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汕头市金平区召开“助力百千万工程 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下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奋进“百千万”、再造新优势。
据悉,自12月上旬发出“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倡议以来,金平辖内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大力支持。截至目前,首批已收到捐赠2100多万元,6家建筑企业首期结对捐建9个项目,投入1400万元。
金平区“助力百千万工程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批热心企业名单。
▍带动更多资源下沉街道社区一线
座谈会期间,举行了助力“百千万工程”捐赠仪式和签约仪式,金平区4个涉农街道与6家建筑企业签署结对帮扶协议,金平区委区政府与汕头大学、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汕头分行、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签署结对共建框架协议。
与会企业家代表围绕“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交流发言。
按照计划,汕头大学将发挥科研资源优势,从技术服务、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战略咨询、文化挖掘等方面为金平区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中国农业银行汕头分行则提供20 亿元的意向性投融资支持;供电部门积极向上争取3.2亿元专项改造资金,开展整线成片提升配网供电质量标准化治理专项工作,大力提升金平区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水平。
汕头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文华指出,一个地方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三个要素:一是创新供给,二是文化艺术供给,三是高水平科技服务供给。这些年,汕头加快形成富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和创新集群,时刻准备着发挥资源优势赋能县域发展。希望与金平区在政产学研金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固定沟通和协作机制,持续增加创新、人才等要素供给,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
金平区委区政府与汕头大学、农业银行汕头分行、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签署结对共建框架协议。
“金融人才和资源下沉到乡村领域,是金融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举措。”中国农业银行汕头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伟生说,农业银行将持续加强下沉,延伸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服务延伸到乡镇社区一级,下派金融联络员到金平的涉农社区,实现与乡村振兴脉搏同频共振,以高质量服务助推金平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既为各界人士担当作为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广大企业家投资兴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金平区为捐款热心企业颁发荣誉牌匾。
“中国好人”陈振勇表示,广东华茂水电生态集团有限公司与街道进行结对签约,是响应“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号召的具体实践。未来将立足企业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全力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高效落实靶向帮扶,切实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助力金平高质量发展。
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鹏说,西陇科学根植于金平、发展于金平,多年来得到金平全区上下的大力支持。反哺社会是企业的责任所在,接下来企业将抓住“百千万工程”重大机遇,以更大的担当、更大的行动竭尽所能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打造让社会各界大展身手的“新宝地”
启动投资总额达119亿元的38个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汕头科学城和现代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大力培育乡村振兴“1+8”典型街道和典型社区……今年以来,金平区谋划明晰“工业上楼、科技赋能、城市更新、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健全“1+6+N”实施路径,大力开展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要素保障、营商环境6大攻坚行动,细化量化58项重点工作、99项具体举措,画蓝图、建机制、抓重点,举全区之力奋战“百千万工程”。
金平区加快推进汕头科学城和现代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金平辖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广大热心企业家纷纷通过多种方式,聚焦县域高质量发展、强化乡镇节点功能、建设和美乡村等重点,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
一批有担当有作为的热心企业与涉农街道、社区精准结对,共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企业、金融机构、高校与街道、社区结对共建,以捐资、技术带动、项目援建等多种方式参与“百千万工程”,涌现出一批有担当有作为的热心企业;建筑企业与涉农街道、社区精准结对,共同谋划一批乡村急盼、群众急需的工程项目,如小学修缮提升、道路硬底化及配套设施建设、农房外立面微改造等,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月浦乡村振兴示范带相关工程正在抓紧施工。
“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百校联百县“双百行动”、建筑企业结对帮扶镇村行动、青年进县入村志愿服务就业创业行动……打造互利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企业家的大展身手。
金平区委书记陈玩雪表示,将广泛而持续发动各类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区委、区政府将担起主体责任,强化统筹谋划,从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全力给予支持保障,竭尽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企业投资兴业的新宝地、各方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平台;各部门、各街道、各社区将主动作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类资源,多渠道多方式主动对接、积极推介,并切实做好服务。
【采写】南方+记者 辛均庆 通讯员 周晓敏
【海报】吴夏晴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