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寿:以保险保障和金融活水,助“百千万工程”深化提升

南方+ 记者

初冬时节,行走在中山大地,一道道旖旎清秀的城乡风光连成片,宛若岭南诗画。今年以来,中山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翻开了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金融活水”润泽三产,引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蝶变。作为中山保险行业的主力军、排头兵之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下称“中山国寿”)持续优化各项保险服务,灌溉金融“活水”加快产业升级,不断探索支持“百千万工程”的新路径。

为小微企业配上“保险绳”

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山推进“百千万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何高效发挥资深金融力量,精准助力为企业赋能,是每个险企必须面对的课题。作为金融央企,中山国寿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将小微企业保险服务纳入考核机制,聚焦主责主业,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和业务功能作用,持续拓展金融保险产品服务广度和深度,全力为小微企业发展系上“保险绳”、送上“定心丸”。

强化组织保障,该公司将服务小微企业职责明确落地,层层压实责任。一是成立专项服务小组,明确由团体业务部统筹小微企业保险服务工作,由四大业务渠道以及后台各部门组成联合服务小组;二是建立“市镇街村”的工作模式,根据中山市“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提出的“市统筹、镇主战、村落实”的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建立“市镇街村”的四级联动工作模式,确保上下贯通、协同推进、高效落地;三是在内部操作系统中明确个体工商户客户的身份标识,夯实小微企业保险数据基础。

丰富产品供给,该公司立足中山制造业当家的特色,全力构建多元化普惠保险供给,为小微企业开发专属产品,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推动网点、人员、资源和服务更加贴合小微企业,推出如“微企保”“餐饮守护神”“客安保”“商铺保”等专属保险产品方案,极大地丰富面向小微企业员工及消费者的团体人身保险。今年已为逾7100家小微企业提供超750亿元风险保障,理赔金额超3800万元,同比增长13.17%。

资料图片。

提升服务增效,中山国寿深入一线,靠前服务,充分发挥集团优势,整合国寿财险、广发银行等渠道,为小微企业上门提供寿险、财险、银行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走进超5000家企业,开展工伤保险政策公益沙龙近100场,帮助企业做好工伤预防,降低工伤发生率,降低工伤带给企业的赔偿风险,受到参会企业的广泛好评。此外,针对小微企业持续强化科技赋能,通过团单投保实现“无纸化”,简化承保手续,缩短承保流程;设置理赔绿色服务通道,简化理赔手续,电子发票1万元以下,纸质发票1500元以下可以通过微信、寿险APP、国寿E店免纸质线上申请,同时实现3000元以内小额理赔24小时内到账,为小微企业提供更简单、便捷和贴心的服务。

为民生保障筑牢“安全网”

近年来,国家强调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多年来,中山国寿始终坚持保险姓保,专注主责主业,以“保障人民健康、增进民生福祉”为使命,加强与市老龄办、市妇联、市计生协等合作,持续推进“银龄安康行动”、优生优育保险、女性安康保险、“假期保”学生综合意外保险等,分别为41.51万人次老年人、11.17万户家庭、2.07万名妇女及近1万名学生提供保障,助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4年,中山便响应国家、广东省老龄工作要求,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全市全面推动“银龄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这是中山市老龄办和中山国寿联合推出的一项“政府显关爱、子女尽孝心、社会献爱心、老年得实惠”的民生工程。

“银龄安康行动”的保障范围涵盖了意外伤害导致的身故、伤残、医疗费用补偿以及住院津贴四大方面,凸显了普惠养老的三大优势:投保年龄50周岁至上不封顶,突破了商业保险难以覆盖65岁以上老年人的限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实际推广中,中国人寿中山分公司将优质服务贯穿到购买和理赔的全过程,公司专门建立了1支驻村(社区)政策保险服务队伍、13个团队、135位政保服务专员深入全市23个镇街288个村(社区)开展驻点服务工作,提供现场咨询、投保、理赔一站式服务。

开展10年来,“银龄安康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的参保人数已达250万人次,在60岁以上老人中继2016年覆盖率92%居全省第一,2017年至2022年连续6年覆盖率达100%,真正做到了为老年人兜住民生保障底线,构织安全“保障网”,得到政府、群众等社会各方的认可。

资料图片。

近年来,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已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在中山市医疗保障局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山监管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山国寿首席承保中山“博爱康”(中山市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自2022年面市至今,两年来已为超过132万人次提供医疗保障,赔付金额超1.51亿元。

为了提供更好的便民、惠民、利民服务,中山“博爱康”上线一站式联网结算医院109家,一站式结算率96%,实现各镇街镇级医疗定点机构全覆盖。高额医疗费用不再需要参保人先掏腰包,手续简单方便,办理出院手续时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报销一样,在医院窗口一并解决,同时报销的具体金额也体现在《广东省社会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结算单》上,一目了然,大大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让群众少跑腿。

为乡村振兴系上“绿丝带”

“绿丝带”助力乡村振兴。“绿丝带”行动是中国人寿寿险广东省分公司坚持企业与乡村振兴帮扶点特色相结合,积极服务“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领域,扎实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高效行动。中山国寿紧跟省公司的部署,制定《2023年助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实方案》,加强季度追踪,落地落细17项举措,以“保险+服务+消费帮扶”方式,推动 “绿丝带”行动见行见效。

为加强对涉农群体的人身保险保障,该公司大力发展涉农业务,为超2.6万涉农人提供风险保障近150亿元;为化解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后顾之忧,与乡村振兴局联动为中山市76名驻村干部提供2200万元的保险保障;为“三留守”人群送关怀,针对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开展“她健康·粤幸福”活动、“银龄安康”行动项目。

强化乡村金融服务,中山国寿高位统筹推进机构分类分级管理,突出对两乡差异化、适宜化的专项支持,激活发展活力,投入700万元加强网点建设,推动乡镇营业网点发展。助力“一村一金融专员”建设落地,持续发挥政保团队村居驻点服务网格化优势,在全市288个村居(社区)提供驻点服务,为居民和村民提供驻点服务、凭证派发、投保理赔、微信报案、理赔专项政策、增值服务等绿色便捷服务,持续开展社区宣传活动和困难家庭慰问等宣传,扩大政策性惠民保险的影响面,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保险服务站”。

村民金融生活从“少跑腿”到“零跑腿”靠拢,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的翅膀”。通过持续建设寿险APP、寿险公众号、国寿E店、95519联络中心、空中客服等服务平台,中山国寿业务无纸化投保率达100%;2023年寿险APP业务量30.22万条,智慧柜员机业务量14235笔,空中客服2326人次;创新研发政保业务线上签收平台,累计服务超4.7万户计生家庭,覆盖客户9.1万人次。

此外,为了让品牌更有温度、服务更有深度、消费更有广度,该公司通过开展消费帮扶,促进保险乡村振兴。该公司充分发挥国寿队伍优势,把传统节日、重要民俗、客户生日作为经营和推广品牌的契机,积极开展“38女神节·小黄8姜温暖她”“情系绿丝带,中山寄海清”等形式活动,让乡村品牌进入大众视野,实现从“输血”到“造血”。据统计,2023年向相关定点扶贫点购买近14万元农产品,以实际行动提高“一村一品”帮扶成效,助力当地农民增收。

资料图片。

当下,以“百千万工程”作为引擎,正力促中山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未来,中山国寿将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提升专业性,持续丰富产品和服务赋能“百千万工程”,为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作出更大贡献。

【撰文】伍杰

编辑 王浩宇 钟商业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