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钟快充,电量足够背起120斤重药液,设定航线后全自动作业,3小时即可完成百亩菜地飞防……这是先进的无人机带来的最新黑科技。
12月20日上午,在惠东县梁化镇小禾洞村,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技服务“轻骑兵”团队组织开展梅菜种植管理无人机作业示范推广活动,在我市首次推广利用无人机喷施液体肥,用科技手段助力田间管理,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全自动飞防解放双手 速度快效率高
“将复合肥料灌进桶里装满后,我们只需要在遥控器上面,把需要施肥的地块全部圈好,点击调用,设置用量。比如我们1亩地要撒5斤、6斤或10斤,就可以把施肥用量输入进去。一按开机执行,无人机就会飞进田里,把肥料均匀地播撒下去。”活动现场,技术人员一边进行作业演示一边说道。技术人员向参加活动的种植大户详细讲解农用植保无人机结构、遥控器界面功能介绍及参数设置等基础操作。
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一部搭载着120斤重液体肥的无人机“呼呼”地飞起,在一片绿油油的梅菜田上空,均匀撒下液体肥。随后,无人机按照设定航线自动返航,慢慢降落,稳稳地停在了原本起飞的地方,分毫不差。哪怕是电量用完了,只要充电9分钟,无人机又可以“满血复活”。
眼前这200多亩梅菜,是广东省田园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盘整,组织农户种下的,该公司将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应用于梅菜种植。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模式,无人机喷洒农药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可规模化作业等特点,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以100多亩地为例,如果是人工,一天就要五六个工人,起码要花4到5天时间。”广东省田园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黄碧波说,而现在,他们的农业病虫害防治都是通过无人机来进行。“同样的地,也就三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全部作业,效率非常高。”
“好先进!”“效率很高!”……活动现场,梅菜种植大户们纷纷被眼前这解放双手的黑科技折服,大伙纷纷表示:“以后我也要请人用无人机来施肥、防虫害。”
培育社会化服务 推广“滴滴打无人机”
如今,无人机已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记者从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农业作业服务大中型器械348台。其中,无人飞机可使用总量312台,占比89.7%。全市开展无人机施肥施药作业面积达438万亩次,其中水稻作业239万亩次,甜玉米作业74万亩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无人机飞防一般在水稻、玉米上运用得比较多,我们希望在十字花科蔬菜、果树上也借助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控。”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机械推广服务部部长祝升直介绍。此外,不同于以往,无人机搭载的多是颗粒肥,此次在惠州首次运用无人机施液体肥,目的在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同时让蔬菜产品更绿色、更生态、更高产。
推广无人化、机械化,培育社会化服务、生产托管公司,实现全镇、全村社会化服务,这是农技服务“轻骑兵”团队正在努力的方向。“农民如果需要植保、施肥的服务,直接跟公司购买订单服务,就像滴滴打车一样,帮你做好全面的服务。”祝升直说,这种“滴滴打无人机”的方式,非常快速有效率。
展望2024年,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将积极引导和强化培育农业生产经营托管或社会化服务队伍,提升农业机械服务能力,扩大无人机作业种类和范围,全市开展无人机作业面积达500万亩次以上。
来源:惠州日报
编辑:张宇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