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漫游径,涌畔白鹭飞。如今,大滘涌像一条大美生态丝带穿过整个东明花园片区。
近年来,中山市住建局按照“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的工作思路,持续强化辖内河涌治理,让人民群众在现代都市中享受到鸟飞鱼跃的良好水生态环境。
石岐街道河涌治理前后对比图。 南方+ 叶志文 制图
提起数年前的部分石岐河涌,不少社区居民心有余悸,黑、臭、不敢开窗,成为高频词。随着城市建设、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山市中心市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的短板变得愈发明显:不少老旧小区的污水管网存在错接、漏接、混接等病害,生活污水直排河涌的现象屡禁不止。
“甚至还有一些区域为污水管网空白区。只有将存在的问题全部排查出来,才能实现治标又治本。”中山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石岐街道的河涌包括莲兴涌、大滘涌、岐江河、白石涌、港口河、东岐涌、南石涌、后山新开涌、员峰新涌等共计14条段,总长度约30千米。
按照“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工作思路,结合流域内排水系统现状情况和存在问题,中山市住建局协同石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及中山市水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以问题为导向,系统化制定方案,压实责任主体,明确时间节点,确保水体治理效果。“在项目前期,我们对各条河涌以及排放口实施全面排查,并做好水质检测、全面分类,标明具体位置、水质情况等。”
结合相关专项规划以及上述河涌、管网排查发现的问题,中山市住建局统筹相关单位以流域为范围开展源头全覆盖雨污分流,建立从源头到末端的完善排水系统,沿河截污、厂网一体管理、农业废水管理、工业废水管控等共同发力,多项措施协同。形成了源头到末端,从工程建设到日常管理的系统治理方案。2020年5月石岐街道河涌整治全面开工,次年末项目全部完成,累计新建截污管道超10千米,河道清淤超22千米。
大滘涌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一名技术人员告诉笔者,以莲兴涌-大滘涌流域为例,由于周边社区内错接、混接的污水管网多,过去这两条河涌汇集了沿线居民的生活污水,特别是到雨季,大量雨水的汇入更容易导致污水溢流至河涌内,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为此,项目实施团队在莲兴涌明暗渠交界处设置1座渠道截流井截流暗渠合流污水,明渠段设置3个截污井对3个合流排口进行截污,新建截污管收集沿河截流污水,排入现状市政污水管网。其中,莲兴涌周边排水单元雨污分流工作由石岐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规划新建雨污埋管8.4公里,雨水立管7.4公里,目前均已建设完毕,正在进行初步验收和整改工作。
白鹭是大自然的“生态检验师”,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它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是大气和水质监测鸟,有“环保鸟”之称。日前,笔者在大滘涌上看到,白鹭三五成群,在水草间闲庭信步,时而追逐嬉戏,时而振翅高飞,时而低头啄食,稍有响动,便群起翩飞,勾勒出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莲兴涌俯瞰。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据悉,中心组团石岐街道河涌整治项目已完成了截污、清淤、岸线恢复、补水工程、管道检测修复等工程。整治后中心组团石岐街道所包括的14条河涌全部无污水排入,河面漂浮物、油污、生活垃圾等得到全面清理,河涌水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今年第三、第四季度连续两个季度14条河涌水质评价均为不黑不臭,实现消除黑臭目标。“河岸边的树木青翠欲滴,空气格外清新;看着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心情也十分舒畅。曾经避而远之的臭水沟一带,如今成了我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对于今日的石岐街道河涌,市民谭先生如此评价。
莲兴涌。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编者按】
近两年来,中山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啃下水污染治理这块“硬骨头”,中山市委、市政府推进 “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工作思路,实施水污染治理大兵团作战。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全局之力,推进中山市中心组团未达标水体整治工作。目前,中心组团158条(段)河涌已完成截污清淤等整治主体工程。经整治,河涌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南方+中山频道持续推出“中心组团治水记”系列报道,聚焦中山市中心组团治水成效及整治过程中的住建力量,记录河清岸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中山。
【撰文】伍杰
【视频/摄影】叶志文
【通讯员】曾银东 雷思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