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镇村经济”多维度解码“经济纵深”
云浮奋进“百千万工程”的深层锚定
12月中旬,大雪已过,在云浮最东边,新兴县水台镇布冷村,旷野还留着绿意——稻子收割完毕了,粉葛迎来了年底的丰收。水台镇资深的粉葛购销商李月凤介绍,水台镇粉葛年产过百万斤,年产值有近千万元。
而在“斜对角”的罗定市加益镇清水村牛角艮,一眼望去都是延绵的青山,牛角艮这一片山地上,一大群“大阉鸡”毛色艳丽、神采奕奕。“山地土鸡”,吃香水柠檬五谷杂粮,价格不菲。养殖这种“香柠鸡”,是加益镇推进“一亩园百只鸡千斤果万元钱”立体种养促镇村增收的新尝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极其重要。在奋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语境下,“拓展经济纵深”是高频词。记者调研采访发现,“经济纵深”、大力发展镇村经济有着很深刻的意义。
纵深,通常指军队作战地域纵向的深度,而深度决定了防御体系的坚固程度和攻击体系的出击强度。“纵深”这一词,用在当下的经济领域,就是我们经济的韧性、“回旋余地”、稳中求进的基础——缓冲吸收经济弱周期的压力、积蓄向前挺进的力量。
我们的经济纵深在哪里?在广袤的乡村。云浮,是个农业大市,近年来狠抓“三农”工作,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促进县镇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力拓展经济纵深。
大环境下的“小气候” 力争这边“风景独好”
云浮,耕地面积1019.82平方千米(约153万亩),园地面积735.23平方千米,林地面积4897.62平方千米。2022年,云浮第一产业增加值218.91亿元,增长4.4%;今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52.54亿元,同比增长4.5%,持续稳中有进。
分析一些重要的数据,以2022年为例,云浮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34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4.25万吨,亩产约0.42吨(按每造累计算的);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41.62万亩,蔬菜产量66.25万吨;水果产量52.84万吨;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15万吨。也就是说,云浮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特色农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云浮应该发展精耕农业,精耕农业有更高的产出率。”云浮市一家主要从事辣椒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陈洁玲曾告诉记者。她估算云浮辣椒种植面积大概有10万亩左右,年产辣椒约15万吨,即便以3元每斤的价格算,产值约10亿元。
“中国黄皮看郁南”,郁南县黄皮种植面积22.5万亩,年产值约50亿元;云浮还有91.4万亩肉桂,年产值也在10亿元以上……
这些数据看起来很枯燥。但是,记者走访发现,随着云浮市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越来越快,市内出现众多特色种植基地、现代养殖小区,这在拓展经济纵深的意义更为凸显。
“在家门口就有份工做,多一份收入,还能照顾家里。”在这些基地,村民就近务工,他们大多为不方便外出的“留守”劳动力。以记者调查估算,一个200亩的种植基地,需要长期工五六人,重要生产节点需要二三十人。
“摘菜的时候,手脚灵活摘得多,可以拿到8000元一个月。”在新兴县东成镇沃田农业蔬菜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吴锦标介绍。在云浮,农业“临聘”工人日工资普遍在100元左右;而现代化养殖小区的养户,可拿到五六千元月收入。
特色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意味着更高的生产率、更成熟的产销链条保障、更高的价值。以辣椒种植为例,朝天椒亩产大约在3000斤左右,以5元每斤算(价高时可达一二十元每斤),亩产值就达15000元。
陈洁玲还介绍过一种估算方法,以摘朝天椒为例,人工成本约1.8元一斤,以亩产3000斤算,万亩辣椒可以为村民带来5000多万元的劳务总收入。这些收入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支出,支撑国内的消费市场。这就是经济纵深的一个“具象”。
“今年镇里常住人口增加了,跟大环境较差、就业压力大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些年镇里大力谋划发展镇村经济,吸纳了很多劳动力就业。”云浮南部乡镇的一位镇干部说。
从国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到省委推进“百千万工程”,到云浮探索县镇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拓展经济纵深,都是“意蕴深长”的大事——哪怕大环境风高浪急,有众多“小气候”的“风景独好”,就能吸收、缓冲各种压力,进而积蓄跨越周期的动能。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最大的纵深在人民群众
农业经济,是国计民生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产业”实至名归。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上,经济纵深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近年来,云浮大力探索“双路径”闭环发展模式,“自上而下”和“由下及上”双向互动互补,其中“由下及上”就指运用市场手段,发展壮大镇村产业,做大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收入、镇财政收入规模。
发展壮大镇村产业,做大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云浮已经逐步“开花结果”。今年,云浮市17个“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全部投产,将带动全市847个行政村和125个社区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同时,带动数千户农村家庭就近就地就业。
今年,云浮市还将“政银企村”共建模式延伸拓展至自然村,大力发展“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企业+自然村+能人”共建美丽牧场,力争明年底520个试点自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实际上,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在“政银企村”模式引领下,全市广大镇村也因地制宜发展各类镇村集体经济,发挥“镇的特色、村的资源”优势,促进镇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镇村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村民生活有盼头、有奔头,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就有了深厚的基础。
云浮提出要打造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大致相当于农业“倍增”计划(第一产业年增加值约相当于农业总产值四成多)。要达到“倍增”,从前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需要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适合云浮本地的高质高效农业、提高单位产值,向低效园地、林地挖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这个“倍增”过程中,要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这是拓展经济纵深的关键所在,因为,最大的纵深在人民群众。
记者:林瑞荣 蔡嘉美 刘烁
编辑:董琼 彭玉静 区云波
校对:郑宇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