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花城出版社主办的“东方大地的家园之恋”——《秘画之恋》新书分享会,在楠枫书院举行。
《秘画之恋》作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徐肖楠,海播文化创始人、媒体人吴晓亮,阅读推广人李京京,与现场读者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秘画之恋》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徐肖楠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被广东省作协列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创作扶持名单。
它的故事围绕着一座园林——红角杨园展开。这座园林积聚了千年以来的中华情怀和奇美记忆,藏有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却于2019年面临着被拆毁的命运。一些老军人、学者、医生、音乐家、建筑家聚集起来,努力守护红角杨园象征的爱与美、理想主义和光明生活。
“我把种种关于小说、生活以及小说与现实关系的思考,都写入了这部小说,写作过程非常漫长。”徐肖楠说,广州的生活对于他的创作大有裨益。在这里,他观察到存在于人们普遍生活中的理想主义,这成为他创作《秘画之恋》的动力所在。
作为文学评论名家,徐肖楠坦言,他的评论写作既不引用任何人的文献资料,也不引用任何人的语言。在他看来,当一个人把习得的东西都融化血脉的时候,便无法再进行具体的引用。这一习惯也延续到小说的创作中。
《秘画之恋》所描写的人物并不复刻自现实生活,用徐肖楠的话,便是“经历过的具体的人和事都进入我的呼吸、血脉后,以另外一种形象出现在小说中。”通过这样的写法,小说将更多的人物浸润其中,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徐肖楠建议,读者在阅读《秘画之恋》时应尽量放慢速度,这样能更好地能读出其中的况味。“我竭力要做到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细节都拉着读者往前走,让他不能放弃,不能一目十行地飞跃而去。”他说。
对吴晓亮来说,这本书给他的最深感受可以用“静水流深”来概括,字里行间充盈着温暖的气息。“小说情节并不以跌宕起伏取胜,它的治愈性远远大于所谓的转折性。这个特性,在影视作品当中都是非常难得的。”
“当西方的美神阿佛洛狄忒与东方的美神洛神在同一本书里相遇时,脑海立刻就浮现出动画的画面。”身为纪录片导演,吴晓亮认为《秘画之恋》有着宽广的情怀和精妙的叙事结构,它从世界、人类情怀的视角来看待中华生活,能够将宏大与细腻,历史与生命、中国与世界等话题进行融合。因此,小说既纳入了东方文化的精髓,也涵盖了西方的逻辑与哲学性的思考。
而李京京则对作品中的诗意空间印象深刻,在她看来,《秘画之恋》突出了爱与美的主题和光明感受,因此更能激发出隐藏在人们心中的诗意感受。“这部作品让诗意更具有普遍性,它能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对此,徐肖楠表示,文学具备着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能力,基于此,“在这部作品中,我也极力想要表达出一种生存立场,那就是追求光明,追求爱与美。”他说。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 夏显夫
【图片】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