主线,以“明珠一号”攻坚行动为牵引,积极抢抓珠三角、长三角产业有序转移和深圳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重大机遇,大力推动深汕合作拓展区、时尚美都产业园和梅陇金银首饰产业园、可塘珠宝产业园、公平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规划》提出,形成“四轴”支撑的区域空间骨架。其中,深惠汕发展轴与汕尾息息相关。在“深惠汕发展轴”上,加快建设深汕铁路、深圳外环高速支线、惠州稔平环岛高速公路,联通惠州、汕尾,打通深圳面向粤东沿海的交通通道,构建东部沿海发展轴。加快推进深圳(汕尾)产业园、汕尾高新区等重要产业节点建设,以深汕湾、小漠湾、红海湾等优质山海资源为依托,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分工协作,高质量构建跨区域产业组团
产业分工协作是都市圈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规划》提出,推动构建跨区域产业组团,强化产业协作、规划统筹、机制创新、利益共享,打造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样板。
其中,共建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高端制造产业组团提到,要推动深圳高新园区宝龙园区、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坪山高新区与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区、惠州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秋月湖生态智慧城、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等区域创新平台联动发展,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新的发展时期下,为全面接轨深圳,支撑粤东汕尾城市支点建设,海丰主动作为,早已谋划和部署“融湾发展”示范片区和“彩宝璀璨·滨海生态”综合发展示范片区建设,以“飞地经济”共同打造深圳都市圈向粤东北拓展的战略支点和创新“试验田”。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抢抓“入圈”机遇,海丰县将积极推进“龙岗—海丰”共建园区、时尚美都、汕尾美食谷、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绿色纺织智造产业园等产业平台,扶持壮大德康威尔、星际动漫、娜菲等优质企业,加快海之味、中荣农业等31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配套体育一二馆、教育园区、智慧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面积33.2平方公里,以“深圳—汕尾”市级共建产业园为牵引,加快推进天星湖污水处理厂、共建园区政务展览及生活配套区、景观大道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融湾快线(赤石—梅陇段)明年开工建设,把深汕合作拓展区打造成为全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平台。
时尚美都产业园。
交通相联,打造一体化的枢纽体系
实现同城化发展,交通要先行。《规划》提出:“完善都市圈轨道服务网络,有力支撑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建设,形成深圳都市圈与周边省份主要城市3小时出行圈、8小时国内主要城市群出行圈。”
作为大湾区东部紧密相连的城市,深汕合作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汕尾在主动对接深圳方面更是动作频频,尤其是交通衔接上,深汕高铁的通车大大加速了汕尾到深圳的跨城通勤。
交通是城市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自然成为都市圈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上,《规划》明确了深圳都市圈交通枢纽发展的目标,以及相对应的交通项目:加快建设以深圳为中心,东莞、惠州为支撑,向河源、汕尾延伸,多向放射、内部成网、互联互通的国家高快速铁路通道;加强交通枢纽、重要站点、口岸地区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汕尾、陆丰等枢纽及站点的站城一体化开发;东向积极推进深汕高铁建设,增强深圳核心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快速联系空港的建设,也将是深圳都市圈发力立体交通网络的重点。《规划》提出,建立协同联动的国际航空枢纽体系。以深圳机场为主枢纽,协同建立以枢纽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为一体的都市圈航空枢纽体系。加快构建深圳机场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至 2025年机场国际航线增加至100条左右。加强与国内主要节点城市的航空联系。其中,规划建设汕尾机场。完善通用航空服务体系,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
在优化都市圈港口群功能布局上,《规划》指出,加强都市圈内各城市港口合作分工,形成以深圳港为国际枢纽海港,东莞港、惠州港、深汕小漠港、汕尾港等共同支撑的都市圈港口群。同时,加快深圳客运码头建设,规划深惠汕客运航线网络,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海上旅游线路体系。推动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加快构建都市圈内河航道体系。
在加强城际干线公路建设方面,深圳都市圈将建设以深莞惠为核心辐射河源、汕尾的高速公路网,统筹跨界路网及客运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快捷连通的一体化干线公路网络。
立足都市圈,海丰未来将发挥新型城镇的“桥头堡”作用,主动对接大湾区、先行示范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机制共活“五共联动”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在构建融湾向海、推进深汕一体化融合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加快推进海丰高质量发展建设,满怀自信走向未来。
南方+记者 郭杨阳
通讯员 曾国明 林彩红 吕嘉宇 林丹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