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不容小觑
近年来
我国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逐年上升
未来30年患病人数还持续增长
我院内三科(神经内科)诚邀痴呆患者
参与这项国家级研究
一起来看
↓ ↓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神经退行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形式[1-2],作为一种年龄依赖性疾病,在世界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趋势下,对公共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我国现存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占全球数量的25.5%[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的全国横断面研究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痴呆患者为1507万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983万例[4]。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的上升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是困扰社会以及许许多多家庭的一大难题。
受试者招募!
近期,由我院内三科(神经内科)承担的国家级研究项目《阿尔茨海默病虚损瘀
项目介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项目“阿尔茨海默病虚损瘀
本研究中的“参芎黄连解毒方”由红参、川芎、黄连等(共5种/包)组成,具有健脑益智,活血解毒的功效。
招募对象纳入标准
属于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由专业医生评估);
55≤年龄≤85岁;
病程≥6个月;
有稳定的照料者,能配合完成CT或MR检查;
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以上报名条件仅是部分入选条件,您最终是否入选将由专业医生判断。
受试者安排
在临床研究期间,我们将为受试者免费提供相关检查以及为期6个月的药物治疗。
我们将严格遵循要求,对您的个人资料及信息保密,您最终是否入选,将由临床研究的医生判断。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临床研究的详细信息,或者有任何疑虑,您都可以联系我们。您的参与将会对医学科学的进步作出贡献,期待您的参与!
招募联系方式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黄医生:13128402082
林医生:18050313680
提到痴呆症,人们通常下意识地认为患病者都是老年人,然而,现在这种“老年病”正逐渐年轻化。我院内三科(神经内科)医生与您聊聊这个疾病。
老年人记忆力不好就是痴呆?
记忆可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以及长时记忆。在这三种记忆类型当中,短期记忆随年龄增长的减退较明显,而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所受到的影响较小。因此,生活中见到的“老年人记忆力不好”一般指的是短期记忆能力较差,并不一定是痴呆,痴呆除了记忆力下降之外,还常伴随着认知能力下降、判断能力下降、言语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等。
痴呆就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因其多发生于老年人身上,故俗称“老年性痴呆”。除了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还包括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痴呆、血管性痴呆、梅毒痴呆等等。
痴呆是老年人的专属?
年龄是痴呆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既往研究发现,痴呆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65岁及以上的患者约占本病人群的95%,而仍有约5%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年龄不足65岁,这些人群正处于挑着社会建设、家庭大梁的年龄段,一旦发病,造成的影响往往较大。因此,我们提倡尽早预防痴呆,从年轻时就预防痴呆,保持健康生活规律。
养生食疗方推荐
民以食为天,对于痴呆的预防和治疗,除了要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在饮食方面也应该注意。我院专家推荐几个适合痴呆、记忆力下降以及失眠人群的食疗方。
合欢玉米粥
制作:合欢皮8克,熟玉米80克,红糖5克。合欢皮洗净;熟玉米剥下玉米粒,备用。砂锅置火上,入水适量,放入合欢皮煎煮40分钟,捞去药渣,加玉米粒煮20分钟,加糖调味即可,宜早、晚餐食用。
功效:具有解郁安神功效,适用于治疗健忘、失眠等症。
远志莲粉粥
制作:远志20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远志先浸泡去心皮,后与莲子研成粉,备用。煮粳米粥,粥煮开之后,加入备好的远志和莲子粉,再煮至沸腾。该粥可经常服用。
功效:补中,益心志,聪耳明目。适用于健忘、失眠等症。
木耳红枣粥
制作:大枣40克,黑木耳4克,大米80克,冰糖5克。黑木耳用温水泡发,洗净,去根、撕成小瓣;大米、红枣淘洗干净备用。砂锅置火上,入水适量,放入黑木耳、大米、红枣,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煨至黑木耳、大米熟软,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每日分早、晚2次食完,连服10日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宜阴虚火旺证。见腰膝酸痛、须发早白、健忘失眠的中老年人食用。
注意事项:肚子胀气时勿食,忌同食海鲜。
以上食疗方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食用。
参考文献:
[1] Scheltens P, De Strooper B, Kivipelto M,et al. Alzheimer’s disease[J].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21, 397(10284): 1577–1590.
[2] Twarowski B, Herbet M. Inflammatory Processes in Alzheimer’s Disease-Pathomechanis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3, 24(7): 6518.
[3] 任汝静, 殷鹏, 王志会, 等.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4): 317–337.
[4] Jia L, Du Y, Chu L, et 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dults aged 60 years or older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0, 5(12): e661–e671.
供稿:刘兴华 | 初审:叶江琳
文字编辑:王校宇 |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施佳平 | 审定发布:陈冠林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