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百千万工程”,潮州将现场会开到凤凰山上

南方+ 记者

凤凰山上,云雾缭绕,茶香四溢。12月21日,潮州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潮安区凤凰镇召开。

当天上午,在潮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带领下,与会人员前往凤凰镇棋盘生态茶园、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凤凰镇先烈路、凤凰镇东兴村文化广场、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等地,实地调研、现场观摩了凤凰镇在茶旅融合、产业发展、美丽圩镇及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情况。大家边走边看、边思边议,进一步打开思路、取长补短,凝聚起又快又好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新动能。

在凤凰镇棋盘生态茶园实地调研。黄春生 摄

在凤凰镇棋盘生态茶园实地调研。黄春生 摄

当天下午,在凤凰镇公共服务中心,各县区镇村及相关单位汇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做法及成效。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形成了哪些创新探索?跟随调研队伍的脚步,一起来看看!

棋盘生态茶园:

“因地制宜+智慧管理”打造网红打卡地

现场观摩的首站来到凤凰镇棋盘生态茶园。青山绿水间,栈道蜿蜒,茶香氤氲,水声悦耳。

棋盘生态茶园共200亩,立足生态茶园景观,遵循原有茶园机耕路和溪流走势,保留利用原天然山系、水系、植系,因地制宜打造集停车休憩、茶园观光、文化展示、研学体验、农产品展示售卖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茶文旅综合体”。这是潮安区凤凰镇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网红打卡地,也是凤凰智慧茶园先行点。

“仅1公里的木栈道两侧,就分布有十多种不同香型的单丛茶树。”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与会人员沿着贯穿茶园的木栈道行走,一幅生态唯美风景映入眼帘。

棋盘生态茶园。纪金娜 摄

棋盘生态茶园。纪金娜 摄

栈道两侧,分布有茶园智能化喷灌设施、智慧天眼等设备。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茶农只要打开手机APP,滑动屏幕,就能实现720°视角实时查看茶园相关数据,包括气象温湿度、光照、风速、水质、土壤等,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种植手段,总结推广施肥、浇水等方面经验,推动茶区生产效能整体提升。智慧茶园配备智能监测管理系统,相当于为茶园生产管理装上了一双“千里眼”,可随时随地监管茶园。

棋盘生态茶园。纪金娜 摄

棋盘生态茶园。纪金娜 摄

美景配美食。在棋盘生态茶园的亭台,潮安区人社局与潮安区潮州菜促进会组织20多家“百年老字号”潮州非遗美食传承特色小食现场展示,分别为潮州春卷、草粿、豆腐花、凤凰浮豆腐、甘草水果。同时,芡实、猪肠糯米、凤凰栀粽、潮州牛肉丸、江东粽子、鱼丸、鱼饺册等潮州特色美食也阵阵飘香。

在亭台二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现场进行演示,分别是潮州大吴泥塑、潮州剪纸、潮州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现场有茶艺、香艺及凤凰单丛传统制茶工艺展示体验。

凤凰单丛传统制茶工艺展示。纪金娜 摄

凤凰单丛传统制茶工艺展示。纪金娜 摄

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升级

晒青机、摇青机、揉捻机、烘干机、包装机……在天下茶庄基地的凤凰单丛茶生产体验中心内,与会人员参观了该企业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茶叶制作、包装等全过程。

“白色机器是模拟自然光进行晒青的晒青机,这大大解决了晒青受天气干扰的问题”“一台机器摇青250斤,相当于10个人的工作量”“一台色选机一天可挑选500斤,相当于300个人的工作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科技的应用,引领着凤凰单丛茶高质量发展。

凤凰单丛茶生产体验中心。纪金娜 摄

凤凰单丛茶生产体验中心。纪金娜 摄

这是潮安区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其中一个点。由天下茶业、天池茶业、南馥茶叶等9家实施主体共同打造的潮安区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投入资金约2.3亿元,以地理标志产品“凤凰单丛茶”为主导产业,围绕“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进行全产业链升级。

该项目大幅地提升了潮安区茶产业的生产及精深加工能力和经济效益,提升了茶行业技术的改革创新,加快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了产业园、企业、村集体以及农户之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与链条延伸增值收益分配模式,成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在茶艺展示区,天池茶业、恒泰农业有限公司、南馥茶业、千庭茶业、天下茶业5家茶企展示了潮安区茶产业在不同方向的高质量发展成就。他们或积极推动单丛茶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发展,做到有数有税;或致力于探索品质高质量发展路径,把生产有机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点,获得欧盟、中国双有机认证;或创新商业模式,以“互联网+茶文化”,让单丛走向全国……

目前,潮安区正在加快凤凰茶叶产业园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多元化的功能型产业园,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潮安区茶园面积稳定在12万亩,茶叶产量保持在1.1万吨以上,单丛茶产业全链条产值达到120亿元。

先烈路:

“微更新+三线整治”打造美丽镇圩

随后,队伍来到先烈路。在推进省级美丽圩镇示范样板创建工作中,凤凰镇着力补短板,促进镇域基础硬件完善及提升,包括风貌提升、“三线”整治、交通设施完善、雨污管网建设等。其中,“先烈路”是凤凰镇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的样板之一。

白墙青瓦、红门红窗。“先烈路”是凤凰圩镇的门面,全长450米,两侧有120间铺户,建于上世纪90年代。“过去的先烈路,两侧铺户的广告牌、遮阳架、违规搭建占据道路空间,甚至部分遮阳架伸出好几米,车辆经过都困难。”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今年“百千万工程”开展之后,凤凰镇对先烈路进行风貌改造提升,对违规搭建进行拆除,把外墙粉刷、增加传统潮派的青瓦屋檐,增设木饰线条与店招,并对两侧步行道进行重新铺设,路面黑底化。

先烈路。纪金娜 摄

先烈路。纪金娜 摄

经过“微更新”“微改造”,先烈路实现街区业态布局有效优化、自然茶香古韵有效融合、群众生活品位有效提升。在先烈路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凤凰镇区华园大道1.2公里、丰柏公路等主干道都在进行类似的外立面改造。

在外立面风貌提升的同时,三线整治同步推进。今年以来,凤凰镇作为潮安区“三线整治”先行点,大力推进整治行动,对主干道横跨的电力、通信等纵横交错形成的“蜘蛛网”进行全面整治,并线、入地、入管。对沿路各种电线杆进行拔除,既消除了安全隐患,让环境更加整洁、美观,也方便后期维修维护。

东兴村:

“党建+讲堂”出“新”更入“心”

在东兴村文化广场,“百千万工程”东兴大讲堂由闲置的陈氏宗祠活化利用改造而成,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省委启动实施“百千万工程”之后,凤凰镇因地制宜将这里打造成为“百千万工程”大讲堂,在助力美丽圩镇建设、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实落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百千万工程”东兴大讲堂。纪金娜 摄

“百千万工程”东兴大讲堂。纪金娜 摄

这里是政策学习的重要窗口。凤凰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百千万工程”各项政策措施,面向全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各种理论宣讲、教育培训活动,让理论宣讲传递到基层,出“新”更入“心”。同时,定期在这里举办村(社区)书记论坛,让书记们互比互学,交流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成效经验和思路打算,有效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取得新成效,助推凤凰镇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名单。

这里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凤凰镇在这里举办了茶农培训班、专业人才技术培训班、茶艺培训班等,培养了一批专业化、接地气的乡土人才。

这里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凤凰镇因地制宜运用“茶文化六步调解法”,以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矛盾不出村。同时,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引领下,村民也经常在此议事协商、共谋发展,有效凝聚合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与会人员脚步移到“百千万工程”东兴大讲堂侧门的“薪火相传”展厅,仔细观看1919年到1949年期间潮安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历史故事。

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

“茶旅+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凤凰镇圩镇美丽客厅——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与会人员来到一座以陈列、展示、交流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和潮州工夫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馆内分别设有茶文化展览馆、宋茶1号标本馆、器物陈列馆、潮州工夫茶体验馆以及文创艺术品区。宋茶1号标本馆内,有一株树龄约700年的“茶王”——宋茶标本。“这棵树原种于乌岽村,有约700年树龄,遗憾的是几年前枯死了,现在移到宋茶标本馆供游客参观。”

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是系统收藏及展览单丛茶文物、研究工夫茶文化、开展茶事活动的专门场所,是讲好凤凰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自信、传播潮州工夫茶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成为世界潮人“寻根”的重要载体,是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自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约7.5万人次。

而紧挨着茶博馆的恺德苑精品民宿,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是由已经倒塌、破旧不堪的恺德公祠及周边的旧村屋改造而成。2021年10月,凤凰入选广东首批乡村民宿示范镇,恺德苑民宿也于今年上榜广东省首届“向往的庭院民宿”榜单。在此带动引领下,悦睦山房、二木沁园等22家民宿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凤凰镇民宿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新态势。

恺德苑精品民宿。受访者供图

恺德苑精品民宿。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凤凰镇通过“政府+村集体+公司+村民”的形式,全面推进三产融合,引进广东凤凰谷项目。依托东兴村的宗祠文化、侨文化以及茶文化,广东凤凰谷项目统筹修缮“大夫第”“守信公祠”等周边一批古祠旧厝,打造成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和恺德苑精品民宿。通过茶文旅融合模式,凤凰谷项目直接带动100余名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茶产业收益年增长15%,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

南方+记者 纪金娜


编辑 余丹萍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