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河:人流多了,治水治出了文旅高地|中山治水一线观⑤

南方+ 记者

。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02:07

冬日清晨,大溪河边传来一阵阵悠扬的乐声。

家住附近的孟大爷站在大溪公园的木桥边,望着碧波荡漾的河涌,手举麦克风唱起了熟悉的老歌。不远处的凉亭,还有老人唱着婉转的粤剧,弹着吉他伴奏。周边居民沿着河边的环形步道亲水漫步、垂钓小憩。

每逢周末,大溪公园广阔草坪还会“长”出一顶顶帐篷,不少家庭带着孩子来到公园亲水露营,在广阔草坪上踢球运动。

美丽的大溪公园,俨然已成为南朗街道的“网红打卡点”。2023年以来,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全面开展“六污同治”,推动水污染治理“治一片成一片”。

持续释放的“生态红利”,让一个个“网红公园”“网红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大溪河,已成为南朗街道的“网红打卡点”。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大溪河,已成为南朗街道的“网红打卡点”。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污水河”变身“网红点”

服务周边5万名群众

冬日清晨,艳丽的木棉花悄悄探出枝头。一阵微风吹过,柔软的花瓣随之舞动,飘落在碧波荡漾的大溪河面,荡起阵阵涟漪。

大岭头村相关负责人程兆来早早从家出发,来到了大溪河畔的小凉亭,跟几位“歌友”聚集在一起。

对于大溪河的变化,程兆来深有体会:“以前大溪河又脏又黑,我们从河边路过都会闻到臭气。河边就是一片烂地,堆了很多垃圾,大家都不愿意到这边来。”

大岭头村就位于大溪河侧旁,多年来,备受污染的大溪河,一度成了大岭头村乃至南朗人民的一块“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翠亨新区(南朗街道)聚焦破解水污染治理难题,成立治水指挥部,由街道河长办、农业农村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水务事务中心、项目中心、建管局等多部门联合,实施大兵团作战,全面启动水污染攻坚工作。2021年,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对流域内14条河涌全面开展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高峰时期同时启动的河涌工作面达到50多个。2021年9月1日,大溪截污工程开始施工。

一年之后,不负众望,大溪河的未达标水体治理截污工程成为中山非中心组团首批竣工的未达标水体治理工程之一,河涌水质也从劣V类转变提升到了V类及以上。

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曾经碧波荡漾、水波清悠的大溪河回来了!更令他们欣喜的是,沿着大溪河畔,更多亲水乐水的休闲设施不断完善。

如今,走进大溪公园,市民可以沿着“8字型”的2条环形步道进行亲水体验。外环步道沿大溪岸线分布,沿途设置了众多亲水乐水平台,进行了岸线整体绿化提升,种植了大腹木棉等多种花卉树木,市民可以沿途漫步小憩、临河垂钓。

市民在河边垂钓小憩。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市民在河边垂钓小憩。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内环步道又称“汀道”,一路延伸入公园内部,精心设计了美丽的园林景观,行走其中,一步一景。每逢周末,不少亲子家庭都会来到大溪公园,沿河露营休闲、散步运动。

“现在这里变化太大了,环境非常美观,看起来舒服多了!我们的村民,每天都在这里唱歌、跳舞、散步,晚上尤其多!”程兆来连连竖起大拇指。住在附近的林姨笑着说,“我平时一有空,都喜欢来这里唱两首,还认识了不少‘歌友’,组成了一个小型‘歌友会’。”

大溪河位于南朗的中心区域,周围分布有大岭头村、西村、南朗社区和侨光工业园等生活区和工业区。“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群众的所想所需,在河畔布置了大片草坪、广场,整体环境布局高度契合群众需求。”翠亨新区党工委委员、南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许行表示,大溪河的美化提升,切实改变了南朗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让周边5万名南朗人民群众得以共享共用治水成果。

做“活”生态经济

“治”出文旅高地

以大溪河为示范点,南朗街道正将更多河涌打造为市民亲水、乐水的新空间。据介绍,目前,中心一河岸线提升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未来将引进咖啡厅、玻璃书屋、餐厅等文旅新业态。“水环境改善之后,不少商家企业主动与我们对接进驻事项。我们也在计划,跟大岭头村合作打造河边的露营基地,以文旅项目带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南朗街道河长办常务副主任王华煜说。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的显现,也为村里带来了更多优质文旅项目和高端文旅业态。许行介绍,崖口村、左步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后,游客量增长了3倍以上。2023年,崖口村举办了飘色美食文化节,左步村举办了金色大地音乐会,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达到5-8万人次,为本地村民带来了更多经营致富的机会。

南朗街道的治水工作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我们尤其注重治水与‘工改’的联动。”许行介绍。沿大溪河溯游而上,到达侨光工业区,这里曾经有一个废品收购站,面积约百亩。通过“工改”,原来旧厂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智慧厂房。

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产业升级迭代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同步改善。“借‘工改’契机,我们系统清理了工业区乱排乱放的排污口,将污染源头连根拔起。”王华煜说。

工业面源治理是“六污同治”的重要部分,南朗街道“工改”与治水深联动的治理模式,让“工改”价值与治水价值得以协同发挥作用,借产业升级推动生态蝶变的同时,也为引进更多高端产业打下生态基础。

市民沿着河边的环形步道亲水漫步。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今年以来,南朗街道治水取得明显成效,劣V类河涌由8条减少为2条,全街道12条河涌达到V类及以上,全镇14条河涌全部实现不黑不臭。全街道新建未达标水体管网达92公里,进度超96%,其中6条河涌截污工程已竣工验收并通水;8个涉农行政村(社区)完成农污支管到户工程,剩余7个将于年内完工;12000亩养殖池塘完成改造和尾水治理工程,以上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12月初,南朗街道横门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建设完成。该项目的完工,将使横门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天。正式通水后,截污管道所收集的污水,都将通过这颗强大的“心脏”进行处理。预计2024年上半年,南朗街道的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农污治理工程将全面竣工,地下污水管网连通成形,届时,系统治水的成效将真正体现。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南朗街道助力深中一体化、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宝贵资源。”许行介绍,今年以来,南朗街道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达到180亿元,这是整个生态环境提升带来的红利。

未来,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将更好地发挥生态优势,做活美丽经济,承接更多珠江东岸的优质产业资源,吸引更多大湾区游客来到南朗观光旅游。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直面水污染问题,在珠江西岸,拥有1041条河涌和典型岭南水乡风貌的中山市,打响了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治水硬仗。坚持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中山拿出了最坚决态度、最大决心、最有力措施攻坚水污染治理。即日起,南方+记者将深入走访多个镇域,直击基层一线治水成效,敬请垂注。

【统筹】罗丽娟 曾艳春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摄影/视频】卢子衡

【制图】朱晓宇

【通讯员】廖睿

编辑 朱晓宇 钟时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