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吨重的落锤,从3米高的地方落下,瞬间产生8万焦耳的能量,能够轻松砸断5厘米厚的钢板。这样的抗冲击实验就在位于珠海金湾的番禺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下称“珠江钢管”)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对象正是一款领先世界的3500米超深海底管道焊接钢管,目前其样品已试制成功。
位于珠海金湾的番禺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
性能刚韧兼具技术全球领先
据介绍,相对于陆地而言,深海用管要适应更低温、更高压、更强腐蚀的工作环境。尤其在3500米级的深海有着接近0℃的超低温和约等于350倍标准大气压的超高压,相当于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要承受350多公斤的重量。因此对深海用管的强度与韧性、抗压性能、尺寸精度等指标都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
在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珠江钢管公司牵头的《3500米级超深水高压海底管道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针对超深水高压海底管道工程特殊需求,通过研究钢管成型技术、焊接技术和检测技术,解决了深海管线钢冶炼、轧制及其板材成型、焊接等关键性技术难题。
“强度和韧性本就是一对矛盾体,要同时保持强度和韧性的高指标值,是研制最大的技术难点之一。”珠江钢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黄克坚表示,为解决这个矛盾,珠江钢管采用多相组织合金化调控原理,实现了材料高强韧性、高塑性和抗疲劳性能的良好匹配,从而令深海钢管实现刚韧兼具的性能。
除了材料工艺的突破,珠江钢管直缝埋弧焊钢管制造技术在材料成型、焊接、防腐及理化性能检测方面取得重要技术创新,成功试制出3500米超深海底管道焊接钢管样品,可达到抗压溃、抗疲劳、抗大变形等工程技术要求。
“目前国内深海油气输送焊接钢管的水下应用仅限于1500米的记录,3500米水深属于空白领域。”黄克坚表示,珠江钢管3500米超深海底管道焊接钢管样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开展这项研究,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番禺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
“金湾造”步入深海走向世界
海洋油气管线作为海洋油气能源介质最高效的远距离输送方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意义举足轻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海油气管线产品的制造技术被欧美国家垄断。
“2006年春晓油气田国产海洋油气输送管道钢管产品”由珠江钢管研发、成功制造,实现了我国在海洋管材技术领域的新突破。“2012年珠江钢管1500米级深海油气管道钢管产品”在南海深水项目中成功应用,使我国直缝埋弧焊管的应用拓展到海底1500米的深度,开创了我国制造直缝埋弧焊管适用于深海的先河,这是向深海进军的里程碑。
此次珠江钢管3500米超深海底管道的成功研制,又一次打破了数项国外垄断的特种钢管卡脖子技术。当前,该成果还在南海“恩平”“崖城”气田,以及尼日利亚等海底油气管道工程中应用,在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的同时实现了研究成果产业化发展。
凭借着3500米超深海底管道的成功研制、制造累积的技术底蕴和业绩口碑,珠江钢管今年还拿下了全球最长加热原油管道大单,总金额约合25亿元人民币,为东非地区绵延1500公里的能源“大动脉”提供总量26万吨直缝埋弧钢管。
如今,珠江钢管在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都有出口业务,产品遍布全世界80多个国家。
珠江钢管生产车间。
已在金湾规划6类海洋发展区
海洋经济是金湾区“5+2+N”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布局包括装备制造区、游艇产业区和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在内的“7+3+1”产业园区,以海陆统筹的方式,重点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游艇制造业发展,并以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为契机,延长海洋经济产业链。
根据金湾区《珠海市金湾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将划定海洋发展区,包括渔业用海区、交通运输用海区、工矿通信用海区、游憩用海区、特殊利用区和海洋预留区6类,做好产业发展用海保障。《规划》还明确了金湾区将构建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油气化工、海上风电及现代海洋渔业为重点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优越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完善的产业规划,成为金湾持续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在不断推进的海洋开发战略中,金湾正以优质丰富的海洋要素,激发着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南方+记者 董谦君
通讯员 曾翠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