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广东教育》(综合)
A 统筹策划 韦英哲
导读 1
要闻
速览 4
数说 4
资讯 5 55
策划
借力世行贷款项目,带动粤东西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策划语 本刊编辑部 6
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韦英哲 7
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罗峰 魏文琦 11
“班班通”平台,给教学注入新活力 魏文琦 12
打造“教得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韦英哲 罗峰 魏文琦 14
保障特殊学生群体公平受教育 黄佳锐 韦英哲 黄博彦 16
学校对口帮扶,为教育均衡发展添砖加瓦 黄博彦 19
人物
麦剑平:英语教学路上没有“完成时” 韦英哲 21
访谈
“三生”引领:区域教研基地的梅江路径——访梅州市梅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丘广辉 黄日暖 罗茹静 夏文雁 24
B 统筹策划 魏文琦
专题
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党建引领,实现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何轩 方淼 梁健玲 27
校家社协同育人,助力“三成三齐”见成效 谭颂 29
“双减”政策下初中“五动”课堂构建与实践 陈敏菁 30
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实践 彭毓红 32
柯达伊教学法在音乐课中的应用
柯达伊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多声部教学的策略初探 徐睿 34
谈初中音乐课堂班级合唱能力构建 陶乐 36
“听、唱、写、创”教学模式在初中班级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钟海祺 37
运用柯达伊教学法提高初中班级合唱的教学策略探索 王慧 39
基于柯达伊教学法的班级合唱能力培养 潘凤英 40
研究
CIPP园本课程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饶彤宇 41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大单元设计研究 余一秀 43
实践
小学语文“感悟—积累—运用”实践型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黄彩珍 45
抓“观察”以读促写,提素养循序渐进 马水莲 47
基于可视化环境实施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实践 潘光志 48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几何课堂教学的探讨和思考 杨蓓 49
谈初中数学建模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林沁瑶 51
学生自主命题在中考英语备考中的实践研究 曾明喜 52
基于大概念的思维可视化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祁逸梅 54
初中生生物学“社会责任”现状及其提升对策 王惠 56
高阶思维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索 周建湘 57
C 统筹策划 罗峰
管理
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的价值、特点与实践 唐维伦 59
“德育·文化·技术”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叶志丹 60
以表现性评价推动“双减”落地的实施路径 刘青 62
山区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策略探究 黄炎权 63
立德树人视域下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符方军 65
信息化赋能学校管理可视化探索 刘景章 66
班队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夏方方 67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三班会设计 周嘉慧 68
品牌
推动“可持续”,实现“高质量”——佛山市华英学校的传承与新变 韦英哲 杨曌辉 70
以深层次改革撬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访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通用技术教研基地(中山) 王思静 李少杰 74
“创造型教学”探索发展之路——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物理教研基地(中山)建设探秘 罗峰 许桂华 78
锐评
基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党团队一体化建设 王国钊 82
《师道》(人文)
开卷视点
1 “挑战”构建了教育叙事的张力/李淳
成长印迹
4 我的老师杨祖刚先生/杨大忠
民间声音
6 “课间圈养”的板子不宜全打在学校身上(等3篇)/何勇 等
新论视窗
8 “一切为了孩子”的“一切”是什么?/李镇西
10 什么不是“一切为了孩子”?/黄建军
11 隐匿与镶嵌:走向美好德性的生长/郭敏
14 也谈“童年的消逝”/张慧
课程平台
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价值及其实现(下)
16 全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形成课程实践的有效探索/李志欣
19 有学生的课程才是美的课程/陈琳
别样课堂
22 图书馆课:我们一起来摸书/匡双林
边教边悟
24 全过程支持:学前特需幼儿随班就读研究实践/谢春梅
26 幼小衔接中幼儿教师的痛与思/陈丽雅
28 共读经典名著,乐享活动课堂——《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探析/陈艳琦
30 班级管理中“爱”的艺术/沈海燊
作文别集
31 回到作文教学的“原点”/俞永军
读到之处
33 何其悲 何其笃/吴奇
智慧纵横
36 行为塑造技术在后进生转化中的有效应用/蔡媛
37 让文字在班级管理中散发温情的芬芳/罗国驰 朱华华
40 为尊严让步/李小慧
蓄能以航
42 合道、升维,并保持生命的弹性——漫谈“活泼泼”的生涯发展规划/杨晓华
45 我的教育人生供你参考/刘恩樵
苦乐杏坛
48 此刻,我能做什么?/聂媛
50 幸入教研的花园/丁学松
52 走在从教书匠到匠心教师的路上/林篪
家事琐忆
54 孩子,这个世界总有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楚云
57 提灯情思/赵淑华
百家看点
58 说法·数字
59 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五十七)等2则/古北 等
60 蕉窗听雨
61 刊林撷思
63 答青年问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编辑部、《师道》(人文)编辑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